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

八年前“腾讯vs.360”大战,腾讯发布公告,要求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网友一边倒的支持360,但360仍惨败落幕。寻根究底,是因为聊天软件领域腾讯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敌。

2019年,“腾讯vs.抖音、多闪”拉开序幕。双方的主要分歧是抖音、多闪方面认为用户昵称、头像属于用户所有,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调取相关信息供用户使用,腾讯方面认为用户昵称、头像归腾讯公司所有,因为用户在《用户协议》中已经签字画押。

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河南商丘睢阳区人民法院采取临时性措施,限制抖音、多闪调取用户信息,腾讯公司暂以2:0领先。

以下内容是作者周末闲来无事,为围观群众编纂的“吃瓜指南”。文中所提及的诉讼策略、司法潜规则等内容均属于以己度人的遐想,尚无证据支持,文章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

OICQ、ICQ的前世今生,腾讯公司的第一桶金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决定开发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ICQ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等功能。他们成立了Mirabilis公司,向注册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 IM)服务。ICQ的使用用户快速增长(案例资料 TX-1),6个月后,ICQ宣布成为当时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在第7个月的时候,ICQ的正式用户达到100万。1998年,ICQ被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收购,此时其用户数超过1000万。

OICQ:1997年,马化腾开始接触ICQ并成为其用户,他发现ICQ的英文界面和使用操作难度有碍中国用户的使用,于是马化腾与张志东用了数月时间,开发出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ICQ类似产品。腾讯公司将新软件命名为OICQ(Open ICQ)。用户可以使用OICQ和其它OICQ用户进行交流,信息收发及时方便,功能全面,具有即时信息收发、网络寻呼、聊天室、传输文件、手机短消息服务等功能,对传统的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进行增值服务。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QQ: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美国在线发出两封律师函向腾讯公司交涉,认为OICQ的域名oicq.com构成对ICQ域名的侵权,有误导用户认为OICQ的服务就是ICQ的服务之嫌。ICQ公司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腾讯公司被迫停止使用OICQ名称,停止使用OICQ域名并赔偿损失。

2000年4月,腾讯公司将oicq.com改名为tencent.com,将产品“OICQ”更名为“腾讯QQ”。此时腾讯公司的用户市场已经打开,市场开始稳定成熟。

点评:抄袭ICQ,腾讯公司虽然吃了官司,但是赢得了市场,第一桶金与其它竞争者拉开了距离。

雷军:米聊投入了很多心血,万万没想到腾讯2个月就推出这个产品(微信)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看到微信如此强大,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想到米聊。当年小米有三架马车分别是MIUI、米聊和手机。雷军当年对于米聊这一开创性产品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MIUI,可惜的是后来被微信赶超。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雷军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访谈中表示,没有跟腾讯竞争过的人,可能不了解腾讯有多强大。当初米聊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原以为最起码腾讯需要6个月的时间,没想到腾讯2个月就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微信)。真的让大开眼界,觉得腾讯挺了不起的。

点评:微信和米聊的竞争,好比“富二代”和“草根”的PK。创意可以翻版,垄断地位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草根公司无论产品如何创新,都无法腾讯公司一家独大的格局。

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失败告终,腾讯成为无冕之王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2010年9月27日,奇虎360发布了名为“隐私保护器”和“扣扣保镖”的软件 ,主要功能是追踪QQ软件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以及过滤QQ中的弹出广告。随后,腾讯公告声称360浏览器存在推广黄色网站的行为,并向所有用户下达了二选一的通知,要么删除360软件,要么无法运行QQ。用户一边倒的支持360公司,对腾讯进行谴责。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360公司在广东对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提起反垄断诉讼,最高人民法院生效判决驳回了360公司的诉讼请求。

中国联通发布了2018年7月沃指数之移动应用APP排行榜,腾讯产品包揽了活跃用户数TOP3,依次是微信、QQ、腾讯视频,前20名中,腾讯系几乎占了一半。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细分领域,安全杀毒App活跃用户数,腾讯手机管家月活跃用户数是15098万人,360手机卫士月活跃用户数是8543万人,腾讯手机管家月活跃用户数接近360安全卫士的2倍。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没想到360的主业败给了腾讯的副业

点评:垄断与竞争天生是一对矛盾,垄断性行业会违背市场法则、扼杀创新、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任何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抖音、多闪 vs. 腾讯大战,所有用户都输了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三年前去三亚免税店,非常钟意朱炳仁的一个铜雕作品,于是拍来当头像使用至今。没想到最近发现邻居也是同一爱好者,使用了我拍摄的图片。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果按照腾讯的用户协议,我竟然无权对冒用头像的人主张权利,因为我的昵称、头像竟然归腾讯公司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挑战公众底线,万万没想到用户微信/QQ昵称、头像归腾讯所有

点评:腾讯公司,你咋不上天呢?还好腾讯没有在用户协议里面规定安装了微信/QQ软件的手机归腾讯公司所有,要不用户安装其它APP是不是还得征得你的同意。

用户昵称、头像是否应当归腾讯公司所有? (单选) (单选)
0人
0%
用户所有,有权授权其它App调取使用
0人
0%
腾讯公司所有,用户授权行为无效
0人
0%
其它(请附留言)
<button>投票/<button>

多闪与腾讯旗下部分产品推荐好友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