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孩不做作業,家長該怎麼辦?

小宋星圖


小孩不愛做作業,還是蠻普遍的現象,但是孩子不做作業,那倒不是很多。
寫作業確實不是那麼快樂,相對於看電視、玩遊戲、看看課外書來說,寫作業就枯燥多了。


但是,大部分孩子對於作業的態度,還是會按要求完成。畢竟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渴望得到大人和老師的認可。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做作業,那麼就得分析一下是否是規則意識太單薄了?

以下是幾點建議:
1、強化責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時生活中就要有意識的分清界限,孩子的事情家長不要代勞。而且要有意識的讓孩子為家庭做一些貢獻。
比如:吃飯的時候要幫拿碗筷,給大家盛飯。也可以要求孩子平時掃地,這些事情家長可以根據家庭情況制定。一個原則:讓孩子適當地為家庭做貢獻,加強歸屬感和責任感。


2、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習慣: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分清哪些事情是自己必須要做的。這可不是說道理就能解決的,一定要讓孩子親子動手做起來:
自己收拾書包;自己完成作業...
孩子不做怎麼辦?

3、一開始,我們要細心觀察分析,孩子為什麼不做作業?
是貪玩,還是作業太難了?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才能方便我們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寫作業。


如果是作業太難了,那麼家長適當地輔助孩子,解決關鍵問題;如果是孩子貪玩,比如看電視,玩遊戲,那麼家長該嚴格的時候一定要嚴格。制定規矩:週一到週五不可以看電視、玩遊戲。通過嚴格執行,一般幾天孩子就能適應過來。

家庭的規則很重要,如果孩子平時生活學習都是隨性的,那麼面對作業和玩的選擇時,孩子很自然會首先選擇玩。該嚴格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住,不要輕易地妥協。一個有規則的孩子,學習一般都不會太成問題。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如果對所有的小孩做一個問卷調查:“你喜歡做作業呢,還是喜歡玩兒?”相信十有八九的小孩會選擇後者,因為好玩、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而做作業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多的樂趣。在小孩子的思維定勢中,寫作業的感覺味同嚼蠟,但玩兒卻可以玩得有滋有味。

在大部分家庭,不喜歡做作業的孩子很多,但在老師特別嚴厲的情況下敢於不做作業的孩子應該就沒有那麼多了。孩子在家不肯做作業,作為家長該怎麼辦?不妨從以下這3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監護人和其他家庭成員要“力往一處使”。

見過很多農村的家庭,家庭教育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的媽媽批評孩子不做作業的時候,孩子的爸爸會出面阻攔,夫妻雙方甚至會因此出現互相謾罵甚至直接在孩子面前上演“全武行”,很乾脆地扭打起來。

再比如孩子的爸爸指責孩子不做作業的時候,孩子的爺爺奶奶“挺身而出”——“孩子還小,你應該和他(她)講道理……”這種看似“和事佬”的言語,對孩子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多家長對此都不以為然,甚至習以為常。如果能夠在家庭教育方面“力往一處使”,那麼孩子就可能會對家庭作業或者假期作業心存敬畏,並及時完成。

其次,在監督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要養成良好的監管習慣。

有些家長在監督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存在兩種極端的監管方式:第一種是放任自流式——孩子到底做了哪些作業不聞不問,監管方式永遠是那一句“作業做完了嗎?做完了去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電視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做作業和看書。而且就算作業有做,效率和質量也令人無語。

第二種是過分“重視”——孩子做一個題目家長看一個題目,一有錯誤家長就立即破口大罵,或者直接用雞毛撣子“伺候”。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厭學情緒,想在做作業方面提高興致,比登天還難。

第三,要讓孩子養成做完作業自我檢查的習慣。

家長在監管孩子作業的時候,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分“呵護”。可以先讓孩子把所有的作業全部完成後,然後家長再一一檢查。遇到孩子做錯的題目,家長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可以告訴孩子哪幾個題目中的一個題目出現錯誤,讓孩子再檢查一遍。我覺得這種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孩子養成了自我檢查作業的習慣,對孩子考試的時候也有非常大的幫助。自我檢查的習慣一旦養成後,孩子的成績自然會“換擋提速”。


微雨潤苗


孩子不做作業,一般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貪玩,玩地忘乎所以,靜不下心來;二是厭倦。

如果是第一種原因,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事先跟孩子商量好,每天什麼時間開始寫作業。如果在寫作業之前,孩子在看電視,玩手機,或看書,或玩玩具等,家長要提前給孩子時間上的“緩衝”,比如約定7點開始,那麼,家長就要在6:55時提醒孩子:“看時間”,或者“還有5分鐘”。

如果是厭倦寫作業,則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孩子厭倦寫作業,一般有三個原因。一是上課沒聽懂,二是作業做得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老師表揚了別的同學,長期沒表揚他。三是家長嘮叨、催促、批評、指責過多,是孩子喪失信心。

由於厭倦寫作業的原因比較複雜,所以家長首先要檢查自己。自己輔導孩子學習的做法是否恰當,態度是否溫和,語言是否有親和力,是否有耐心。如果家長急於求成,要求太高,指責過多,批評過多,嘮叨過多,或者動輒拿、“別人家的孩子”和他比,都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外由牴觸到厭倦。

如果是孩子長期得不到老師的表揚,則要教育孩子,學習不是為了得表揚,再說,老師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表揚。經常詢問孩子聽課的情況,告訴他要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

孩子不做作業是很不好的毛病,家長一定要想辦法引導好孩子,不然,就會由討厭寫作業,慢慢發現到討厭學習;再由討厭學習慢慢發現到沉迷於手機遊戲,再和班上表現不太好的幾個同學搞在一起,那就真的糟糕了!


雲鶴凌空


孩子不做作業,首先要自責的是家長。為什麼孩子不做作業?多半是家長嬌慣出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總認為孩子小,由著他性子來,想做什麼做什麼,想要什麼要什麼,想吃什麼吃什麼。一切順著孩子,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到了適齡上學時,這些壞毛病與學校的要求相沖突,問題全暴露出來了。

按常規來說,孩子在小學階段是求知慾最旺盛的時期,好奇、好問,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怎麼會不想寫作業呢?我想原因會是多方面的。

玩心太大,學習習慣差,對學習沒興趣,不聽課,懶動筆,不肯動腦筋。

心中缺少一個"怕"字。沒有敬畏家長之心,沒有敬畏老師之心,老師佈置的作業小小年紀就敢“違命不從",可想膽子有多大。

解決辦法:

一、多與老師聯繫,得到老師的關注、關照與關心,雙管齊下督促孩子完成必要的作業,若不完成,要適當賦予以體罰。

二、家長陪伴。孩子不想寫作業多半是玩心大,這時,家長就要多陪伴。在陪伴中糾正他的學習行為,解決他的學習問題。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影響學習習慣。比如,平時行動遲緩的孩子,寫作業也會磨磨蹭蹭,平時手腳好動,寫作業也不安分,一會兒摸摸擦皮,一會兒翻翻文具盒,一會兒又想去玩一下玩具。平時生活用品亂扔,作業的條理性、整潔性也差。所以,在生活的細節上嚴格要求孩子,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正所謂“功在弦外”就是這道理。






草屋閒聊


呵呵,這個問題有意思,看來題主是頭疼已久,束手無策啦!那麼就聽聽悟姐的經驗之談吧:

立馬斷了他最喜歡的遊戲

答應給他買最喜歡的書

陪他去吃最愛的漢堡

你還別說,此三招任用一種,兒子便麻溜地去辦自己的正事。其實悟姐對孩子的要求也不高,額外的學習任務你不喜歡可以不加,但份內的事必須完成,沒的商量。如果連這全局都掌控不了,我豈非反過來要跟在你屁股後面百般央求吶!孩子其他的事興許好商量,但不做作業堅決不行!一次松,兩次諒解,三次五次便騎到你脖子上拉屎嘍!

你只要挑準他的軟肋,睿智權衡利弊後,孩子指望會為自個牟取最大利益,乖乖就範,妥妥完成作業的!反正俺家寶貝便是如此輕鬆搞定,希望能幫到您!


悟姐有話


小孩幾歲了,上幾年級呢?1-2年級教育部規定不能佈置家庭作業,5年級應該能自覺做作業了,所以我猜是3-4年級的學生吧。

首先家長要分析孩子不願做作業的原因。是不會做呢?還是貪玩呢?是注意力不集中呢?還是作業太多呢?每種原因需要用到的解決方法都不一樣。

那麼我猜是貪玩和注意力不集中吧,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3-4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家長方法得當了,孩子進入5年級後就可以不需要家長太操心作業問題了。介紹以下的步驟希望能幫助到你。

1、做作業前清理掉書桌上與作業無關的東西。可以放幾分鐘的阿爾法腦波音樂,這種音樂可以讓孩子大腦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大腦潛能。

2、用番茄鐘的辦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養成時間觀念。比如約好30分鐘一個番茄鍾,問他做語文需要吃幾個番茄鍾,吃完一個玩10分鐘。讓他自己定好番茄鍾。

3、如果在約定的時間內完成,可以一起做個孩子喜歡的遊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喜歡玩捉迷藏,玩的時候他會很開心。讓他有這種完成任務後的喜悅感。

實踐中慢慢摸索吧,會找到很多好方法的。


樂芝全腦教養


小孩不做作業,家長該怎麼辦?

個人觀點:哼!好辦,家法伺候!

一、孩子不愛寫作業!可能是平時掌握的知識不紮實,不會做!要嗎就是貪玩,收不住心,靜不下來!再就是孩子對為什麼要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概念模糊,對學習沒有興趣等!

二、很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家長從思想上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不夠,也沒有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對人的一生有多重要,為什麼說學習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

三、每個人的美好生活,都是靠自己的艱苦奮鬥,不懈的努力和認真學習各方面文化和專業知識才能得來的!

包括有:身份地位,對社會的貢獻,受人敬仰和尊重的程度!豐厚的報酬,好的衣食住行的條件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學習!

四、家長要想讓孩子努力認真學習!首先必須端正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溫心和諧的生長生活學習環境!

家長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時間去陪伴孩子!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勾通和學習!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導教育孩子,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其次:要注重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對孩子道德品質和修養的培養!

其實:家長引導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從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再造和淨化自己的一個學習過程!是和自己的孩子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一個過程!謝謝!

祝大家!家庭幸福!豬年平安吉祥!

本答案!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創建於:2019年2月14日,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我這幾年一直從事小學生的課後作業輔導工作,所以孩子不喜歡寫作業的情況也是常見的。總結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我覺得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可以分成一下幾種情況,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監督。

第一、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這樣的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喜歡拖拉,經常磨磨蹭蹭,還喜歡找藉口。對於孩子,要從小抓起,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要讓孩子重視起來,要和孩子講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因為大多數的孩子都還是很聽老師的話的。另外,家長在家裡監督孩子寫作業時,可以採取獎勵機制。比如,今天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可以獎勵孩子一朵小紅花,等小紅花到了一定的數量,家長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這樣激發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第二、孩子的基礎知識薄弱,導致孩子不寫作業。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不好好學習,那麼到了後來,學習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學起來也會更困難,這樣惡性循環,沒有成就感,孩子就會不愛學習。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找到自己孩子的弱點,查漏補缺,幫助孩子鞏固基礎知識,拉動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當孩子發現自己有進步時,就會慢慢對學習產生興趣,作業問題也就解決了。

第三、外界的環境因素影響孩子寫作業。孩子寫作業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如過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經常被打斷或者有噪音和其他因素影響,孩子不能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寫作業的效果自然不好。所以給孩子一個單獨的書桌,安靜的環境。家長在監督陪同孩子寫作業時,也要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安靜的看書,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



孩子寫作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家長一定要起到帶頭作用,正確的引導,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對孩子以激勵為主,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小風車媽咪


這個毛病早就養成了。說明現在還有更吸引他的東西,例遊戲、電視、手機等

1、將這些東西斷掉,同時家長也得斷掉。要不看大家都不看!

2、幫助他訂計劃,每天完成計劃 ,完成後可以什麼什麼?

3、做好思想工作,別打罵!

4、安排好完成計劃後,最好不要監視他做作業;

但可以陪著,家長做家長的事,如看書或裝著看書

5,第一天安排作業量少一點,完成後及時表場與鼓勵!後面持續鼓勵!


順勢教育頑石張


感恩悟空邀請,我是教大育小。孩子不做作業,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好像沒有孩子願意做作業,那怎麼辦呢?逼迫孩子還是放任孩子,還是母子鬥智鬥勇,這彷彿都是平常人家常常上演的事情。


要解決孩子不願意做作業這個問題,家長可以遵循這幾個原則:

首先:要跟孩子劃分好界限。做作業,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她的學習,做作業不是為父母做,明確這個界限以後,管好自己,學會不過分嘮叨。

其次:要學會讓孩子承擔後果。許多家長礙於面子,覺得孩子沒有做完作業,礙於面子,就沒有原則的幫助孩子。

孩子沒有承擔過後果,那麼他永遠不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孩子一定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第三: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讓孩子學會寫作業,克服學習作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前提。

第四: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作業遇到困難要及時的幫助孩子。

總之:孩子不寫作業,需要方法,但千萬別拿孩子寫不寫作業來交換父母的愛。無論孩子寫不寫作業,我們都愛孩子,但是正因為愛孩子,所以願意幫助孩子,一起陪著孩子度過寫作業的難關。


有了愛的支撐,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作業不是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