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林則徐與坎兒井

凌晨到達吐魯番的時候,天色微明。火車站距離縣城還有幾公里。坐車站對面第一班車到吐魯番縣城,隨意吃了些早餐,就換乘車輛到坎兒井。

林則徐與坎兒井

吐魯番火車站對面

坎兒井景區距離縣城幾公里,有公交通行。只是在景區路口下車,右轉還要往裡面走近一里地。初去時,走走停停,覺得怎麼還不到呢?前面剛好一位當地老人家,說來這村裡看親戚,讓我跟著她往裡面走,走到接近景區時,她拐了個路口,讓我往前一直走就看到了。感謝~

林則徐與坎兒井

當地老人家

果然,直行很快就看到了坎兒井。西北的冬天人不多,景區幾個人擠在售票室裡賣著三三兩兩的門票,一邊聊著家常。

林則徐與坎兒井

坎兒井

林則徐與坎兒井

坎兒井

林則徐與坎兒井

坎兒井簡介

去之前,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沒有很仔細的瞭解它。而到了新疆之後,才明白乾旱地區“水”的重要性。坎兒井在吐魯番的發展基本是星火燎原式的。灌溉了萬畝良傾,成為吐魯番瓜果菜蔬莊稼的灌溉利器。

林則徐與坎兒井

坎兒井

林則徐與坎兒井

坎兒井

按百度說法: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林則徐與坎兒井

坎兒井

景區不很大,因為井位於地下,收集的滲透到沙地裡的雪水或雨水,常年不見陽光,不易被高溫蒸發,保證了田地的灌溉。

引起我注意的除了坎兒井的精巧之外,還有民族英雄林則徐。大抵新疆這一路,只要是他走過的地方,就都留下了工作的痕跡。

林則徐與坎兒井

嘉峪關

林則徐,在近現代歷史裡,是以鴉片戰爭中“禁菸”聞名的。因為他祖籍福建。在福州“三坊六巷”後面還有林則徐禁菸紀念館,歷數鴉片之害;警告世人遠離毒品。是真的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人,在被貶至西北後,興建水利,開發農耕。在吐魯番發現坎兒井的高效後,推廣到伊拉里克等地又增開60餘處,共達百餘處。在新疆持續推廣坎兒井的,後來還有左宗棠。

林則徐與坎兒井

嘉峪關

那一刻,是刷新了我對民族英雄的認知的。一生有禁菸這種轟轟烈烈的事情足以留名青史了。可是民族英雄總是憂國憂民的。一生甘灑熱血,鞠躬盡瘁。禁菸為國為民;在乾旱之地推廣有效的灌溉工具更是保證了民生根本。崇敬悠然而生。

林則徐與坎兒井

林則徐

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的。正是這些不斷推動著社會往前走的人,最終影響並改變了世界的方向吧。

做社會的推動者,哪怕微薄之力,為了讓這個社會距離我們期望的更近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