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读过最狂妄的一首古诗是什么?

yufengguanyun


我读过最狂妄的诗,来自于宋朝女词人李清照——

自是花中第一流

且接着细看,为何这样说。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孤雁儿》李清照

看完这句话,我当时就给李清照跪了,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在读一首词。

全词如下——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确实不错,属于中规中矩的易安词的水平。然而,这个序,确实是我读到过最狂的序之一了。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婉约词宗,很多人都以为李清照就像活在她的词里的那个终日寻寻觅觅的深闺妇人,每次做她的诗词赏析,老师都给我们总结好了一串分析的词——国破家亡、凄凉寂寞、孤苦飘零、感时伤怀……

然而,从她传世不多的诗文作品中,我们知道,她是有着士人胸襟、时而又狂放潇洒的人。在文学修养上,尤其是词上面,她是极为自负的。自负到狂妄。她的《词论》,我当年也是跪着读完的: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从李煜父子、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到晏几道、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秦观,一个一个揪出来说缺点,而且一针见血,批评得不留余地。柳永你太俗;苏轼你不懂音律;秦观你太小家子气;王安石你就省省吧,写首词还不够人笑话;至于张先、宋祁,哥儿几个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你们也敢叫名家啊!

李清照一个人炮轰了几乎整个北宋词坛,潜台词已经非常明显了——都给我闪一边去,我来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半壁江山。不仅是我们,古人也看不下去了。

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事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词论》一书多有妄评诸公。——赵彦卫《云麓漫钞》

评骘诸家,持论甚高……此非好为 大言,以自矜重,盖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见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虽生诸人之后,不肯模拟任何一家。——缪钺《论李易安词》

今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李清照论》认为,李清照在《词论》中对五代以来重要词人创作一概予以否定,表现出其个性的“狭小与尖刻”,“不能容纳别人,不能欣赏别人,不能同情别人”。“恰足以反映自己的空虚”。

很多人都对李清照的狂妄进行批评,我却是因为这篇短文成为了彻底的李清照粉。李清照批判他们,至少人家写得词不输他们啊。我就是喜欢看着你们不爽我却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她年轻气盛的诗里面,更是句句透着讽刺和狂傲。评判起历史人物来,也是毫不留情毫不客气。她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把唐玄宗那摊子人办的那摊烂事儿一件一件拎出来批判讽刺,也是让人秒跪的节奏。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原来李清照也有年少轻狂的时候。等年纪大了,她也不再那么尖锐讽刺,但诗文中仍隐藏不住那种英气和狂傲。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打马赋》

如何形容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用她自己的一句诗词: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便是我读过的最猖狂的诗。


阿米娅


中华悠悠数千年历史,英豪辈出,文人骚客璀璨如过江之鲫,存世的诗歌当然也不计其数,我想没有人能读遍所有诗歌。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应该没有谁能准确说出那首诗歌是最狂妄的,所以这里我只例举几首比较霸气外露的诗歌,供大家鉴赏。

《示僧》——明 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从草根起步,当过和尚,讨过饭,没什么文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完全是自己亲生经历的的真实写照,一句“杀尽江南百万兵”道出了朱元璋的统一之路是多么的血腥和残酷,自古以来帝王之路就是鲜血染成的。

《侠客行》——唐 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侠客梦吧,白马银鞍,素衣背剑,来去如风,路见不平,一怒即杀人,这是何等的快意恩仇。

《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想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位婉约派的女词人,写过如此豪迈的诗句。一个女人,能有如此气概,如此胸怀,也算古之罕见了吧。

《沁园春 雪》——毛泽东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的这首词,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了,也都能吟诵几句。柳亚子评价他是自古以来最豪迈之诗词。什么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全都不在毛主席眼里,如此的眼光,如此的气魄,堪称千古第一人。

《梅岭三章》——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我们的陈大元帅,其实也留下了许多佳作,但是这句“旌旗十万斩阎罗”只有两个字“霸气”。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自古以来,西北边关就战事频繁,边塞诗歌也大都豪迈悲怆,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直观了的表现了边关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气。

《狱中题壁》——清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说过,中国革命从未有过流血,那么,就先从我始。为了名族,为了国家,甘洒热血,这样的家国情怀,不值得我们崇敬吗?、

《咏菊诗》——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后还攻破长安,国号大齐。后虽兵败自尽,但流传于世的这首《咏菊诗》,充分表达了黄巢以诗言志,不畏强权为民请命,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暂时就写到这里,中国历史上气势磅礴的诗歌太多了,还有哪些欢迎大家补充。


财经杂杂杂谈


如果把狂妄看做是一种气魄,老妖认为能写出最狂妄古诗的两个人个人一位是伟人,一位是苏东坡。

1、沁园春·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伟人的诗向来气势非凡,无论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还是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等,都能感受到他的志向与气魄。

但是如果评选一个最“狂妄”,还是沁园春·雪里面这段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评选帝王影响力与成就,这五位绝对名列前十的。

但在这首词里面,借用周星驰《破坏之王》里面一句台词

2、苏轼的狂是超脱旷达

苏轼是个全才,有才华的人难免会狂一些。

据说苏轼年轻的时候写了一副门联给自己: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当真年轻人的张狂,于是一位老者打脸来了,给了苏轼一本书,结果里面的字苏轼大部分都不认识。羞愧之下苏轼给自己的门联各填了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苏轼做官被贬,但是依然不改本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某日醉归遇雨,写下一首《定风波》,颇有狂妄之语。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走过,归于恬然,苏轼用这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风雨。但绝对不是意志消沉,依然会“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狂妄由他的旷达而来,所以即便被贬在外,依然能兴致勃勃的发明美食,能发少年狂而不像一些人,即便晚年写出一些豪放的诗词,只是衬托晚年的凄凉。

说道诗词里面的狂妄,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李白,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了他吹牛逼不用打草稿的勇气,所以看个瀑布都能疑是银河落九天。读李白的诗,才能感觉到谪仙人的称号名不虚传,不列入人间评比范围。


妖鬼杂谈录


 最狂妄的一首诗,这话说得,作为资历不怎么样的咱,不敢乱评价,前人作诗,尤其是千古留名的诗,只能说抱着欣赏崇敬的态度去解读,岂能随意用词。今天说说我认为比较霸气侧漏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让大家闲余之时,感受一下润芝同志的豪气!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结束震撼国内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15军团胜利会师,定居陕北。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举行了大家都知道的瓦窑堡政治局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着敌人,干就完了,我国领土岂容他国践踏,我就问问谁给你的勇气,你咋那么猖狂,我都想上战场干他们。

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央决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准确地估计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指出中国人民反日运动开始了,也相当于给士兵弟兄们打一针强心剂,还有世界革命运动高潮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提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次会议后,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对日作战。

1月26日,毛泽东率领部队从瓦窑堡出发,途经延川、延长两县。2月20日,红军开始渡黄河东征。3月10日,出征红军正式改名字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1936年初的陕北,寒风凛冽,百里冰封。毛泽东在袁家沟战斗、生活半月有余,部署、指挥了红军东渡黄河天险,主张停战议和,一致抗日,号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结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卖国贼。

在这期间,陕北飘了好几天鹅毛大雪。当时不像现在一样在屋里看电视玩手机,全是大老爷们没啥干的,天天打仗了,也挺没意思的。外面银装素裹、雄浑壮观的北国风光大大激发了毛泽东的诗兴,写了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这首诗气势磅礴、想象浪漫、文辞华美、意境高远,堪称毛泽东现存100余首诗词中的巅峰之作。就问你服不服?


上品茗人


说起最狂妄的诗歌,很多人脑海中最先闪现的大抵是毛主席的那首《沁园春. 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但是主席的诗显露智慧出对大局的判断,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磅礴,是一种马列主义的思想的精髓,是社会主义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并不是狂妄的表现。


要说诗人中,谁最懂酒,那必定是李白了;要说谁的诗最好,也是李白没错了;要论谁最狂,也还是李白了。


李白的狂,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事上,更表现在他的诗里,也表现在他的人生结果中。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豪气,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中的杀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

只可惜,李白的这一生欢喜,终究是空一场。这样的自负,也终没成就一生抱负,令人唏嘘不已。最有才的人,加上最自负的性格,才能写出最狂妄的诗句。


北大王岳川教授讲书法


看了下大家的各种回答,基本把狂妄的诗词说得差不多了。但狂妄也分境界,有的是狂妄得有水平,比如大家发的那些诗词;而有的则是,狂妄得只剩妄了。

比如这位诗词界的“泥石流”————民国军阀张宗昌。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皇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混蛋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

真是一群小混蛋,全都混你妈的蛋。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广东阿俊


狂妄不狂妄?除了要看诗够不够猛以外,还要看赋诗后,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就如同后唐黄巢考公务员后,写了《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菊花咏志,暗示我黄巢成名后,要杀尽所有人,那种狂妄和霸气,至今读来仍让人心中一动,一种内心郁闷到了极点,对政府极度仇视的心境,对现实的不满从诗中的每个字喷薄而出,直透心灵。

当然写诗的黄巢并非只会写诗,而是敢把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诗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才是他最霸气的地方。

在写完诗后,黄巢就再也不热衷功名,而是想将造反进行到底,一心在等待时机,推翻唐朝。在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仍然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简直就是把百姓往死里逼,百姓走投无路,这时候,私盐贩子抓住机会,挺身而出,将家财捐出,开启快速拉人头,发展下线模式,很快黄巢就有了几万兵马,并开始与唐廷官吏进行武装冲突。到公元875年,王仙芝的起义发展到黄巢地带,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2年后,黄巢率军攻陷郓州,3年后,王仙芝死,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4年后,黄巢兵围广州。5年后,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兵抵潼关,直至唐朝都城长安。同年十二月,黄巢兵进长安,唐僖宗慌忙逃窜,到咸阳避难,黄巢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至此,黄巢一报落榜之仇,据说死在黄巢手中的人不下八百万!!


历史直男A


我觉得,“狂妄”这个字眼,至少应该不是好意思。“狂”还可以,但“妄”就没边儿了。要称为“狂妄”,至少要这首古诗表达了“我很牛”,但其实根本就没那回事,就诗人自己把自己当做牛逼格拉斯了。

这样的诗有没有呢?还真有。

《赠东坡》——释可遵君能识我汤泉句,我却爱君三峡诗。道得可咽不可漱,几多诗将竖降旗。

首先,这个诗人释可遵,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和尚,有时也写诗,其他的就彻底不为人所知了。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很伟大的诗人,就连他这首诗,也不是有什么诗集的收录,而是出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的一个搞笑故事。

话说,某次苏东坡出门逛街看风景,路过一个温泉,他本来就有着经常题诗的兴趣,此时诗兴大发打算提一首,突然发现上面居然已经有一首了——

禅庭谁立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
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

这首诗就是可遵写的,平心而论,写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直待众生总无垢”这一句,苏东坡特别欣赏。他磨墨挥毫,立马也在下面和了一首: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你看,专业诗人和业余诗人的差距,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可遵的诗虽然第三句很有韵味,但是不能仔细品,一品就出事。为什么要等到“众生总无垢”的时候,温泉才要流清冷的水呢?难道清冷就不能去垢了么?苏东坡就抓住这点,他说,要是所有人都是无垢的,那那需要什么温泉冷泉呢?

所以说,如果这个故事到此为止,那么里面的人物结局还都挺圆满的。苏东坡知道了有个诗人叫可遵,而可遵则得到了大师的肯定外加和诗。最重要的是,可遵那时候还不在。这就叫所谓的“不需出场,逼格直线拉满!”

问题在于,可遵事后听说了这件事,大喜过望:有大佬夸我啦!他二话不说,直接收拾行囊,去追东坡一行人了!要不说可遵后世无名呢,这个举动就很欠考虑:你跑过去了是要干嘛,让东坡再夸你一次么?

谁料,可遵真就是这么想的!

可遵一路狂跑,连呼带喘地赶上了苏东坡的车。苏东坡一见这和尚,看他全身都是汗,一幅跑完马拉松的样子,脚上鞋都破了,心想这和尚不简单啊,这少说也追了一百里地了,难不成是有事要请教我?想到这里,苏东坡不禁又敬佩了几分,赶紧扶着栏杆致意:“大师不辞辛苦来此,请问有何见教?”

可遵一听,脑袋顿时昂了起来。他沿路追苏东坡的时候,看到苏东坡这一路题的诗中,有一首叫做《三峡桥》的,当时只顾着呆呆看,也就记住了最后一句,但是就这一句,他觉得,他也可以当个鉴赏家了!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狁。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可遵直接就拍着胸脯对苏东坡说:“老苏啊!我这一路上,看到你写的《三峡桥》,写的好啊!我也有一首诗,想要作为和你的和诗,就是一路匆忙没来得及在下面写!”

苏东坡这就有点尴尬了。话说你都没来得及写,跑着来跟我说干嘛?该不会……

就是那个该不会!

可遵看到众人围观过来,心里一喜:自己出人头地,为万众敬仰的日子到了!

他当着大庭广众,摇头晃脑的吟诵起来——

“君能识我汤泉句,我却爱君三峡诗。”

苏东坡的脸立马就僵住了。这特么是写诗么?这是大白话啊!我记得可遵写的那首温泉诗,虽然前两句也不怎么地,但是也没这么掉链子吧!

可遵把苏东坡满脸的懵逼理解成了赞叹,他微微一笑,仰天吟诵后两句——

“道得可咽不可漱,几多诗将树降旗。”

过分了,这句诗真的过分了。看起来好像是在捧苏东坡,但其实却是在开地图炮:“瞅瞅俺们苏老铁,多牛掰,你们一个个都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后一句地图炮还不是替苏东坡开的,是替自己开的!你看,开始是苏东坡捧了一下可遵,然后可遵就把自己和苏东坡并列了,并且一杆子直接打倒除了苏东坡以外的其他人!

这个不狂妄,还有啥叫狂妄。

苏东坡这一次真的无语了,给你几分颜色,你还真开起染坊了!他非常后悔自己当初为啥手欠非要夸可遵一次,要是知道可遵是这种货色,他打死也不敢招惹啊!现在人家跑上门了,该怎么办……没法,我惹不起,我走得起吧!

苏东坡一下就坐回了车里,对着车夫大声说:“驾车,我们走!”马车一溜烟就消失在路的尽头,留下满脸尴尬的可遵以及看笑话的围观群众。

完了,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来跟大佬套近乎结果被讨厌了!

但是,可遵此时又表现出了他极强的心理素质,既然苏东坡讲素质不公开骂他,那我就不客气了!他再度哈哈一笑,在众人“这莫不成是个傻子吧”的眼神里,大叫:

“子瞻护短!他看我诗写的那么好,没脸和我说话了,直接跑了!”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至于后续,反正我们人人都听说过苏东坡,但却没几个人知道可遵了。

中国历史很长,但是【狂妄】的古诗,而且还是狂妄后被当众打脸的古诗,而且还是被当众打脸依然打肿脸装胖子死不悔改的古诗,就是这一首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从这首诗里面,我们倒是可以看出两点启示:

1. 如果你是大佬,不要轻易夸人。有人不仅不禁夸,而且被夸完之后还会自我膨胀,到时候你就是那个点燃了他小小导火索的人。

2. 如果你被大佬夸了,千万要谦虚。人家或许是礼节性地夸夸你,或许是硬着头皮翻了你三卷诗文才找到一句能夸的,或许只是当天心情好连只狗看起来都眉清目秀,你微笑,接受,深藏功与名,以后回忆的时候或者吹牛的时候,冒出一句:“当年某大佬都那么说……”,可要比硬上价值,最终被大佬自己打脸要好的多得多了。

总之,人啊,还是别狂妄。当年希腊雅典神庙的门口有一个标语,就是告诉我们要至少对自己有点逼数儿——

“人类,认识你自己!”


你与你的故事


我读过最狂妄的诗,来自于宋朝女词人李清照——

自是花中第一流

且接着细看,为何这样说。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孤雁儿》李清照

看完这句话,我当时就给李清照跪了,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在读一首词。

全词如下——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确实不错,属于中规中矩的易安词的水平。然而,这个序,确实是我读到过最狂的序之一了。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婉约词宗,很多人都以为李清照就像活在她的词里的那个终日寻寻觅觅的深闺妇人,每次做她的诗词赏析,老师都给我们总结好了一串分析的词——国破家亡、凄凉寂寞、孤苦飘零、感时伤怀……

然而,从她传世不多的诗文作品中,我们知道,她是有着士人胸襟、时而又狂放潇洒的人。在文学修养上,尤其是词上面,她是极为自负的。自负到狂妄。她的《词论》,我当年也是跪着读完的: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从李煜父子、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到晏几道、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秦观,一个一个揪出来说缺点,而且一针见血,批评得不留余地。柳永你太俗;苏轼你不懂音律;秦观你太小家子气;王安石你就省省吧,写首词还不够人笑话;至于张先、宋祁,哥儿几个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你们也敢叫名家啊!

李清照一个人炮轰了几乎整个北宋词坛,潜台词已经非常明显了——都给我闪一边去,我来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半壁江山。不仅是我们,古人也看不下去了。

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事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词论》一书多有妄评诸公。——赵彦卫《云麓漫钞》

评骘诸家,持论甚高……此非好为 大言,以自矜重,盖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见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虽生诸人之后,不肯模拟任何一家。——缪钺《论李易安词》

今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李清照论》认为,李清照在《词论》中对五代以来重要词人创作一概予以否定,表现出其个性的“狭小与尖刻”,“不能容纳别人,不能欣赏别人,不能同情别人”。“恰足以反映自己的空虚”。

很多人都对李清照的狂妄进行批评,我却是因为这篇短文成为了彻底的李清照粉。李清照批判他们,至少人家写得词不输他们啊。我就是喜欢看着你们不爽我却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她年轻气盛的诗里面,更是句句透着讽刺和狂傲。评判起历史人物来,也是毫不留情毫不客气。她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把唐玄宗那摊子人办的那摊烂事儿一件一件拎出来批判讽刺,也是让人秒跪的节奏。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原来李清照也有年少轻狂的时候。等年纪大了,她也不再那么尖锐讽刺,但诗文中仍隐藏不住那种英气和狂傲。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打马赋》

如何形容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用她自己的一句诗词: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便是我读过的最猖狂的诗。


思维聚点天天


中国历史上的诗作如大海的浪花、天宇的星辰数不可数。其中能称为狂妄的也很多,下面列举一二。

其一:李白《侠客行》中几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一代大侠跃然纸上,豪迈霸气、狂放不羁的形象如同相见。

其二:黄巢《不第后咏菊》中的几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借物言志,终成人雄。狂妄冲天,前无古人。

其三:现代伟人《沁园春.雪》中下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其气势磅礴无与伦比,意境高远无人能及。环宇天下,舍我其谁!

历史上有王霸之气的大作,还有许多,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尽述,略感遗憾。诸君有更好的希望能发表出来大家分享一下,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