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琴,為何用?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裡,世界是從無到有的,於是有“無中生有”一說。按道教的觀點,“無”為最高境界。而“聲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質的,琴聲也是虛無的,好的曲調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鳴,所以琴之“虛”可理參河洛,滋養人心。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棋,是“實”物。體用陰陽,雖有形態,但是依然是虛無,且變化多端,難以駕馭,所以有“千古無重局”之說,所以棋以養智。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而書畫,更厲害了。

古人云:“書畫者多長壽”。自古至今,勤於書畫而獲長壽的人,可謂數不勝數,唐代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都活到80多歲,顏真卿被害時已76歲;明代的文徵明90歲,清代的“四王”平均84歲。毛澤東日理萬機,但是隻要有空閒時間,他就練習書法,他說“練書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積極的消遣娛樂,是養神健腦、健身之法”。“壽從筆端來”,練習書畫本身就是體育運動。

但不同的書畫對人有不同的養生之效,不能搞錯了。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柳公權《金剛經》局部

楷書: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筆法嚴謹,沉著穩重,適合於焦慮、緊張、恐懼症、冠心病、高血壓、心率紊亂患者的心理調節。

周星蓮《臨池管見》說:“作書能養氣,以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曹全碑》局部

隸書:沉重穩健,如人林泉之樂,使人氣血平和,情緒穩定,對頭痛、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冠心病等患者能起到調節心理狀態的作用;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篆書《千字文》局部

篆書:嚴正安穩、行筆緩慢,尤適合於焦慮、緊張和躁動者練習,有利於調節心理,適合於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行書:字體如行雲流水,輕鬆自如,對抒發靈性,培養人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很有幫助,對心情抑鬱、身體虛弱、情緒消極、缺乏生氣的人,能激發其熱情,增加其生活活力。適合於憂鬱症、有強烈自卑感、手足麻痺、腦血栓患者練習。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

草書:體態放縱,筆勢連綿迴旋,離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一氣呵成。尤其適合精神壓抑,憂鬱者抒情達性之用,而不宜於焦躁者練習。

對被畫界稱為“五君子”的梅、蘭、竹、菊、松,深諳養生之奧妙。用傳統國畫之法畫“五君子”,相當於中國傳統醫學上的五劑處方,可收到養心、安神、明日、理氣、寬中、調理脾胃、增進飲食,樂以忘憂、健康長壽的療效。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張大千《梅花圖》

畫梅,特別是寒冬將盡,早春來臨之際畫梅花更加有益於身心。梅之方位屬東,五行屬木,五臟屬肝。肝喜跳而苦急,故古人講,春天宜解帶松巾。

常畫梅花可煥發生機,散去冬季心肝鬱積之寒熱,調理內臟機能,以解淤化悶。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張大千《蘭花圖》

畫蘭,蘭屬火,五臟屬心,情志為喜,故人謂“喜氣畫蘭”。畫蘭可令人心曠神怡,文雅風流,心平氣和,精神振奮,至老彌堅。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柯九思 《墨竹圖卷》局部

畫竹,竹屬木,方位屬東,五臟中屬肝,髒屬膽,情志為怒,故傳統畫界稱“怒氣畫竹”,偶遇煩心之事,可運筆揮灑竹之精神,排除胸中怒氣,養肝護髒。經常畫竹之人,邪氣不易侵肝,臟腑和順。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徐渭 《菊石圖》

畫菊,特別是對年高之人,可滋潤肺腑。菊屬西、屬金,秋風霜降,惟黃菊繁花密蕊,東籬傲霜,能助人不畏艱難,以昂揚健康向上之氣度和不屈不撓之精神向前。

例如

隋、唐代

人均壽命43—47歲

歐陽詢,84歲(557年~641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為“歐體”。《夢奠帖》可謂歐體楷書的登峰造極之作。

虞世南,80歲(558年~638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賀知章,85歲(約659年~約744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賀知章《孝經》曾於上海博物館展出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相信大家都是通過這首詩認識唐代文人賀知章的。其實,賀知章雖以詩聞名,然也喜書法,功底更是不賴!他和張旭交往甚密,被人以“賀張”稱之,書法自然精絕!賀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自然也有利於長壽。

顏真卿,76歲(709年~785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顏真卿 《祭侄文稿》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祭侄文稿》號稱“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端莊雄偉。他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柳公權,87歲(778年~865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柳公權《玄秘塔碑》

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柳公權的楷書能達到清淡的藝術境界,於養生是具有很明顯的效果的。清,即清淨恬適,乃道家修持的最高境界;淡,即淡薄無為,亦佛家修持的聖境。柳公權潛心修書的純淨思想,可以說與中國自古的養生理論“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內涵是完全一致的。

宋代

人均壽命41—52歲

陸游,85歲(1125年~1210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陸游草書《自書詩卷》

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詞人。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陸游草書《自書詩卷》全卷筆墨酣暢,瀟灑遒勁,氣勢磅礴。卷中字形大小、筆畫輕重變化很大,運筆時而飛旋,時而凝重,似造化在胸,隨手變化,令人目不暇接。

明代

人均壽命46—56歲

沈周,82歲(1427年~1509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沈周 《廬山高圖》 紙本設色 193.8×98.1公分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沈周自題《為祝淇作山水軸》 絹本 浙江省博物館藏

沈周(公元1427年~公元1509年),明代傑出書畫家。他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文徵明,89歲(1470年~1559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文徵明 小楷《草堂十志》故宮博物院藏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文徵明 《喬松疊嶺》

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他同時代的畫家中,文徵明是最高壽的一位。他的長壽,除了來自於藝術的滋養,還與他善於養生不無關係。他是一個生活的極簡主義者,早飯是一些剛做好的餅餌之類。中餐他會喝一點酒,量不多,也就兩小杯,如果談話興致上來了,再添兩小杯,再加是無論如何不肯了。晚餐吃麵食或者米飯,無酒,就寢前再食二小甌米粥,長年如是,幾乎雷打不動。更奇葩的是,文徵明過了五十歲文徵明就戒絕性生活了,原因是要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了水墨生涯中去,好友唐寅、錢同愛每每要與他開一些情色意味的玩笑,最後文徵明總是招架不住落荒而逃。

董其昌,81歲(1555年~1636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董其昌 行書《不自棄文》 手卷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董其昌 山水畫《林泉清幽圖》 立軸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傅山,77歲(1607年~1684年)

書畫養生,琴棋養人

傅山《草書風磴吹陰雪五律詩》軸 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傅山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的小楷最精,極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書應人求索,但他的草書也沒有一點塵俗氣,外表飄逸內涵倔強,正象他的為人。”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琴棋書畫APP,如有爭議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