01.02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可能很多現代人,不能理解古代為什麼有人願意將女兒送入宮中,過著爾虞我詐的後宮生活。其實,在古代,女子地位很低,即使是嫁入普通百姓,也許能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大,但有可能連飯都吃不飽。嫁給官宦人家,生活有了著落,也會有妻妾之間的摩擦。倒是嫁入帝王家,吃穿不愁,也有受寵的概率,如果生下皇子,更是讓整個家族飛黃騰達。

古人不蠢,後宮雖然兇險,但回報也是驚人的,所以無數人還是樂此不疲,希望能夠創造奇蹟。不過,入宮之前,女孩子們就一定聽說過這句話:一入宮門深似海。在唐朝,皇宮大院就是絕大多數女子的歸宿。即使天子駕崩,未生子的妃嬪一般都會送去皇家寺院,只有極少數生子的妃嬪,在得到新皇的同意後,才能與兒子同住。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但有一位妃嬪卻是一個例外,她曾經為六宮之首,又撫養了未來皇上長大,最後竟然能夠全身而退,放棄了榮華富貴,在宮外生活了40年。這樣充滿奇蹟的一生,卻鮮為人知。

她叫做豆盧氏,豆盧是她的姓氏,是不是很怪異?其實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慕容。前燕被前秦所滅的,在北魏建國後,前燕貴族紛紛投奔,被北魏朝廷賜姓豆盧。豆盧氏就是前燕鮮卑族的後裔,只不過因為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在唐朝時她與普通漢族女子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了。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雖然豆盧氏在史書上記載不多,但因為九十年代初,她的墓誌銘被發現,所以生平事蹟還是很清晰的。她出生於龍朔元年,與李旦同年。在十六歲的時候,以良家子的身份成為了李旦的一名孺人,孺人是當時對於王爺妾室的稱呼。當時的唐朝民間天下太平,高層之中卻動盪不已,讓人眼花繚亂。武則天為了獨攬大權,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排擠打擊,她有四個兒子,前兩個都在當太子的時候不明不白去世,而第三個兒子李顯當了無十五天天子就被趕下臺,於是排在第四位的李旦也過了登上了寶座。

李旦登基後,豆盧氏被封為貴妃。除去劉皇后,豆盧氏就是後宮中第一位的嬪妃,地位比李隆基的親生母親竇德妃還要高。不過這沒有什麼好羨慕的,因為從天子到百姓,興衰都是在武則天的一念之間。六年後,李旦退位,武則天稱帝,豆盧氏又被降為了孺人。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從皇后降為皇嗣妃的劉氏與李隆基的母親竇德妃一起,合謀以巫術來詛咒武則天。此事被一個叫做團兒的婢女告發,武承嗣趁機進獻讒言。武則天一怒之下,讓劉皇嗣妃和竇德妃真正的人間蒸發,連屍骨都尋找不到。

李旦是一個膽小怯懦的人,不敢與母親相爭,豆盧氏也是謹小慎微。他們在一起相濡以沫,度過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竇德妃的母家全部被武則天清洗,她的兒子李隆基就是交給沒有生育兒女的豆盧氏撫養。李隆基後來能成為勇敢睿智的臨淄王,與其它唯唯諾諾的兄弟不同,應該也有豆盧氏一份功勞。

苦熬了多年後,李旦和豆盧氏終於有了盼頭。在神龍之變後,武則天被趕下臺,唐中宗李顯復位,李旦重新當上了相王,而李隆基也被封為臨淄王。李唐宗室終於走出了陰霾,揚眉吐氣。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但是,就在此時,豆盧氏的伯父豆盧欽望突然提出了一個請求。他向中宗和相王兩兄弟進言,請求放自己的侄女出府。這實際上是向李旦提出的離婚要求,雖然是豆盧欽望所說,肯定也有豆盧氏的意願在裡面。

然而豆盧欽望到底長了幾個腦袋,敢如此挑戰皇家的權威呢?原來,他曾李顯的宮尹,此時被擢升為尚書左僕射,執掌軍國要事,又兼任相王李旦府中的長史、中書令。可以說,豆盧欽望不僅位高權重,而且與李顯、李旦兩兄弟的關係都非常好,所以他提出這個要求,不僅沒有招來殺身之禍,而且還被李顯爽快地答應了。

為什麼豆盧氏會有這個要求呢?有人猜測她看到了太多的宮鬥,雖然每一次都有驚無險地躲過去了,但實在厭倦了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有人則說是豆盧欽望清醒看到了都曾當過皇帝的李顯、李旦兩族人遲早會有一爭,不願意讓侄女身處政治漩渦之中。不管怎麼說,在短暫風平浪靜時,豆盧氏放棄了王妃的身份,獨自在長安一個叫做親仁裡的地方生活。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她走得很是及時,後來韋氏集團又全盤複製武則天的模式,而在唐中宗駕崩後,李隆基則連續發動了唐隆之變和先天之變。雖然理論上來說,即使不出宮,她都是最後贏家的一方,但畢竟要經歷多少擔驚受怕的不眠之夜。

最後,豆盧氏在宮外度過了平靜而與世無爭的四十年,一直到80歲才去世。她的養子李隆基對她非常尊敬,據說在她臨終前親自守在病榻前整整三天三夜。等她去世之後,唐玄宗還是以貴妃之禮將她安葬,只不過沒有附葬在李旦的橋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