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春節面對面拜年的方式?聊一聊你家鄉那些有意思的拜年風俗~~?

羊又走丟了


春節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這一天,可以開始中國的春節準備、慶祝活動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漢族民間過年期間要進行臘八、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歷時一個多月。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在過年前後的這段時間裡,闔家團圓、訪親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種方式來期盼來年的好運的習俗稱為年俗。

然而我們大紅河州卻沒有這麼多的規矩,我們彝族、哈尼族的年都跟漢族的不一樣,但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少數民族和漢族結合的年俗也是有很多。

年前要大掃除

年三十前要洗澡

過年吃飯前要先燒紙祭祖放炮仗

年三十晚上十二點要去廟裡燒第一炷香

年初一要在孃家再過一次年

年三十後不能掃地、洗衣、殺生

各地文化宮、小花園會舉辦遊園活動

最後,再來說說我們紅河州年夜飯上必備的菜品。

餿菜

八面煎魚

蒜苗(會算賬)

自制酥肉

自制香腸臘肉

整隻雞煮(大信雞)











暖你一千歲353


我感覺北方都差不多的吧,跟南方差異還是蠻大的,無非就是備置年貨,灑掃庭除,包餃子,年夜飯,拜年,串門走親戚之類的。

以前除夕夜大家還喜歡看春晚,一直熬夜看到結束,現在看春晚的少了,即便看了也是為了第二天尋找吐槽的話題而已。

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也這樣,我們這裡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要開始給長輩拜年,整個村子裡轉,一般都是同姓大家族一塊行動,浩浩蕩蕩猶如行軍一般,就是走的有點亂。

人多隊伍大了有時候去到一家拜年,領頭的已經拜完出來了,隊伍末尾還沒進門,一看另一大隊人馬又來了,乾脆就別進門了,直接扭頭去下一家。

小時候跟在隊伍後頭走,有時發現全都拜完年了,一家的門口都沒走進去,淨跟著瞎混了。


若樸記


面對面拜年就比較有意思了,或者說是不期而遇的晚輩見長輩。

例如在大街上侄子輩見到叔叔輩,但是又不用單獨去這個叔叔家裡拜年,這種情況就會道一聲:“侄子給叔叔拜年了”然後雙膝下跪著地即可。叔叔輩則趕緊將侄子輩扶起,一般會說“還年輕,不用拜”或者“免了免了,不用磕頭”順便遞支菸過去,糖果不一定裝著,但是過年期間不論抽不抽菸,身上的香菸是肯定不會少的。

若是年輕同齡人之間輩分不同,則一般是不會拜年的,即使是拜年,通常是以玩笑的方式一帶而過“我給你拜年了,給多大紅包啊”或者“給你拜年了,有什麼好煙好酒快拿出來”,當然了,同齡人之間自然不會下跪拜年。

拜年風俗多,講究多,是一種禮節,是我們傳統的象徵,更是民族傳統精萃的體現。


世界66


春節拜年活動,由來已久,人們都很重視,但這僅為指上輩老者言傳口述,我的上輩親人他們大多都出生於上世紀初年,一九00年前後。那時社會傳統文化,禮儀講究盛行,孔孟之道籠罩社會。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學說束縛手腳。每到年關,春節,拜年慰然成風,遵規距,有講究。這種傳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被淡出人們的觀念。時止今日農村,拜年己演變成簡單的春節期間互相通訊祝福問候。藉機施展求人辦事的機好機會。但致親長輩,親友之間還保留傳統,手持禮品拜親訪友習俗。那種在春節期間,路遇長者,跪地叩拜習俗已完全消失。婦女路遇長者退避已成笑談。社會在進步,生活在改變,春節年俗老專統也在慢慢的蛻變之種。


用戶7720409936946同


請你吃糖



林佳佳


三十晚上烤火樓,初一早早的全村拜年!


中國人力唯一入口


拜年會送桔子,稱為大吉,還要雙數,

因為是年初,主人還要回禮,也要桔子。


毋講爾聽


我們那邊是初一給男方這邊重要的長輩提菸酒、營養品、有時還給他們錢(金額在300~600不等),初二去女方孃家也是帶基本同樣的禮品,拜年的時候,去的親戚家會熱情留著在家裡吃飯,孩子第一次去有紅包,我們去拜年見到親戚家的孩子(如果是第一次),也需要包紅包給孩子


綠蘿新語


我們這拜年風俗有,從小輩往大輩拜,只是說句“新年好”“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發大財,平安”等等之類的吉祥話,然後長輩包紅包。初二一般都是去丈母孃家拜年,然後去舅舅家拜年,去姑家拜年,姨娘家拜年,然後再去大伯叔叔家拜年,一般都是去男方親戚家,若是新婚也去女方親戚家。


堯舜東至山水升金


大年初一拜年就是一句!新年好!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