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除了宋江和林冲,谁才是晁盖遗言中继承梁山老大的最佳人选?

问君何如初见


  

  本来,在晁盖心中,宋江就应该是最佳继承人。否则,他不会那么一而再,再而三邀请宋江上山,又倾尽梁山兵马绕行大半个中国去江州劫法场,大张旗鼓将宋江迎接上山。

  不过,临死之前,他大半猜到宋江就是谋害他的幕后黑手,于是才会说出那番话——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若不怀疑宋江,就不至于说“贤弟莫怪我说”,更不至于留下“谁能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坐梁山泊主”这番话。要知道,梁山之山早就定下座次,晁盖是第一把交易,宋江是第二把交椅。晁盖这么一说,那些好勇斗狠、武艺高超者一下都有了上位的机会。偏偏宋江是个嘴把式,除了心机深沉,能说会道,武艺上实在平平。

  那晁盖临死之前心中那一瞬最渴望的继承人是谁呢?

  首先,晁盖希望继承之人不是宋江,宋江之外任何人都可以。

  其次,晁盖肯定希望继承人能够帮他报仇,不但擒拿史文恭,更揭发暗箭伤人真相,最终推翻宋江。

  故此,我们可以推想,晁盖心中最渴望继承大位的人,不是林冲,而是鲁智深!

  为何说不是林冲?在梁山诸多武林高手中,林冲与晁盖的关系确实最好。

  林冲火冰王伦,对晁盖有恩,林冲为人也颇为和善,与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相处不错。但是,林冲武艺高强,却无甚心机,对于权力的欲望更是平平。他只能充当一个打手,一个先锋,却无法充当领袖。即便林冲当了梁山一把手,估计最终下场也是个晁盖一样,莫名其妙就被宋江弄死!

  唯有让鲁智深当上梁山之主位置,才有可能搞翻宋江。

  鲁智深这个人胆大心细,看似粗鲁,其实精明的很!无论是三拳打死镇关西,还是大闹桃花山,抑或是在大相国寺降伏众多泼皮,都可谓有勇有谋。鲁智深不愧是边关带兵将领出身,既有杀人胆略,又有杀人手段。

  故此,鲁智深啸聚山林之时,二龙山名气之大仅次于水泊梁山。加上桃花山、九华山一帮人都是鲁智深的好兄弟,三山合力之下,已然是仅次于宋江的第二大集团。

  并且,宋江麾下看似人马众多,其实并不齐心。降将派都是一帮子见风使舵的官油子,根本不会铁了心跟随宋江。江州劫法场跟随宋江上梁山的,大都是江湖水匪,口中兄弟情义,实际上都是心狠手辣,见利忘义之辈。

  宋江真正的嫡系,就是三人:二愣子李逵,跑腿的戴宗,暗箭伤人第一高手花荣。

  如果鲁智深真的擒拿了史文恭,坐上了梁山之主位置,以鲁智深的豪迈与手段,大有可能与松江一拼。当然,宋江有军师吴用支持,诡计多端。最后极有可能梁山分成招安派与死战派,再次大火并。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关注一下吧,老叶拜谢!


叶之秋


《水浒传》中最具有号召力的人物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托塔天王晁盖,第二个是小旋风柴进,第三个才轮得上宋江。三个人之中,又只有晁盖一人智勇双全,威风凛凛,天生就是做大哥的好榜样。

晁盖才是《水浒传》中义薄云天的第一等英雄好汉,平生结交豪杰壮士,仗义疏财,武艺超群,江湖闻名。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上梁山之后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众人推举晁盖做了第一把交椅。按照绿林江湖中的规矩,谁杀了老大,那么谁就应该做新的老大。林冲杀了王伦,老大的位置其实是林冲来坐。但是林冲这个人,为了个人前途忍气吞声连老婆都保护不了,压根就是挑起什么大梁。

宋江浔阳楼吟反诗,犯了死罪。为了报答智取生辰纲后宋江通风报信的恩义,晁盖二话不说,直接带领梁山上的弟兄们奔赴江州劫法场,二次救了宋江上梁山。晁盖很讲义气,直接要把老大的位置让给宋江来坐,宋江眼见时机不成熟,推脱道:兄长比我大十岁,我怎么敢做山寨之主?

宋江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高唐州救柴进,打退前来收剿梁山泊的官兵,后来又带领鲁智深、武松等人打破青州,一时间风头无两,威望日盛。晁盖每一次想亲自带兵下山,都被宋江“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给怼了回去。宋江吴用二人合力,计谋手段耍尽,逐渐架空晁盖,成为梁山泊的实际掌控人。

宋江不仅在梁山上收买人心,在江湖上也是威名远扬。江湖豪杰,但知有宋江,不知有晁盖。晁盖执意攻打曾头市,主要是为了重树他梁山泊主的威信。可惜晁盖错误估计了形势,缺少行军打仗的经验,带了二十个头领五千人马就要攻打曾头市,在没有吴用帮助的情况下,晁盖此行必败无疑。

后来宋江再次攻打曾头市,带了多少军马呢?加上卢俊义和燕青,有三十二个冲锋陷阵武艺高强的头领,合计两万二千五百兵马,是晁盖的整整四倍。前后一对比,晁盖简直就是去送死的,果不其然,宋江一战而胜,晁盖却稀里糊涂被人暗放毒箭,因此殒命。一代豪杰,就这么莫名其妙死了,让人感叹。晁盖中箭后回到梁山泊,留下了一句话,别有深意。且看原文: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施耐庵在这里用了曲笔,后来的人读到晁盖临死前说的这句话,无不感到奇怪:晁盖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宋江呢?谁才是晁盖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晁盖这句话是在暗示什么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宋江作为二把手,一把手死了,正是他上位的最佳时机。但是晁盖并不同意宋江做梁山泊一把手。

晁盖义薄云天,他聚集那么多梁山好汉,是为了在那个混乱的世道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弟兄们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逍遥快活过日子。这是晁盖统领梁山的执政方针,不许滥杀无辜,但去劫富济贫,因此大堂上挂了一块“聚义厅”的牌匾,在晁盖心里,道义才是第一位的。

宋江的想法和晁盖不同,一肚子忠君之事的封建思想,他要报效朝廷,搏一个封妻荫子,忠孝名声。宋江主张招安,这一点晁盖生前已经察觉,因此晁盖绝对不会传位给宋江,让梁山数十年的基业毁在他手里。可惜的是,宋江的势力已经根深叶茂,晁盖的遗言也无法改变事实。晁盖刚死不久,宋江就做了老大,还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不得不说改朝换代的做法让人寒心。

那么谁才是晁盖心里最理想的继承人呢?这个人不是林冲,也不是鲁智深。

很多人觉得晁盖死了,梁山上能够干掉史文恭的人,只有林冲,因此林冲才是晁盖心中的最佳人选。但是不要忘了,晁盖从来没有说过放他冷箭的人是史文恭。只是后来宋江为了掩人耳目,将射杀晁盖的人嫁祸给史文恭,实际上宋江才是谋杀晁盖的幕后凶手。关于宋江和吴用是如何设下圈套谋杀晁盖的,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会讲到。

晁盖原话: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这句话,是在暗示有人谋害他,希望昔日的兄弟们能够彻查此事,将那个放他冷箭的内奸找出来杀掉,为他报仇雪恨。这句话到了宋江嘴里成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山寨之主。

宋江篡改晁盖遗言,是何居心?因为他心虚,他必须要让兄弟们相信,射杀晁盖的人是史文恭,不是他宋江为了当老大下黑手幕后指使。

林冲并不适合当老大,而且除了原来晁盖旧部之外,没有人会拥戴林冲。不得人心,虽然武艺高强,又怎么能够做得来梁山之主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鲁智深这个人,鲁智深之前是二龙山的领袖,手下有武松和杨志两个虎将,在梁山上也算是自成派系,具备当老大的潜质。但是不要忘了鲁智深是出家人,和公孙胜一样,怎么做得来俗世红尘中江湖豪客的头领呢?

只有一个人,具备和宋江相抗衡的号召力。这个人就是后周皇室后裔的小旋风柴进。柴进和晁盖一样,仗义疏财,专门结交天下豪杰,人称当世孟尝君。柴进说过,就算是你杀了朝廷命官,抢了府库财物,来到我的庄上,我也敢保你平安无事。

要知道梁山好汉中,包括宋江、林冲、武松在内的一干人,都受过柴大官人的恩惠,如果柴进出来主持大局,只要他抓住了宋江谋杀晁盖的把柄,很多人一定会支持他。这些人包括晁盖的旧部林冲、刘唐和三阮等,以及桃花山的鲁智深、武松、杨志等人,个个武艺高强,虽然宋江人多势众,但是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遗憾的是,柴进辜负了晁盖临终前的愿望,关键时刻,他并没有站出来彻查晁盖死亡的真相。林冲不但没有为晁盖报仇雪恨,还第一个站出来拥戴宋江做梁山泊的第三代领导集团的老大。

但是晁盖临死前的一句话,却为宋江继位埋下了无数阻碍,逼得宋江不得不和吴用设计陷害玉麒麟卢俊义,赚他上山杀了史文恭这个背锅侠。为什么不让林冲去呢?因为卢俊义初来乍到,即使活捉史文恭他也不敢做老大,但是林冲就不好说了。

比较可悲的还是柴进,失去了做老大的机会不说,晁盖死后宋江一直防着他,让他打杂做后勤,管粮食,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柴进一世英雄,上梁山之后后默默无闻,基本上算是领盒饭了。

END.

博客读书: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博书


这就非常尴尬了,宋江纵有万般不是,很多人再恨他,但是除了他还真找不出个像样的人来当“大哥” 。

题主描述晁盖的死铁定为“阴谋论”,认为是宋江派花荣暗地射杀晁盖,花荣自然是有这个本事,但是宋江未必这么做。倘若事情败露了,他死无葬身之地,当然了这件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具体他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没准是施公的无心插柳。

关于宋江“偷换概念”,把遗嘱中改成了史文恭,有两种解释,一种还是阴谋,第二种就是史文恭因是对方头领,把他作为报仇代表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晁盖这个人比宋江更具备江湖气,相信这一点大家会有同感,江湖气重就喜欢当前的生活,而喜欢当前的生活就说明他远见有限。晁盖的遗嘱依然有两个解释,一还是阴谋论的延伸,他也不喜欢宋江(不喜欢宋江倒是很有可能);二就是这段话也非常契合他的性格,不看长远,匪气十足。

结合晁盖和宋江的说法,那卢俊义当然该做头把交椅,卢俊义也是名声在外,而且身份优良,确实是不二人选,感觉哪里不对。。。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卢员外这回可是在宋江的地界上,不是在他河北,再加上初来乍到,谁能服他?宋江让贤的这出好戏表现他已经暗自以大哥自居了,行为上不过时意思意思,笼络人心。

相当大哥就要和各个势力的人都说上话,并且名气大。

阮氏兄弟淘汰,和朝廷旧将说不上话;关胜等淘汰,市井英雄肯定和他唱不出什么火花;比较好的人选就三个,一个是柴进,此人势必将梁山弄成宋江类似的局面,但柴进喜欢虚的,处事不圆滑;再一个就是鲁智深,鲁智深有当大哥的素质,而且以前就是大哥,他官民都能说得上话,而且为人豪爽,吴用比较凑合,但他缺乏明确的路线,属于跟随者,梁山容易被搞得散架。

除此之外,实在是没有人了。


泊图泊途


如果必须把林冲排除在外的话,我认为那就是“入云龙”公孙胜了!

先刨除“阴谋论”,就算射死晁盖的凶手就是史文恭。

当晁盖说出:“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句临终遗言时,就等于他和宋江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这摆明了就是不让宋江做老大嘛!

谁都清楚,凭宋江的三脚猫功夫肯定活捉不了史文恭,别说活捉,他在史文恭的马前能走上三合就算他胜。

那么此时,如果梁山上确有这种能力的人存在,最有可能做到把史文恭“活捉”的人会是谁呢?

这样的人不论有几个,排第一的肯定就是“入云龙”公孙胜!

因为晁天王说的是“活捉”,而史文恭的武艺高深莫测,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水浒传》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单挑高手,那一个人就是卢俊义。

可是此时卢俊义并不在梁山,他还在千里之外的大名府做一名悠哉悠哉的富家翁。

而且这说的是常规作战,显然公孙胜不在其列。

公孙胜就是《水浒传》中的三体人,他的战斗能力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上。

想想他的师父罗真人不久前就有过让李逵这个“天杀星”乖乖的束手就范,主动去蓟州城的府衙挨板子的事例。

而这只是他手段中的一丝“毛毛雨。”

公孙胜的能耐虽然没有他的师父罗真人那么强大,但是应付这些只会舞刀弄枪的自然人还是手到擒来——只需要念几句口诀就足够了。

看上去公孙胜此时好像也投靠了宋江一边,但绝不是像吴用那样死心塌地。

公孙胜曾都有过下山一去不复返的举动,可以推断出他当时已经看出晁,宋二人肯定会发生内斗,自己不想被裹挟进去选边站队,不如回去继续修仙,落得清闲自在身。

即使逼不得已再次出山后,他也一直只想做技术活儿,也就是说,在晁盖眼里,他还是可以争取过来的对象。



晁盖临死之前,想让一清先生念在当初东溪村“七星聚义”时的旧情上,活捉史文恭,顺理成章的当上老大,然后继承自己的遗志,把梁山泊建设成为一个独立于大宋朝廷之外的,能让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乐园。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遗嘱会被变相的公开背叛,最后宋江还是坐上了头把交椅,公孙胜也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田获三狐


梁山老大的位置哪怕是给狗,都不会给林冲。

因为林冲的背景实在太糟糕,火并王伦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事迹,但后果很严重。

如果好汉们没有理想,天天都想当山大王的话,那林冲能杀王伦,别人干嘛不能杀林冲呢?我们会发现,就算林冲账面武功梁山第一,哪怕他的武功是大宋第一,世界第一又怎么样?架得住蒙汗药和暗算么?

所以除了宋江之外,最适合继承晁盖遗愿的人,要符合一个条件:

这个人以前在一个实力不错的山头当过大哥或者有过管理团队的经验。

这时候留下的,就是史进、李忠、孟康、燕顺、鲁智深、孔明这些山大王,以及李应这种虽然是财主,但组织过地方武装的人。

其他人条件都不符合。卢俊义武功高没意义,没带过团队;

关胜等武将没法领导土匪。

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最佳人选呼之欲出,只能是鲁智深。

虽然他是个胖和尚。

但是:

1. 二龙山是除了水泊梁山之外最强大的武装;

2. 鲁智深武功没问题;

3. 鲁智深人品也是楷模,而且鲁智深从来不对别人道德绑架。

4. 鲁智深从来不拒绝帮助其他山头,人缘也不错。

那就是是他了呗。

毕竟连方腊都抓得住的人,带兵打曾头市问题也不大吧。


酒骑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晁盖其实就是想让林冲来做这个位子。

谁都知道,宋江其实只有政治才能,打仗都要靠部下。至于武艺,宋江更是和宋兵甲差不多。

就算10个宋江一起上,未必能捉住史文恭。

在当时的梁山上,武功高超的无非就是那几个人。

其中,宋军将领投降过来的,显然不能用。

其他一些武功高的,资历却不够,也不能上。

卢俊义此时还没入伙,那么唯一有能力捉住史文恭,又有一定威望的,显然就是林冲了。

同时,宋江暗算晁盖时,其他人早跑了,只剩下林冲和三阮、刘唐拼死护住晁盖。后来,林冲还特地派三阮护送晁盖回去,怕人继续暗杀,也算是对晁盖忠心了。

这几个人里面,三阮和刘唐都是粗人,不可能斗得过宋江。

精明的吴用,早就倒戈投靠到宋江那里去了。

而林冲不但武力超群,还颇有谋略,非常精明,只有他才行。

但如果晁盖明说,让林冲继承,恐怕宋江下一个就要收拾林冲。

所以,晁盖留下这句话,让林冲有很大机会顺理成章上位。

有意思的是,最终捉住史文恭的却不是林冲,而是宋江特意请来的卢俊义。

卢俊义只是带着燕青两人上山,好无根基,根本不可能做老大。

所以,摆明了是宋江另外找来一个不可能争权的高手,取代了林冲的角色,进而自己坐位子。

而林冲也是懦弱胆小的人,根本不敢和宋江斗,顺水推舟的装不知道。


萨沙


可以说,在晁盖的心中,除了宋江不做老大,人人都可以,因为他在死前,大概想明白了,自己的死其实跟宋江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他临死之前,突然来了一句: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要知道,之前的宋江已经有梁山大哥的风范,晁盖基本被架空了。他死了,不用说是宋江当大哥,但晁盖这么一说,就是摆了宋江一刀。让宋江笼络人心可以,让他去擒人,却是难上青天。

所以宋江听了这话:【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这个哭很有味道,是哭晁盖呢,还是哭自己命苦呢。

下一次就交待明白了。

【吴用,公孙胜劝道:“哥哥且省烦恼。”】

你看,都知道宋江是担心接班人的问题。这个确实不用烦,一是宋江本来势力就大,梁山之上没有人能够跟宋江竞争,第二天林冲就推荐宋江了。唯一的问题是死人留下的,就是晁盖遗嘱,人家说了这话不能不听。

而且吴用也说了一句话:【若哥哥不坐时,其余便都是哥哥手下之人,谁人敢当此位?】

我们听话要反着听,说其余便都是,其实代表着并不都是。

吴用马上就说了:【况兼众人多是哥哥心腹,亦无人敢有他说。】

你看,吴用在暗示宋江,还有人不是你的心腹,可能会有人提反对意见。所以不要贸然去坐位子,免得有人提出来,那就不好看了。

所以,宋江先不提名份的事,只是先暂做了第一把交椅,然后突然来安排工作了。这一安排就体现出宋江的功力了。在为自己接班做铺垫。

这是一个粗排位,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对梁山第二大山头做调整,这个山头就是鲁智深的三山系:二龙山,桃花山加九华山了。

这三山被打压得够呛。

鲁智深在那里?前军寨内:第一位李应,第二位徐宁,第三位鲁智深,第四位武松,第五位杨志,第六位马麟,第七位施恩。论武功,论声望,论兵马,论气质,鲁智深怎么算都不会在那个李应下面。

李应是什么人?李家庄庄主,不过一个小地主,连祝家三虎都看不上他,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宋江却要把他当宝。论武功,前面施先生也点过了,比不上石秀的。更不要说比鲁智深了。这里却在我们鲁智深、武松、杨志三位二龙山虎将前面。如何说得过去?

是宋江独具慧眼吗?

当然不是,看宋江的安排,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是只身一人,原来没有什么手下的,越能排到前面,越是以前有兵有将来投的,越要打压一下。所以我们看到呼延灼在前了, 柴进在前了,李应在前了,鲁智深在后了,登州老大孙立在后面了。

安排好座位,宋江还立马将厅上横匾换了: 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

晃天王还躺在棺材里,这里却已经全是宋江的梁山,聚义厅已经是宋江的忠义堂了。就算你临时给宋江找了个小麻烦,又有何患?你生前没压过我,死了还能耐我宋江分毫?

第二天,宋江商议: 本要与晁天王报仇,兴兵去打曾头市,却思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我们岂可不待百日之后然举兵?

这就像下围棋,不会应,不好应的,我就不应,我且分投他处。你能耐我如何。

这时候,宋江就在思考晁盖遗嘱问题,摆明了,如果这时下山,说不定史文恭的脑袋就被鲁智深砍走,那鲁智深说不定就是梁山大哥了啊。

所以,宋江需要一个人出来,他能够牵扯住别的好汉,而且就算这个功是他立的,他也绝不敢,众好汉也绝不会让他让大哥。这个人就是卢俊义。

请(骗)来了卢俊义, 宋江就要开始打曾家庄了。


曾家庄分五寨把守,史文恭在前面正寨。

看宋江吴用是怎么调拔的。

秦明花荣打正南面对曾家次子曾密。鲁智深、武松打正东面曾家四子曾魁。杨志、史进打正北面曾涂并副教师苏定。朱仝雷横打正西面曾家三子曾索。

这正前方史文恭是谁去打?是宋公明,军师吴用、公孙胜随行副将吕方、郭盛、解珍、解宝、戴宗、时迁,领军五千攻打。这里面可没一个武功高强声望大的人。

自然要把这个抓史文恭的功劳留给宋江,为以防万一,宋江这一路抓不住,逃了史文恭。还留有最后一着,就是千方百计,不惜打大名府得来的卢俊义。让这卢员外引一队兵马四处接应。就是万一史文恭漏网了。这鱼最后也要让卢俊义抓着。

卢俊义抓了,还没关系。卢俊义死都不会跟宋江抢头把交椅的。宋江最怕谁来抢啊。

看这里,有什么历害重要人物没来就行了。谁没来?

关胜,呼廷灼没来。这两人正是宋江第一要防的。因为这些人是降将,说不定搞成一派。关胜,呼廷灼各自一系还不怕。最怕这些降将有共同语言混在一起,而且这些人有兵马啊,呼廷灼有不小兵马被梁山抓了壮丁,那些人自然愿意跟着老长官。

这个关胜更不得了,有五七千人跟着他上了山,实力最为雄厚。要是关胜杀了史文恭。真个不让宋江。宋江怕也是奈何不得。而且很有可能引起山寨内哄。

所以宋江第一怕关胜,呼廷灼等降将。

第二怕谁?且看还有谁没来。豹子头林冲没来。林冲三朝元老。开山功臣。他后面的支持力量也很多。原晁盖的人马都记得他火并王伦之功之情,都会服他。鲁智深三山派也会支持他。而且林冲人缘好,易交往。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反对。所以林冲也来不得。

虽然林冲不像抢头把交椅的人,但不得不防啊。

还有谁没来?水军李俊没来。李俊揭阳派老大,下面的人也很多的。也是要防一下的。登州老大孙立也没来。那一伙也有八九个,而且很齐心,也要分化一下。

这个也不来,那个也不能来。但打战总需要人啊,所以没办法。这来的头领中也有一个让宋江放心不下,就是鲁智深。鲁智深功力高强,又本是老大出身。手下能人众多,兵马也强壮。但是鲁智深身边有一个保险,就是武松。武松是宋江的拜把子兄弟,十里相送过的恩情。武松一辈子都是宋江的人了。有武松在,就不怕鲁智深抢了功。

安排妥当。领了二万多人马要去打曾头市了。当年我们晃老大有多少人马去打,才五千。宋江可不想被人射了冷箭去。领二万多。足足四倍。曾头市怎么能保得住。

且看怎么打。

只叫鲁智深朱仝两路先行从东西夹攻,杨志史进在北路不动。这边宋江正前路先助南路把南寨给灭了。

为什么先灭南寨?因为前面我们看了,宋江这一路实在没什么武功利害的,要抓史文恭却是不容易。所以先灭了南寨。调了南路来帮忙打正前方的史文恭。南路正是宋江最放心的一路,宋江,秦明这两人宋江的心腹死党。怎么都不会来抢宋江的位子。

这一下,正前面宋江就有了放心的强将,又有八千多兵。何尝不是指日可破。却是曾头市里有高手。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对阵,就有李逵先被射伤了。再看史文恭对秦明。秦明是很历害的,可这个史文恭更历害,二十回合,秦明就力怯了。秦明是拿狼牙棍的。本来是属于力大的一种,却也有力怯的时候,被史文恭赶上,一枪就把秦明打下马来。好在宋江这边人多。人马冲上来,把秦明抢回去了。

如此一个英雄好汉,浑身武艺。怕是水浒传里第一了吧,只可惜杀了晁天王,与梁山结下死仇。宋江没想到这个史文恭如此历害。没办法。只有冒险了,叫了大刀关胜、金枪手徐宁,并要单廷圭、魏定国,四位下山,同来协助。看来在宋江眼里,这四个人比呼廷灼,林冲还要放心一些。

这边宋江心惊,要调援兵。那边曾家也害怕啊。宋江人马众多,如何敌得过?所以先写了书信过来,愿意投降。虽然夺了军马,射伤了晁天王(晃天王到底怎么死的。曾家却也不认这个罪,不愿背这个黑锅。)但曾家也死了儿子。也可抵消了。愿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金帛犒劳三军,免致两伤。求和了。

看宋江如何反应:宋江看罢来书,目顾吴用,满面大怒,扯书骂道:杀吾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吾本愿。

正是这个道理。却为何宋江不看了大怒。而是要目顾吴用后方大怒呢。自是心中也有三分求和打算。却是吴用知道,讲和曾家庄,只怕下面的兄弟不服,要出乱子的。所以必是吴用摇头打暗号。叫宋江不要答应。

宋江不答应,正是一个做老大应的气势和义气。下面人劝老大才是合情。所以吴用虽摇头摆手,叫宋江不要答应。这边却来劝宋江:兄长差矣!我等相争,皆为气耳。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

正是宋江这个人何等幸运。有吴用愿意为他背黑锅,把恶名往自己身上搅,把美名留给宋江。所以梁山之上,宋江最信任吴用。吴用正有此等智慧,才能做得牢第二把手的位置。正所谓公司的副总之类人物当学吴用。 宋江这下仁义有了,讲和也可以了。我要为晁天王报仇的啊,只是你们下面的要劝我,为兄弟计,我才和的。和了好。不然,谁杀了史文恭都是我心头的大烦事,不好处理啊,讲和,万事皆解。晃大哥的咒语不解而解了。所以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

宋江的回信有没有讲和的诚意?相当有诚意啊。曾家来信不说杀晃盖之仇。而宋江回信也非常配合,不说晁天王的死,没有提要史文恭如何。只说拿那夺马凶徒郁保四。

曾家答应了,却是史文恭不相信啊,我杀了你们老大。你们就这么好说话。不相信宋江真的来和解,百般阻挠。就怕到时梁山反悔。要杀自己。却是史文恭不了解宋江。晁老大临时那天给你下了追杀令,悬赏令。只是这个悬赏令的标的物太大了,大到让这个追杀令变成了保护令。谁都不敢去杀史文恭,只有宋江一人杀的。而宋江又自忖没这个功夫去杀你。所以干脆不杀你了。把你的事略过不提。

正是史文恭以常理估算,出了差错。所以史文恭心存怀疑,四下阻拦,故意不把自己抢的最好的那千里白龙驹‘照夜玉狮子马’归还。

你不还。我们宋江如何做的文章回转来?好好的一场谈判就被史文恭在中成了最大的一个阻碍。而且还要上青州、凌州去搬兵马。

宋江长叹,文恭贤弟,你帮我大忙,我本想周全你。可你却如此不知道哥哥心意。没办法,再不杀你,兄弟们都要造反了,只有打你了。

打之前,把最放心不下的关胜调去打援,对付青州来的兵马。下面再打曾头市,使了个内奸计,骗了史文恭领兵来夺寨,设了埋伏。

曾家看如铜墙铁壁一样的防卫也一刻间瓦解了。所以说,宋江从实力上看,确没有讲和的必要。要讲和,自是是不愿看到有些不懂行情的头领,抢杀了史文恭去。

却说史文恭骑宝马逃了出来。这下,谁最着急啊,宋江啊,这个死史文恭你要跑哪里去,你要是真有本事逃到天涯海角就好了,我们也不去找你了。但要是你被鲁智深,关胜,杨志那些人把你杀了,我如何是好?

史文恭那去了?正去了宋江埋伏的一个棋子那里,卢俊义卢员外也。史文恭武功是很历害的,前面也看了,但在这里,却是逃亡之将。心慌意乱,没有使的全身本领出来,卢俊义当头一喝,史文恭乱了心神,被一刀搠下马来,被卢俊义用绳绑了,解到宋江面前来。宋江一看,什么表情:一喜一怒。

怒什么?怒的是这个史文恭乱跑。没让我亲自抓到,却让卢俊义得了这个大功去。少不得我还要做一番大文章才能回转的过来。

喜的是什么?却也喜没被鲁智深那些杀了去。正是卢俊义这个我安排的替补抓了来。卢俊义,我放心,必不会也不想也不能也不敢抢我的头把交椅的。

上的山来。将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盖(水浒传第一武功高的人死了)。就要商议梁山泊老大位置了。如真要让位的,还商什么?晃老大说了,谁拿了史文恭谁就坐啊,用得着什么商议?正是一商议,宋江就能做出文章,想出办法来。

果然,卢俊义不做。一是确不想坐。卢俊义是富人出身。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想当皇帝的。只求过安稳日子就好了。二是确不能坐,不信,你坐上去看看。说不定李逵那把大斧头冷不丁的就把你的头砍去了。

不坐,却也是宋江心愿。但是晁老天王的话摆在那里。你不坐。我也不能随便就坐了。流程还是要走一走的。

于是,吴用打眼色,下面这个李逵也来求(这个黑鬼倒不枉我对他那样好了。关键时候也知道为我说话),武松也来求(三山人马不用愁了。武松代表他们表态了。)刘唐也来求(好了,晁老大原班人马也表态了。)连鲁智深也来求了,我这位坐得牢了。我自坐下吧。当然,还有些人没表态。花荣秦明及自己拉上山的那伙,是自己人就不用表态了,要是他们也表态,就显得我有心抢位了。除了这些心腹外,关胜呼廷灼这些降将派还有观望的态势。李俊揭阳派们也不发言。孙立登州人马也不言语。看来这三伙人还不太服怎么的。没关系,我这下眼见得票数已经过半了,服不服也改变不了选举结果。但是,你们这些不服气的。我也自有安排,不过做一场戏嘛。演戏我最在行。自然要做得你们都服了才是。我做大事的,将来要夺那皇位的,当然要团结绝大多数,不会不理会你们的感情的。于是,宋江又出一计,又是好大一段文章。又是好些位英雄出场。当然,这些都是场景配角。中心思想,主要目地自然是要宋江之位坐得安心,坐的合理罢了。却是什么好戏。且看下回分解。

宋江看这还有不服的。没办法,还得再做一场好戏与众兄弟看看才行。

什么戏呢?这个就下回分解吧。


脑洞历史观


不用扯很多。有人的地方,就有差别,有团队的地方,就有鹰群与鸡群之分。有群就有头身尾之分。决定你在团队头身尾位置的,有四大要素。

【1】

梁山一百单八将,人人有本事,但能当头领的,不出十个人。不才以为,一个人能做领袖,不外乎几个因素:才能(文武才能卓绝,文如刘邦,刘备,武如董卓,吕布),胸怀(决定能否入围领袖,本事可以小一点点,胸怀必须有,王伦等就整个是装饰品),格局(可以做领袖,到能做大领袖,不容易,只举历史栗子,王翦白起和嬴政的区别,战国五公子和春秋五霸的差别)和眼光(眼光决定未来和出路),个性(人的性格有问题,决定了你能做,做多大领袖)。

【2】

以此观之,梁山只有这几个人可入围做老大:晁盖,宋江,吴用,林冲,武松,卢俊义,关胜,呼延灼。

先说本事,这些人里(文武)本事都没的说;论胸怀,关,呼差点,论格局,卢俊义最差,关、呼也差强人意;论胸怀,吴用,卢俊义差点,关呼也差点;论眼光,武松林冲第一,晁盖第二,宋江,关胜呼延灼第三(跟着瞎跑,直接进坟墓),卢俊义最差(几乎无脑,一生只有“被赚”的份);论个性,梁山里只有林冲,宋江,晁盖和武松能做大头领,晁盖之死,决定了任何人都无法单独成为头领。

【3】

以此观之,梁山 里能做头领的就是上述几人。

第一组合:晁盖+吴用+林冲

第二组合:宋江+吴用+卢俊义

第三组合:晁盖+吴用+武松

第四组合:关胜(或呼延灼,或杨志,或其他人)+公孙胜(朱武等)+其他董平,张清等

不才以为,梁山真正的组合,可以到夺江山地步的黄金组合是——

晁盖+武松+吴用+林冲=头脑,武功1(马上)+心脏+武功2(马下)

这个团队剿西夏,灭大辽,歼蒙元,收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失地,顺便灭了倭寇,都成!供各位一笑。

逍逍客于唐帝国长安建都千四百周年之际


逍逍客说


《水浒传》里,晁盖临终前交代,谁能擒得史文恭,谁就做梁山之主。那么,除了宋江和林冲,谁才是晁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呢?

宋江被狠狠的打脸

小说里交代,晁盖是中计被两个假投降的和尚带进包围圈,突围过程中箭而亡。姑且不管所中之箭是不是史文恭射出,至少晁盖一句“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狠狠的打了宋江一个耳光。想当初,宋江刚上山时,晁盖还坚持让宋江做老大的,可眼下快死了却暗示宋江,这老大的位置轮不到你,宁愿给能打仗的王英这类人,也不会给你宋江,至于吴用就更不用说。



晁盖是在给林冲争取机会

不用说,林冲必然是晁盖最佳的人选,一来林冲武艺高强,二来晁盖对林冲有所亏欠,三来林冲他人能文能武,四是林冲曾极力劝阻晁盖出征。再从晁盖历次出兵和交代的任务看,林冲在他眼里是值得信赖的,比如出征打仗必定把林冲带上,劫法场救宋江时,林冲是留守大本营的三头领之一。虽说晁盖眼中最佳人选是林冲,但碍于林冲上面还有宋江、吴用和公孙胜等人,他只好用这个遗言给林冲争取一个机会。宋江也明白这点,所以后来再打曾头市,他与吴用有意让林冲留守梁山,同时安排卢俊义在外围。



除去林冲,最合适的人选是此人

除了林冲,晁盖还有几个合适人选,毕竟能捉住史文恭的,不会是王英和李逵这类人能做到的,必然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好汉。当时梁山好汉里能与史文恭一战的,除了林冲,还有公孙胜(会做法)、秦明(虽说后来败给史文恭,但这不是晁盖所能料到的 )、鲁智深、武松和朱仝五人。

这五人里,鲁智、秦明深与武松三人是刚上山不久,与晁盖不熟,晁盖自然不会希望是他们三人。公孙胜这人,晁盖很了解,这是一个不喜欢梁山找机会要逃的人,这么看来,公孙胜也不会是他希望的。于是,最合适的就只有朱仝了。首先是朱仝对晁盖有过救命之恩,其次是朱仝酷似关云长的外貌,再次是朱仝人见人爱的天生魅力。



综上分析,晁盖所希望的接班人,除去林冲,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朱仝。


戴草帽的小老鼠


熟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会认为小说中的晁盖、柴进和宋江、林冲这些人物都是非常典型的英雄豪杰。他们虽然都具有一些优秀的品质,但是毕竟个性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晁盖,他不仅非常勇猛,头脑有很聪明,有领导才能,当时兄弟们都很佩服他,在众多英雄好汉中晁盖遥遥领先。

另外从一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晁盖的威望很高,在上梁山之后当时杀掉王伦的人并不是晁盖,而是林冲,但是兄弟们都推举晁盖当老大。如果按照常理来看,王伦是被林冲干掉的,林冲理应坐上老大的位置,可是当时事情却没有那样发展,可见在众人心中晁盖具备当老大的所有资质。后来宋江被晁盖救了,晁盖也提出过让宋江当老大,可是宋江却马上推辞,他的理由是晁盖比自己大,他在晁盖面前无颜当老大。虽然表面上是这样说,可是宋江的实际做法却不是这样,后来宋江开始和吴用一起慢慢架空晁盖,不仅如此宋江为了博得更多兄弟们的认可,就开始拉拢人心,所以宋江不仅掌握了实权,威望也越来越大。

后来晁盖因为中了暗箭而死去,他临死之前所说的一番话意味深长。当时宋江属于二把手,本来晁盖离世后宋江应该接手的,但是晁盖的遗言中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的意思是,谁可以找到那个暗箭杀死他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当老大。其实当时晁盖就在点明他已经看出了宋江的计谋,也识破了是宋江对他下的毒手,这样说也是想要得到一个人的协助,并让那个人来接手当老大。

这个人就是柴进,为什么晁盖会选择柴进来当接班人呢?因为柴进和晁盖的想法一样,他们只是希望在当时那个世道中拥有一个和兄弟们共生死的安乐窝,而且柴进和晁盖都是仗义疏财的人。而宋江却是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人,所以晁盖并不会选宋江,而林冲也不具备当大哥的资质,所以只有柴进才是晁盖想要选的人。

可是柴进非但没有帮晁盖报仇,还拥护宋江,如果晁盖泉下有知,一定会为柴进的这个做法感到无比失望。虽然柴进如此做,宋江也一直都信不过他,柴进后来没有得到过重用,只能默默无闻在梁山上委屈一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