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强大的元朝为何会如此短命?

爱因爱生


讨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元朝,为何会短命。

其实这是一个根植于元朝基因中的顽疾,而这一切。

起点源自民族,中期因人口问题扩大化,最后在晚期积重难返成死结!

而这个死结是什么,其实和明朝一样,也是穷,最后穷死的!

就事论事而言,元朝其实是一个奇葩存在,奇葩在于这是游牧民族最后的崛起契机被成吉思汗抓住,当时东西方都走在错误道路中,最后让本该蒙古成了最大的胜利者。

于西方而言,文明曙光在混乱的中世纪沉沦,千年黑暗中世纪就是如此!

于东方而言,文明一直存在一直繁荣,只不过走上了矫枉过正的错乱时代!

这个错乱时代,才有弱宋这样如花姑凉一般的朝代存在。

走进沟里面的西方,和扬文抑武的东方,最后被成吉思汗的无数游骑兵击败,一个西起泰西,冬至大海,南抵岭南,北至白令海的广袤帝国!

可是这一切就如昙花一现,因为蒙古是一个另类的国度,从原始努力社会,跨步进入封建帝国社会,他们是蒙逼的,于是才有无数另类政策出现!

民族等级划分是其一。

色目人当权管理财政是其二。

摇摆不定的科举制度是其三。

至于那传言之中的杀灭汉族五大姓,不过是一个流言而已。

也因此元朝才有暴元的称呼,这就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朝代!

也许如此吧!

而这就是元朝灭亡的根源,以上一切政策的施行都和一个词有关那就是控制力!

于一个绝对权威的帝国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力,而元朝却是一个控制力失控的朝代,徒有国家之名,而无国家之实的错乱时代。

为何会如此,原因很简单,蒙古族之人口非常少的,无力掌控这广袤的国土和无数的人口,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何同样人口少的清朝会如此稳固,我只能说清朝的时代不同了,清朝的汉化程度更深,清朝更懂得以汉制汉!

那么面对控制力松动,如何解决,只能放权,因此才有四等人民族政策的出现!

在四等人民族政策中,蒙古族居于统治地位,他们受限于人口于是就和同样人口不多的色目人结成盟友,协力维持统治。

元朝如果是一个股份公司的话,那么蒙古族就是掌握(资本)军权的大股东,色目人则是掌握(生产资料)财权的中小股东。

以蒙古族掌握武力用色目人掌握财权,这就是蒙古帝国的权利二元构成!

而蒙古人选择色目人,除了他们归附最早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们人口不多,但是也不少,在一个国家,掌握资源的都是少数人,这有利于权利财富的分配。

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要的不会太多就能满足,

第二:人少便于控制。

贪婪的尽头也能被满足,那么努力做事就成了必然。

于是蒙古帝国的二元同盟权利构成诞生,挥舞马鞭的蒙古人说,色目兄弟,你去收税,我分钱分权给你!

色目人屁颠屁颠去收税,然后就是大家和和气气其乐融融!

至于北方汉人,还有南方汉人,因为人口最多,理所当然的成了被剥削者!

这就是典型的金字塔权利结构。

可是这样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因为帝国越来越庞大,人口越来越多,治国需要更多的人才,于是在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之后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

无数汉化的契丹人,开始进入权利核心,他们顺带的也将汉人带入了朝堂之上,再加上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而进行的科举。

无数汉人开始成为朝局的参与者,一个新的权利组成出现,那就是拥有权利之后的汉族人,他们形成利益集团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这样的情况,在忽必烈死后,元朝皇位更迭变动期变的越来越普遍,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一个又一个比谁命短,然后朝局纷争不断,最后都给了汉族士大夫上位的机会。

更兼色目人管理财政那是一团糟,造成了武宗时期的经济危机,最后连部分财政权利也交给了汉族人代理。

于是,一个和明朝灭亡一样的问题出现在元朝,那就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崛起!

他就是官僚商人阶级!

而元朝又是一个对商业特别宽容的朝代,于是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然后就有了权利诉求!

面对一个利益集团的诉求,松散的,中央权利失控的政府的元朝如何抵挡,于是,他就这样慢慢因为商人阶级的崛起,还有自己控制力的下降而土崩瓦解!

为此元朝也做了不少的抵抗,时开时闭的科举制度就是抵抗这种诉求的办法,只是这个问题,不是科举能解决的!

而是人口基数决定的,之前我说过,元朝本部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人口基数少,就天然有一个不利因素产生那就是控制力不足。

于是放权成为了选择,将汉族人才吸纳进统治核心成了选择,最后大量的中基层干部都是汉族人,实权部门,职能部门也几乎被汉族人垄断!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尾大不掉!

一个集团就这样产生了,最后结果就是他们的贪得无厌,还有元朝政府的残暴于无作为,让这个国家渐渐崩溃!

才有后来的无数税目的出现,才有后来的无数田产兼并,才有后来的无数流民揭竿而起!

根源到底是什么?

大家因该都看懂了!


阿斗不傻


元朝于1271年忽必烈建立,至1368年元廷被朱元璋赶到漠北,共经历9位帝王97年,这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中,仅仅是其他四个朝代寿命的1/3,说起来也确实很短。



总结元朝的经济、军事、外交和政治方面,元朝的短命有其必然性。

一、经济方面,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所以对土地制度无所谓,农业得不到重视,加上连年战争对北方地区的掠夺与破坏,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同时,元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也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完全亿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为泛滥发行纸币造成了通货膨胀,也妨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军事外交方面。在元朝建立前后,其始终对周边国家和政权发动侵略战争,比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高丽蒙古战争,灭西夏、灭西辽、灭后金、灭大理、灭南宋,更是与1241年一度逼近东欧复地。这些侵略战争,都需要钱,于是政策就是各种加税,导致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元朝一直起义不断。

三、等级制度。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权利,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蒙古早期征服的,如西域各族),三等汉人(大致淮河以北及东北),四等南人(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地区,大致淮河以南)。这种歧视制度,加剧了阶级斗争,元朝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四、政治方面。变本加厉的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的赋税,加上长期的压榨,反抗斗争一直不断,虽然延续了宋朝的中央制度,但大多数被蒙古贵族把持,所以很难有成效。


五、皇族内部斗争不断。整个元朝,两位被杀的皇帝,一位失踪的皇帝,一个在位43天的7岁皇帝,而且大多数政权都是通过斗争所得,可见内部斗争有多乱。

六、自然灾害。元泰定帝在位5年就发生了多次饥荒。


由上述原因,所以元朝的统治是肯定不会太长的,因此比较短命,但对于一个起于自奴隶社会饮毛茹血的民族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元朝代代皇帝励精图治学习汉文化,无奈其本身原有的制度与中原制度不适应,导致其短命。魏源评价元朝皇帝:“皆英武踵立,无一童昏暴谬之主”。


优意视频


强大的元朝为何会如此短命?是因为元朝仅仅只是初期军事强大而已,后期享乐去了。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第一,是没有自己的文化。我们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的是文化软实力。蒙古人发迹之初,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由此可见,蒙古人的文化涵养是很低的。你只能用武力征服敌人,不能让敌人从内心上顺从你,那对方迟早要反抗的。


第二,采取民族压迫制度。天下分为四等人:第一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人。汉族人不能能用铁器,汉族女子的初夜要给当官的蒙古人,蒙古人杀了汉人只要赔一点东西就可以免去死罪等等。这些都是民族的不平等政策造成的,换来的就是反抗。

第三,国家的统治民族没有被统治民族多。这样的话,占绝对人数优势的被统治民族醒悟过来的时候,二者的地位必然互换。于是有了红巾军起义。



第四,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为了活命百姓只好起来反抗。于是出现了红巾军以及张士诚、郭子兴、朱元璋、陈友谅、韩山童等反元志士。


鹏鹏看视界


元朝的短命,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元朝末年,元顺帝残暴不仁,欺压百姓,天下皆是揭竿而起之策,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的农民军队得到了迅速壮大,最终朱元璋成为了元朝的掘墓人。

元朝灭亡,第一是统治残暴,根本不拿人当人。天下苦元早已久了,元朝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人种划分,蒙古人为第一等人,色目人为第二等,汉人为第三等,南人为第四等。南人是指南宋时期疆域的臣民,随时被变为奴隶,一点自由和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三教九流的说法,就是从元代开始的,九儒十丐,教师排第九,比娼妓的地位还要低下,这种公然的歧视政策,极大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人民起来反抗根本是早晚的事。后来,果然,农民起义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强大的元朝轰然倒塌。

第二,汉族势力的崛起,民族主义觉醒,驱逐暴元成了人心最大的政治。朱元璋的手下积聚了一大批有识之士,能征善战,都是民族主义的支持者,驱逐暴元成为了大家的共同使命,一支有信仰的正义之师,那战斗力可是爆棚,在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的征讨下,强元灰飞烟灭,最后黯然退回漠北,昔日的荣光不再。

第三,元朝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元政府的腐败成为了压倒大元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元朝统一中国,定都大都之后,贵族们失去了马背民族,战斗民族的血性和勇敢,不再保持征战的良好习惯。贵族们都忙着贪图享受了,朝政腐败,贵族忙着侵占汉人土地,鱼肉百姓。军队也跟着腐败,就会窝里横,战斗力急剧下降,就会欺压百姓,再也没有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队横扫天下的能力和实力。

第四,天佑中华民族,汉文化薪火传承注定不会灭绝。在有些历史学家看来,元朝在中国历史中是不被承认的。汉民族的忍受能力是一流的,学习能力更是一流,在暴元的欺压之下,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学会了斗争方法,连锁反应之下,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抗元势力的节节高涨,元朝之失败是迟早的事。


归去来兮吾将醉


元朝时期,没有强大的外患,所以,元朝的灭亡主要是内忧。由于内部治理不善,使得帝国过早地崩塌了。

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元朝的统治者除了征服外,一直没学会如何去统治,尤其是那些农耕地区。而且元朝统治者里,除了忽必烈,大多数人都对进一步汉化没兴趣。他们的统治方式依然是大草原上的野蛮暴力统治。

但这并不是直接导致元朝崩塌的原因。最主要因素还是:饥荒!

据统计,元代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空前。日益严重的饥荒让统治者头疼不已。政府赈灾是否及时与给力,是能否维持稳定的关键!

泰定帝渴望稳定,可老天爷不给他面子,在他执政期间,那自然灾害,一波接一波,一刻也不让他消停。

面对灾荒,泰定帝也是很不错的,全力赈灾,毫不吝惜钱粮。面对民变,维稳嘛,派兵给我去镇压,不老实的就削他!皇帝的努力还是有回报的,越来越稳了。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赈灾或是干架,都需要钞票啊,赚的不如花的多,咋整呢?后面继位的皇帝没辙,只能发行新钞票来化解财政危机,然后,这增加新钞的发行吧,特么通货膨胀,很多老百姓遭不住了,又特么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皇帝这边头更疼,不能再继续发行更多的货币了,不然物价遭不住,一边得平定物价,一边还要增加财政收入,本来这事儿就很困难了,再加上老天爷吧,咋滴,就是不给皇帝面子,piapiapia继续打脸,自然灾害给我继续上。最终,统治者刚不住了,这边老百姓也刚不住了,生存太特么艰难了,大家给我一起上!!!

无力回天,元朝统治者们扛不住群殴,歇菜了~


斯米尔诺夫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而一个王朝的终结,一定是有其原因的。笔者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其中元军在远征时,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2.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其他民族有不平等待遇,甚至是迫害。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将臣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像1286年,为了进攻安南,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像奴隶一样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南宋灭亡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还有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这些例子无不反映了元朝对其它民族的迫害。

3.元中期政变频繁,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后,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这场内战让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4.后期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最后,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开始北伐,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


历史悦分享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

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一个异类:它尝试着去建立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性帝国,它支持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它是历史上罕见的因为某些“善良的政策”而被加速亡国的王朝。

中国历代王朝末期的社会形势,大体上是相似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起义不断、外敌入侵,而执掌国家权力的君主或者大臣们尸位素餐,抵制改革和进步,最后品尝到亡国亡身的苦果。

但元朝是例外。

在元王朝晚期,面对着残酷的天灾和沉重的政府财政压力,无论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还是他手下的大臣们,他们是不甘心就此沉沦,就此走向亡国的,他们与历史上其他王朝的末期君主、臣子们不同,他们主动求变,采取了许多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应对当时局势的角度看都非常正确,非常对路的政策。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看起来正确、对路甚至称得上忧国忧民的政策调整,反而加速了元帝国的崩溃。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从元顺帝在位时期面临的局势说起。

元顺帝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建立元帝国的蒙古族人来自草原,他们与生俱来的狼性,并没有随着他们入住中原而改变。整个元王朝总共历时98年,其中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在位23年,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在位35年,剩下的九个皇帝,一共才在位了不到四十年。其中,有至少三四个皇帝在政变或者战争中死于非命或者下落不明,剩下的也个个是短命鬼。

而元顺帝本人,也是经历了数次血腥政变,才彻底铲除了掣肘自己的旧势力,得以执掌天下的。

上层建筑烂成了这个样子,下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元顺帝登基之后,面临两大棘手难题,一个是天灾—黄河泛滥;一个是人祸—财政危机。

先说黄河水患。

元顺帝在位的第四年夏天,河北、河南等地连降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沿河郡邑,如济宁路、曹州、大名路、东平路等所属沿河州县均遭水患。

水患沿线各地,数百万灾民饿殍遍野、卖儿鬻女、食不果腹。黄河下游地区的水患,因为宋朝错误的治河方略而起,已经影响了宋之后统治这一地区的金、元两国百余年了。如何赈灾;如何治理黄河水患,就成了摆在元帝国面前的首要难题。

再说财政危机,虽然元顺帝之前的皇帝们各个享年不永,但这些蒙古族的君主们个个都十分的热衷享乐,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以统治中原农牧地区的皇帝的心态,而依然保持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洪水爱谁谁的草原民族领袖的心态。

皇帝如此,下面的大臣和贵族们也纷纷上行下效。大家集体享乐的结果就是,到了元顺帝即位的时候,朝廷没钱了,不但没钱,而且还有大笔大笔需要花钱的地方,比如说赈灾、治河。

正当元顺帝发愁的时候,他所仰仗的一个少壮派能臣,给他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这个人,就是元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脱脱。脱脱是元朝历史上最提倡汉化,以汉族传统的方式解决汉人问题的臣子,他提倡儒学,而且主持编修了辽、金、宋的三朝国史。

机缘巧合的是,脱脱也遇到了元朝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皇帝元顺帝。

二人一拍即合。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时间制定并推广至全国,一系列改革措施短时间制定并推广至全国。

在水患方面,脱脱请出了著名的水利专家贾鲁,负责治理黄河。贾鲁一方面仔细研究了宋、金、元三朝治理黄河的方法以及经验教训,一方面亲自沿途走访了黄河下游的许多地方,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河方法。脱脱给了他巨大的支持,不惜人力财力让贾鲁去办。

从后世明清两代所采取的治河方略看,贾鲁的理念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他遇到了一个无法逆转的现实局面:元帝国已经天怒人怨了,治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人早已是火药桶了,贾鲁就是把引线点燃的那个人。

在财政方面,脱脱提出了变更钞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办法是:印造“至正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二贯,而至正交钞的价值比至元宝钞提高了一倍,两钞则并行通用。发行“至正通宝钱”,与历代旧币通行,使钱钞通行,并以钱来实钞法。

在脱脱看来,这是一个万全之策。但从我们现代人所掌握的经济常识来看,在国家极度缺钱的时候,再拼命印钱的结果,一定是加剧通货膨胀,让钱更不值钱。

元顺帝和脱脱想改革,也不畏惧改革,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改革不但让底层民众的怒气更加膨胀,也激起了得利的蒙古贵族、官吏们的反对,元朝在几年之内,不但民变四起,而且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裂,自残加外患很快就让元帝国崩溃了。

元顺宗北逃草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而脱脱则更早就被赐死于云南。“善政”没有拯救元王朝的命运,元朝成了又一个统治中国不足百年的“短命”王朝。


手机用户81182905331


有人说蒙元王朝曾经汉化,其实是胡扯,如果蒙古统治者真的在华夏大地上实施汉化(采用汉族典志和汉字),即便是它采取了愚蠢的民族歧视政策,也不会在不到一百年的短暂时间内灭亡。因为,当时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基本正常,只是剥削有点重,但远没有达到亡国的地步。

元朝短期内灭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1愚蠢的实行了蒙古体制-蒙古人在草原的张典官制,虽然其中也掺进了一些汉族朝典,但主体还是蒙古人那一套。你想,用落后的制度去统治处于先进生产关系的民族,能行得通吗?

2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蒙古人有点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天之骄子,便忘乎所以把自己临驾于中华民族之上,(规定蒙古人是一等人,回回族是二等人,北人即北方的汉族是三等人,南人即南方的汉族是四等人)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蒙古统治者妄想采用分化瓦解和挑起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实际上,这是非常愚蠢的,在中华大地上,只有维持各民族团结,才能长治久安。而不是愚蠢得搞破坏,另外,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要想统治中原地区就必须汉化,否则很难实现,这在后来的满清政府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满清政府就是实行了汉化,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消失了,才顺利统治中国达280年的时间)。


小号哥


这个问题让元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从1271年元朝建立到1368年被赶出中原,按照主流历史观点的算法,虽说没有超过100年,但相比于秦朝隋朝这样的短命王朝来说,已然不算太短。

最关键的是,无论元朝前期的蒙古帝国,还是元朝之后的北元,在历史演进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元朝真正的延续时间,是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1402年鬼力赤篡位后取消大元国号恢复鞑靼古称,前后历时197年。

这样的享国时间,你要说他是短命王朝,那就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不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注定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再加上带有我国特色的历史划分方式,比如失去中原的南宋可以称为宋朝的延续,而失去中原的北元则被选择性忽略,所以元朝仍然是国祚只剩98年的短命王朝,尤其是相比于国祚达219年的辽朝而言,元朝的寿命就更加可怜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元朝国祚较短的尴尬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摇摆不定的汉化改革

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元朝和我国历史上的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一样,注定无法回避是否汉化的发展路线问题。

而元朝的汉化,从蒙古时代就开始了,在窝阔台统治时期,契丹谋士耶律楚材就多次上书请求减少对汉人的杀戮,保留汉人的农田和生产方式,通过征税实现蒙古贵族财富的增值。

但窝阔台的“止杀”仅限于掠夺汉人财富的需要,对于效法中原地区典籍制度按照汉法统治蒙古,窝阔台不可置否。

真正开启蒙古汉化脚步的是忽必烈,忽必烈重用汉人谋士,不仅按照汉法方式在开平称汗,与阿里不哥展开长达5年的汗位争夺;还仿照汉法营建大都城,以《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作为元朝的国号;最重要的是,忽必烈按照汉人传统立真金为太子。

但是因为“家天下”模式的固有弊端,汉化作为忽必烈个人意志的体现,有着明显的不可延续性。而更要命的是,在太子真金英年早逝后,忽必烈对汉族官僚也逐渐失去了耐心,汉化进程戛然而止。

而汉化标志之一的科举,在1313年元仁宗时期才恢复,而元顺帝在位时期又两度废除科举。

元朝的汉化导致了蒙古高层异常剧烈的分化和斗争,这种斗争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每一次的元朝皇位更迭都是腥风血雨的攻伐杀戮。在元朝98年的国祚里,元世祖忽必烈在位24年,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36年,剩下的38年由9位皇帝分摊,足见元朝高层斗争的惨烈。

而频繁的内讧,极大消耗了元朝的元气,导致了元朝的短命而亡。

2、过犹不及的宽松政策

根据历史教科书记载,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推行了惨无人道的四等人制度,这种类似于印度种姓制度的残酷压迫,使广大汉人纷纷揭竿而起。

但这种言之凿凿的史料,在历史上却并不存在,纵然蒙古帝国在南下的过程中杀戮无数,且坐上统治者地位的他们,对汉人极尽歧视,但四等人制度确实子虚乌有。

非但如此,元朝的施政方针还前所未有的宽松,这也导致了元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繁荣时代。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元朝历代统治者对于如何统治多元化的帝国缺乏参考和实践。

对于广大汉人群体而言,蒙古是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派,其人口少到连实施以讹传讹的初夜权都不够。

令人绝望的人口差异,使得元朝统治者最后选择了“自暴自弃”的统治方式。相比于清朝统治者对汉族地主士绅阶层的笼络,元朝统治者将重心放在世家大族等大地主身上,对于地位较低的士绅阶层,则选择了视而不见。这使得元朝社会阶级出现巨大断裂,底层过大的自治权使得民众的揭竿而起成为可能。

自夏朝建立开始,虽然有“王权至于县政”的统治潜规则,但统治者对于民众人身控制的力度始终在加强,而元朝则出现了较大的倒退。

事实证明,正是相对宽松的治国政策,使得元朝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轻易被推翻,没有地主士绅阶层支持的元顺帝只能逃回蒙古高原继续放羊。

而推翻元朝的明朝奠基者朱元璋,在总结出元朝“以宽失国”的历史教训后,走向严刑律法治国的更大历史倒退之中。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公元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元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正式建立。1279年,元朝大军在广东崖山攻灭南宋流亡朝廷最后的抵抗势力,从而彻底统一了全国,中国自唐末开始的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再度进入大一统时期,元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与蒙古大军的势如破竹和所向披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元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只留下的短暂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二十五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元顺帝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作为中央政权至此结束。如果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算起,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强大帝国,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曾经如此强大的王朝迅速倒下?

很多读历史的朋友们将元朝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外族统治不得人心,所以不断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反抗,最终导致元朝灭亡。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那么由满洲人建立的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将无法解释,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外国列强入侵因素的话,清朝统治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所以,外族统治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该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政策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施行何种统治政策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元朝皇帝走马灯似的在三十九年间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皇帝和大臣们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治国理政、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之上,反而为了政治路线问题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以至于在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时,元朝的最高层统治者们已经被内斗消耗的奄奄一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