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有你在就足够162390365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种说法何时出现何人首提,要考究其出处恐怕有点困难。记得很清楚,刚上初中时,我从学校借了一本《水浒传》,星期天拿回家中看的时候,父亲就告戒我说:“少不看水浒,”问其原因。老人家板着脸说:“不能看就是不能看,这是前人留下的话,肯定有道理。”当然,‘’听话‘’的我还是立即把书放回书包。不过我并没有及时把书还给图书室,而是带着更大的好奇心,在学校偷偷地把《水浒传》读完。在我成为父亲的时候,孩子也曾看《水浒传》,我也照搬父亲的话“少不看水浒”,孩子问为什么?我也脱口而出:‘’这是前人留下的话,肯定有道理‘’。何其相似乃尔!我竟然把父亲告戒我的话一字未改地传承下来并训教给下一代。

现在有朋友重提这个问题,深思之余,觉得有必要谈谈个人的看法。

《水浒传》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是108位‘’好汉‘’啸聚山林聚义造反的故事。姑且不论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仅从表像上看,其中不乏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舞枪弄刀之情节,并极力鼓吹推崇所谓义字当头,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识。学童少年经事无多,思想稚嫩,在这时读水浒,若没有及时地正确理念的辅导与梳理,对孩子完美心智乃至健康思想的形成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故“少不看水浒”的说法是前人经验之谈,其内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反对青少年在学习阶段读水浒,等到他们心智已成熟的时候,辅之以正确的思想辅导,看一看也是很有益处的,毕竟开卷有益嘛!

至于“老不看三国”,也颇具道理。人步夕阳之岁,颐养天年清心寡欲为第一要素。三国演义,勾心斗角、纵横捭阖、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谋设计之能事,充斥章章回回。老时读之,牵腸挂肚伤脑动心,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多少好处。已到暮年何必为古人徒费心智,为世事枉增凝眉之忧,为名利妄生奸诈之心。

诚然,三国不可不读,年轻时看就行了,人生策马扬鞭,职场搏弈苦斗,读读三国也许能增加你的才智经验。



清风斋诗联


少看水浒学打架,老看三国学奸诈。醉看红楼忙护花,喜看西游批袈裟。

水浒讲的是什么?打打杀杀,哥们义气,喝酒吃肉。

年龄小,不懂事,思想单纯,没有社会阅历,甚至分不清是非黑白。

很容易受到所谓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思想影响,而误人歧途。

年少正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此时三观不正,任由发展很易做错事、走歪路。

所以年少时不能读水浒。

三国里讲的尽是利益纷争,用的都是害死人的毒计。

老谋深算,老奸巨猾,尽是躲在暗处伤人,不是大丈夫所为,更不会光明磊落。

为了利益,可以兄弟反目,手足相残。

人老了,见的人和事多了,觉得这个世界很不靠谱。

有的甚至对自己遭遇愤愤不平,总认为政府和社会亏待了他,都欠他的。

三国的观念,以高度自我利益为上,如果老年时去学,很容易让本身就对社会国家不满的人产生仇视情绪,引起社会不安。

毛主席的一些话非常经典,对读书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水浒讲的是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思想是进步也应该得到肯定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读书的一贯坚持和倡导的科学而积极的方法。

鲁智深专门利人,好打报不平,是侠义精神的化身。武松快意恩仇,却与武大郎兄弟情深。

林冲始终狼狈遭人陷害追杀,不但人帮,天也帮他。

天不可欺,陆谦等杀人者终于得到应有下场。

宋江玩心眼,但他是高明的管理者,善用人之长……

刘备是三无小白,却能借势白手起家,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凡事有就利有弊,所以要辩证的看问题,选择性的读名著精华,这就是我们一贯秉承的读书方法。

书在这里,老少皆有,就看你怎么读,怎么吸收和利用了。


绿树常青428


因为水浒教人造反,年轻人血气方刚还是少学。三国多讲谋略,老来看了揪心。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出自金圣叹老先生之口。金圣叹老先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人,阅历丰富快意人生,提一提金老的出生年代,主要是想说一下,这里的少和老,跟现在的看法可能有些不对称。现在的人寿命比那时候长很多,所以我们现在二十出头其实也是少,六十以上才能说是老,但那时候恐怕十四五岁即为少,三十以上便为老了。


先来说说水浒,坦白讲这部名著我到现在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相比三国我看的了解的少很多,但是我知道,水浒讲的故事太黑了,同时讲的太真了。

首先他是讲的造反最后被招安,你细细品读下来心里其实是会有很多疑惑和不解的,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很多的猜测,比方说梁山最开始是不是就只是因为官场不如意通过造反的方式去谋求个一官半职?比方说宋江这个人的人品是不是还有待考证?比如说林冲武松之流是不是真的能称之为英雄好汉?

我举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西门庆和潘金莲这一段,原著里可不像影视剧里这么简单就勾搭上了。西门庆是这样操作的,约出来共处一室,一起吃饭聊天品茶,聊得高兴了,试探试探,没成功,但是因为你的专业技能不得不再约出来,哪怕不愿意因为是客户也只能再次共处一室,然后再次聊天吃饭品茶,又高兴了,再试探,又没成功,反复几次,终于得手。就这一段,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段话,女人往往会爱上每天见到的男人,而会跟每天都抱他的男人上床。具体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这样。

这样的情节看了让人难受,西门庆太黑了,王婆太黑了,潘金莲固然是不对,武大郎也不见得是好男人。这一段原著你要是真品读一番,那生活可能真的不会太美好,这段太真实,哪怕是现在,你家里的老公老婆出去谈生意见客户,你心里慌不慌?

就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水浒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说整本看下来细思极恐,所以说啊,少不看水浒有些道理,怕你学坏,更怕你对社会失去希望。


再来聊一聊三国,要说老不看三国,我个人认为三国里有一个最大的悲剧,那就是孙权刘备曹操,全都没有成功,自己的孩子也都不太争气,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葬送在后辈手里,可悲。叫得上来的人物除了孙坚还算能含笑九泉之外,怕是都恨不得从坟里爬出来抽自己的后辈几个大嘴巴。老了老了,一生的奋斗基本上也结束了,你看了这些想想自己。怕不是不好不难受哦。


当地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


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由来已久,今天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水浒传》我们都知道,讲的是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从落草为寇,到主动招安的故事。书里面刻画的一百零八将几乎没有一个是脸谱化的人物,各个都是生动有趣。

撇开时代背景不谈,里面的血腥场面颇多。他们信奉的是江湖道义,铮铮铁骨;是人在江湖,义字当先;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是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是大口喝酒,是大口吃肉。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男人们的恩怨一顿酒解决不了,那就只好动刀子,只让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大不了就落草为寇。江湖快意,他们活的好像少年。

这种书少年看了,可想而知,难免会效仿。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少不得打架急眼。如果学一下书中梁山好汉的做法,闹出了人命,那可怎么了得。

不过这只是对于很少一部分没有自己判断力的少年来说的。像我当年读水浒,不仅不崇拜他们的世界,反而很是厌恶他们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行为。

提起水浒,你可能想到的是刀光剑影。

提到三国,你可能想到的是足智多谋。

水浒重义,是英雄的天下。

三国足智,是智者的时代。

可以见到的是,三国时期,谋士多如牛毛。诸葛卧龙,凤雏庞统,鬼才司马懿,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料事如神。

换个说法,虽说拼的是计谋,说穿了不过是心眼儿。

而群雄争霸,争名夺权,纷纷乱世,多少人为权死,被名伤。

活到老的人哪一个没有跟别人耍过心眼呢?他们又何尝没有争过明夺过利呢?

见惯了这些,又何须再读三国?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早就活成了自己的诸葛亮。

以上纯粹我个人的一点闲言乱语,不太准确,多见谅。


有僧吃粥


对于“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久远的留言究竟出自何时,来原于何人之说?无所考证。记得父辈常讲“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人过花甲之年就不应费其心志,苦思计谋与己与人都无益处?应以诚相待,克己复理。包容和睦,随缘而全可谓求全之大道。少年时期应多读一些爱国,爱家的名著。立志奋发学习,拼搏向上,攻坚克难,为振兴中华民族大业而努力前行付出所能!而“水浒”那些一百单八将反朝庭目无法度,分裂国家,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能做一个守法安己的良民。最终误国害己!所以从小就应树立为国尽忠,为家尽孝的正确思想感情,更好的培养个人的优良品德,做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浅谈有感,望友指点校正?✌


新星816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传》和《三国》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两部,之所以能称得上名著自然是有值得人去思考和探索的情节故事。

《水浒传》主要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故事,而对抗朝廷的故事。而《三国》也则是魏、蜀、吴各路枭雄争霸天下的故事。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的不知出自谁口,我觉并不是十分的准确,看一部作品自然是要取可取之处,如果一个人的品质正派无论看什么都会不被诱惑诱导,如果一个品性不正就算什么也不读,也会沉沦下去。





般若悟道


少怕做专,老怕做官。


凤舞荣跃


我十二,三岁就全看了!


顽人8


你说错了,老话是说,小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


何秋云2


关键是得有批判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