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小學語文老師為啥不敢告訴學生,"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幹了什麼

在小學課本中,總會有很多名人求學的勵志故事,比如懸樑刺股的孫敬、囊螢夜讀的車胤、斷齏畫粥的范仲淹等待,這些人在後來的成長中,要麼是著名的是人,要麼是當代出名的政治家。而且,沒到看到學生上課不認真的時候,老師都會用這些故事教育孩子,要刻苦學習。但是,當課本中出現“鑿壁偷光”的匡衡的故事的時候,老師卻避而不談,那麼,長大後的匡衡都幹了些什麼呢?

小學語文老師為啥不敢告訴學生,

其實,匡衡同樣是一個極其愛好讀書的人,因為家裡很窮,買不起油燈和蠟燭,而白天的匡衡又忙於農活無暇看書,只有晚上才有時間,但卻沒有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匡衡發現隔壁鄰居家點著油燈,他一時恍然,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藉助鄰居家的燈光看書。這便是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主人公匡衡勤奮苦讀的事蹟流傳千古,成為後世很多讀書人效仿的榜樣。

小學語文老師為啥不敢告訴學生,

當然,匡衡因為自己的努力,自己在仕途上也有過一番成就。匡衡在第九次考試時,中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後來漢元帝十分喜好儒術文辭,有欣賞匡衡的才華,便提拔他做郎中,官至丞相。在這段時間,匡衡算的上是一個為民造福的好官,不但多次諫言改革,而且在國家經濟上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後期的匡衡沒能秉持自己的做官理念,忘記自己出身於卑微家庭,反而仗著天子對自己的信任和喜愛,開始結黨營私,慫恿皇帝加重百姓賦稅。在漢元帝去世後,無人再罩著他,最終被變為庶人,從此走完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小學語文老師為啥不敢告訴學生,

雖然匡衡“鑿壁偷光”的求學精神值得後人學習,但有權謀私、行賄受賄的舉措玩玩是不能學習的,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來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師都不願意給學生講述長大後的匡衡究竟幹了什麼的原因。其實,對於學習而言,貴在堅持和努力,但是就做人而言,還是重在“育”,教是規則,育才是培養人才的根本,匡衡之所出現會以“貪官”而結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自己的為官路上沒有名師指導。雖然自己苦學知識求得仕途,但卻因為持心不正而一無所獲,所以,有時候學習不一定看成績,孩子的為人處世和自身修養同樣重要。對於匡衡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