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赤灣左炮台

拜訪赤灣左炮臺

農曆五月的一天,驕陽似火。筆者與家人一起駕車拜訪赤灣古炮臺。按導航儀指引,穿過一片工業區後,沿著一段盤山公路七拐八彎到了炮臺停車場。

赤灣古炮臺位於“臨海山樑扼三面之險”的深圳蛇口半島頂端,分東、西兩側箝制赤灣港,雄視伶仃洋麵。我們來到這裡參觀的是已修復的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沿城牆拾級而上,只見兩株百年樹齡的大榕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如同兩把巨大的綠色陽傘,把酷暑的驕陽遮擋。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大榕樹盤根錯節緊緊依附在炮臺城牆上,渾然一體。百年老樹,歷經滄桑,給人一種頑強拼搏的生命力完美印象。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赤灣炮臺始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當時福建提督楊琳調任廣東巡撫。他主持修建沿海炮臺、城垣、防地等軍事設施126處,其中炮臺26處。赤灣炮臺是其中之一。

已修復的左炮臺挺立在海撥170米的鷹嘴山頭,坐北朝南,分臺體和圍牆兩部分。全長26.2米,寬15.5米,臺高4.5米,圍牆高3.78米,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

炮臺城基用大塊花崗岩修砌,北面是炮臺城的入口,城內東西兩廂,仍遺留兩座房屋殘基,是當年守炮臺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臺寬約8米多,是運用炮位的場地。

炮臺上,一門古炮面向伶仃洋,雄視珠江口,雖然炮管已經鏽跡斑斑,但依然能看出當年威武不屈的雄姿,耳旁彷彿響起震耳欲聾的嘶鳴聲。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左炮臺北面,是一尊林則徐全身銅像,塑於林則徐誕辰二百週年的1985年。銅像高3.2米,重1.8噸,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林則徐銅像。

拜訪赤灣左炮臺

雕像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創作,大理石底座正面,是已故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林則徐紀念像”,北面鐫刻著謝華先生撰寫的碑銘。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林則徐,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令人欽佩的民族英雄,身佩利劍,手持單筒望遠鏡,凝視著波濤滾滾的伶仃洋,目光炯炯,威風凜凜,令英軍聞風喪膽。

據記載當年赤灣左、右炮臺設兵數千名,生鐵炮6位,另有12門大炮被稱為“佛郎機”炮,是西式武器,其製法是北宋時由廣州傳入的。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佈防珠江口,曾重修赤灣炮臺,力挫英軍。

160多年後的今天,曾被割讓的國土迴歸祖國懷抱,山下已是移山填海的現代化赤灣港。

拜訪赤灣左炮臺

參觀完畢,筆者與家人同去午餐。

拜訪赤灣左炮臺

在這家老字號的魚仔檔,家人特意為筆者點了《九肚魚》,《雜魚煲》,食材均產自伶仃洋。

拜訪赤灣左炮臺

拜訪赤灣左炮臺

品嚐來自伶仃洋的美味海鮮,撫今追昔,感慨頗多,腦海裡不由湧現出林則徐的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楊工 2018.9.6 於深圳龍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