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来源|一云投资(zgyy1994)

作者|IPO研究员 海荣 张磊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科创板推进速度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4月4日晚间,上交所官网又公布了新增的第八批6家上市申请受理企业。短短10个交易日,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的公司总数已达到50家,其中,41家企业处于已受理状态,9家处于已问询状态。

今日,一云投资研究院重磅发布“科创板申报TOP50龙虎榜”!

“申报TOP50保荐榜”显示: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各7家领跑,“三中一华”一骑绝尘!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4家合计申报受理公司占比高达45.10%,独霸近半壁江山。

“申报TOP50区域榜”显示:沪京粤苏争霸! 东道主上海申报受理企业最多达10家,北京、江苏和广东紧随其后均有8家。

“申报TOP50企业榜”显示:50家申请受理公司总融资额高达484.71亿元。其中,八成公司(40家)选择“标准一:市值+净利润/收入”为上市标准。

A

申报TOP50保荐榜

中信建投、中信各7家领跑

3月22日上交所公布科创板第一批6家上市申请受理企业,暂停2个交易日后,自3月27日开始,每个交易日都有新的企业被受理,完全是马不停蹄。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一云投资研究院统计显示,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分布于24家保荐券商,其中,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各7家并列第一,占比各为13.73%,中金公司5家排名第三,占比9.80%,华泰联合有4家位列第四,占比7.84%。

“三中一华”一骑绝尘,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4家合计申报受理公司占比高达45.10%,独霸近半壁江山。

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保荐机构分布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上交所网站,联合保荐项目拆开分别计算


统计显示,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斩获家数最多,受理申报家数达到了7家之多。

其中,中信建投7家受理申报企业分别是恒安嘉新、紫晶信息、虹软科技、新光光电、中科星图、世纪空间、铂力特(注:虹软科技是中信建投与华泰联合共同保荐)。

中信证券7家受理申报企业分别是苑东生物、澜起科技、容百科技、睿创微纳、赛诺医疗、当虹科技和传音控股

华泰联合证券总裁江禹表示:“对投行来说,科创板是市场化的板块,科创板的推出对投资银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如果说过去投行在一定程度上更多聚焦于企业的合规性、能否上市,那么未来投行不光是要保荐真实的企业上市,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对投行研究、定价、承销的整体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在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中,哪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分得的“蛋糕”最大?


一云投资研究院统计显示,共有16家会计师事务所为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其中立信有11家位列第一,天健有7家排名第二,瑞华和信永中和各有4家并列第三。

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会所分布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一云投资研究院统计显示,共有20家律师事务所为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其中国浩律所有9家位列第一,北京国枫、北京市君合、北京市康达、北京市中伦和上海市锦天城各有4家并列第二,北京金诚同达和北京市金杜各有3家并列第七。

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律所分布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B


申报TOP50区域榜

沪京粤苏争霸!


科创板“开闸”,哪些区域抢得先机?


3月22日下午,上交所公布科创板受理企业,正式打响了科创板落地战的第一枪,来自6省7市的9家企业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从首批9家企业所在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独占3家,居各省之首;苏州和武汉两座城市各分得2席;而让人意外的是,四大一线城市中,仅上海一地入围。

截至4月4日,随着8批50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的陆续公布,呈现出沪京粤苏争霸的局面!

一云投资研究院统计显示,从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所在的地域分布来看,东道主上海申报受理企业最多达10家,北京、江苏和广东紧随其后均有8家,浙江4家,可见这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科创板来源的集中地。

除了还有不少省份没有企业被受理外,黑龙江、安徽、四川、湖南、陕西和天津是目前受理企业最少的省份,都仅有1家企业上榜。

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区域分布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C


申报TOP50企业榜

八成企业选“标准一”


一云投资研究院统计显示,目前50家已受理的科创板企业合计拟融资达484.71亿元,已大幅超过沪深两市A股今年IPO首发融资规模了。

其中,拟募资20亿元以上的有4家,优刻得以拟募资47.48亿元遥遥领先。紧随其后传音控股30.11亿元、和舰芯片和澜起科技。此外还有11家拟融资规模在10-20亿元,23家拟融资规模5-10亿元,12家拟融资规模在5亿元以下。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一云投资研究院统计显示,申报受理企业高度集中,四大行业占比高达8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企业最多,为16家;第二位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3家;第三位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为8家;第四位的医药制造业,为6家。

从遥遥领先的科创板受理企业所属的四大行业可以看出来,这些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自然就不难理解近期A股中为什么计算机、通信、软件、医药等行业个股不断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每天涨停个股来自这些行业的比比皆是。

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行业分布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一云投资研究院了解到,根据上交所科创板有关规则,科创板上市审核的主要流程包括申报受理、审核机构审核、上市委召开审议会议、向证监会报送等四个环节,申请获得受理只是过了第一关,可能还是最容易过的一关,此后能否成功上市仍是未知之数。

其中,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发行人预计发行后总市值不满足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选择的市值与财务指标上市标准的,应当中止发行。”这里所说的发行后总市值,是指初步询价结束后,按照确定的发行价格(或者发行价格区间下限)乘以发行后总股本(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计算的总市值。可以说,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市值标准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云投资研究院发现,截至4月4日,共八批50家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获上交所受理,计划总融资规模达到484.71亿元,其中,八成公司选择“标准一:市值+净利润/收入”为上市标准。

另外,有12%的公司选择“标准四:市值+收入”,有4%的公司选择“标准二:市值+收入+研发投入”,各有2%的公司选择“标准三“和“标准六:”,无一家公司选择“标准五”。

八成公司选择“标准一”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市值为中心,结合净利润、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设置了多套上市标准。其中,规定了六项通用上市标准,包括市值不低于10 亿元~50亿元等情况。

科创板六项通用上市标准一览表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50家科创板申报受理企业

选择上市标准、拟融资额及财务指标一览表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科创板企业上市流程及时间一览表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科创板企业上市流程及时间一览表科创板企业


D


申报TOP50全家福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延伸阅读一:


德勤预计

今年将有90-110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德勤4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市场2019一季度较上年同期新股发行数骤减,内地市场平均融资额降幅也比较大。

香港一季度新股数量为37只,融资额204亿港元,两项数据分别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42%和16%。且仅有5只GEM新股,较上年同期减少85%,报告期内没有大型或超大型股上市。

内地方面新股发行数量略微下降,平均融资额降幅较大。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发行新股31只,融资256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6%和37%。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一季度A股市场融资金额排名前五的IPO分别是青农商行、青岛港、西安银行、青岛银行和明阳智能。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中国A股资本巿场华北区主管合伙人童传江表示:“多只来自不同城巿和农村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新股,成为A股巿场的特色,并吸纳了不少资金。

预计更多相同类型的新股将会发行,舒缓经济下行压力。”

德勤指出,下降可能的因素:新股审核持续从严,企业期盼科创板正式推出再决定上市之路。

此外,2019年第一季度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双双下滑。仅6只新股赴美上市,融资额2.5亿美金。较上年同比下滑40%和92%。

截至4月4日,拿到科创板准考证的企业已达50家,这个队伍还在逐日壮大中。

德勤中国预计,2019年约90-110只新股或最终能于科创板成功上巿,主板、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大约会完成110-150只新股融资1400亿~1700亿元人民币。

“可能有些企业自认为具备了符合科创板上市的科技创新技术,但具体情况仍有待上交所问询、审核。大部分企业现在仍然是受理阶段,这仅仅是上市步骤的第一步,第一批的审核结果最快也要等到6月底或7月初才能揭晓。”德勤中国合伙人胡科称。

在他看来,科创板这次创新比较大,步子迈地比境外市场还大,整个过程全透明。“比如美国市场需要45天才公布受理,香港市场则不公布整个审核过程。但是科创板的流程是全透明的,整个过程在聚光灯下,大家都能看到。我们注意到目前申报的企业部分并没有高科技技术,但是财务指标等各方面是下一步审核的内容,审核结果未必是企业预期的。”他说。

“我们相信首数批于科创板成功上巿的企业或会存在一系列的可能性,因此其融资总额的预测也或会存在大量不同的可能性,年轻的新经济企业会觉得科创板能为其带来更理想的融资状况。”胡科称,至于在其行业中领先的新经济企业,或会希望赴如美国和香港的国际资本巿场上巿,因为这些巿场能够提供其他可比的已上巿企业,在进行估值时,会带来更高的确定性。

延伸阅读二:


《财经》专访


科创板会成为又一个圈钱工具吗?


去年11月的进口博览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设立科创板。这是一个独立于主板市场的板块,并将首次实行注册制的试点。

自此之后,科创板的筹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3月,科创板的发审系统上线,首批受理的9家企业名单曝光。预计科创板将在今年内选择适当时机推出。

市场、投资者和企业界都对科创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围绕着科创板的很多话题也在坊间热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刘俏近日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就科创板的目标、将要试点的注册制,以及未来挑战等问题作出解读。

《财经》:科创板是在一个怎样的时间节点上推出的?与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事件有关系吗?

刘俏:从时间点上看是有一些关联,但其实方向一直很清楚。我们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个提法远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前就提出来了。这是对包括资本市场体系在内的整个中国市场体系提出的要求。

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追求高速增长,以投资拉动。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发展,从简单的要素投入转向效率驱动,甚至从以前的投资拉动逐渐地偏向消费驱动。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结构、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就需要做一些调整,高质量的中国经济需要不一样的上市公司。它们一定是高科技、创新型的企业,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企业,是能够推动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企业。

高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在整个A股市场都是比较缺的。美股市值最大的前十家公司里,大概有五家是符合科创板界定条件的,包括苹果、亚马逊、脸书等,而A股的前十大公司里有七家金融机构、两家能源企业,另外一家是茅台。这种结构和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匹配的。但是,如果20年后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还是这几家,那就说明我们的微观基础和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重磅 || 科创板申报TOP50亮相:沪京粤苏争霸,24家券商抢食,新“图腾”能否带来一级二级市场新未来?



现在到了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必须要尽快完成这个变化。科创板对上市公司的行业有明确的引导性,给出的政策导向非常清晰。大家对科创板在这个时间节点的推出,也就抱有更高的期待。

此外,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急需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实现这种功能,就一定要改革IPO制度和退市制度。科创板在这方面的试点是有意义的。

《财经》:关于IPO制度的改革,为什么首先选择科创板来进行注册制的试点?

刘俏:我们最早做资本市场的时候,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基本上都是边做边摸索,有一个逐渐认知的过程,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欠佳。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是衡量一个企业的基本面和价值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我做过测算,这20年来A股主板上市公司平均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大概为3%——就是你给上市公司一块钱,它给你三分钱的税后利润,这个表现是非常不让人满意的。

对比美国上市企业,在过去近40年中,用同样方式测算出来的投资资本收益率的平均值为11.6%,差异显著。

其次,制度构建中也有一些误区。从最早的额度管理过渡到审核制,关注的主要是一些财务指标,包括收入、营收,甚至利润。这样就不利于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性,在核心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可能会有突破的企业。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IPO制度需要改革。在一个体量庞大的市场,推动大的改革举措是有一定风险的。存量部分很难做出大的改革,重新设计注册制度强调的是增量部分。设立科创板这样一个新的市场,把目标和期待定得高远一些,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财经》:信息披露等制度方面建设的问题,主板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科创板能比主板做得更好吗?

刘俏:我会看重一点,就是退市的环节。再仔细的事前筛查,不管用什么方式总会有漏网之鱼。很多企业上市的时候是好企业,但是它所属的行业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科创板锁定的是成长型的企业,是有失败的概率的。中国主板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退市非常难,通过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如果我们能发现最终“壳股”在科创板上没有任何价值,或者没有现在主板和创业板、中小板这么高的价值,我觉得它的成功就更大了。

所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严格执行以后,能让市场来筛选真正的好的企业。监管机构只需要做到提供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从理论上讲这个逻辑架构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怎么做到这一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去摸索,需要一定的战略定力。

《财经》:很多股民对科创板抱有很高的期望,投资意愿强烈,甚至有人借钱注册投资资格,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俏:这里面有理性的元素,也有很多非理性的元素。理性的一面是:大家对科创板都有很大的期待,觉得这是一个更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不管是从上市公司的筛选,还是上市之后的信息披露,都可能更有利于资源配置,能够避免我们以前几个板块容易出现的“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最终筛选出一些质量比较高的上市公司。

但是,科创板发展到我刚才讲的效果,可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个过程对于所有参与方都是个学习的过程,并不排除当中还会有一些弯路出现。从这个角度讲,现在很多投资人或者是参与方有些过度兴奋,肯定会有一些非理性的内容。但是也可以理解,毕竟资本市场从2015年以后到现在已经压抑了很久,需要爆发一下。

《财经》:股民会被割韭菜吗?

刘俏:这个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我们以前也有过这种例子。要避免科创板沦为圈钱工具,比较关键的有两点:首先是必须实施注册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做好信息披露,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其次是做好上市之后的公司治理,让企业能够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圈钱。

如果这两点做不好,科创板就可能变成一个割韭菜的机制,但是如果能在这些关键节点上坚持严格执行,未来科创板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财经》:目前有很多公司对科创板的热情很高,地方政府也在鼓励企业上科创板。会不会有一些本身不太符合要求的企业,故意装扮自己,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去迎合科创板的要求?

刘俏:按照中国资本市场过去的发展惯例,包括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这类情况肯定会发生。我觉得也没有更好的方法避免。

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需要保持比较清醒理性的头脑。科创板的目标不是带动整个大盘指数往上走,而是希望有一个真正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在筛选最早这批企业的过程当中,要把这个信号非常清晰准确地传递出来,但是这很难,大家在利益面前,还是很愿意铤而走险的。

《财经》:从监管的层面来看,怎么能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刘俏:从监管层面讲,早期工作是很重要的,试点要比较审慎,把关键要素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要求速度,但是要将节奏把控好,争取挑出一些有示范性的好企业。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上市之后不要对价格进行过多干预和调控,更多是相信市场的判断,不具有资质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监管机构只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捍卫者,要做到的就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市场筛选过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通过这个方式形成一个有活力的交易市场。

《财经》:科创板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刘俏:我希望若干年后在科创板交易的上市公司,是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变化,能够反映未来产业结构变化的高质量企业。想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要让市场来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做出这个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