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怎么分开的?

沉鱼无酒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渊源必须要从英国说起,19世纪中叶,也就是英国失去北美英属13块殖民地之时,却在东方得到了印度,从此做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主人,整个印度首次前所未有的统一。



英国高效而有力的统治着印度,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说“1914年时,英国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印度当时是真心的服从英国,王公和贵族于1912年英王乔治五世加冕时宣誓效忠,并于1914年一战中全力支持英国,派了90万士兵和30万劳工参战。

一战是个重要历史转折点,战后西方民族自决的新思想等由参战的印度士兵带了回来,就像当年著名的七年战争,即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对法国人和印第安人战争后,北美英属殖民地人民起来反抗母国英国一样,印度也发生大规模的反抗英国的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圣雄甘地,他教导民众为了独立而斗争,同时主义斗争方式,通过温和的不合作主义和抵制运动来反抗英国的统治。另一位著名的民族主义领导人则是尼赫鲁,其原是甘地的追随者,但后来理念不同,他是社会主义者,自然的和甘地产生了分裂。

产生分裂的还有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于1919年成立,其领导人真纳喊出“伊斯兰教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口号,并深得印度穆斯林认同,后来真纳的选举成功为后来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巴基斯坦奠定了基础。

尽管整个印度在追求独立,但英国的势力仍强大到掌控印度国内局势,直到二战爆发!二战进一步削弱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这和当时二战后整个亚洲殖民地民族革命高涨,并于战后十年陆续有民族国家从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的国际环境有密切关系。

在殖民地革命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是最耀眼的事件!二战爆发时,印度已和英国分歧很严重,当总督宣布印度参战时,印度国大党领袖则要求独立。在冲突中,印度遭到残酷镇压,诸多印度人民包括国大党领袖被捕。

发生重大转机的是一直主张印度独立的工党于1945年赢得英国大选,在英国首相艾德礼主持下,整个印度次大陆获得独立,但国内的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势不两立,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印度,在双方会谈无果后,英国议会于1947年7月通过《印度独立法案》。于当年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独立国家并均为英联盟的一员。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印巴分治的时间是1947年。在之前的90年时间里,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同为英属印度殖民地。

由于信仰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数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少,他们之间的宗教矛盾也渐渐激化。在当时就有的国大党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成员不甘心自己的权利不平等,所以总是和信仰印度教与锡克教的人对着干,你说东,我说西。后来,穆斯林成立了全印穆斯林联盟。这个联盟中有人提出,在印度教为主的印度次大陆中,有必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这一印度穆斯林建立独立国家的首倡时间是1930年,它启发了巴基斯坦的成立。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国力大不如前,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非殖民化运动兴起,致使印巴分离越来越不可避免。于是,英国最后一个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提出了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建国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从1947年6月4日该方案被提出,到当年8月15日印巴各自建国完成,总共只有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因此,在匆忙和混乱中,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印度于8月15日宣布独立。

(印巴分治导致了难民潮)

匆忙出台和实施的“蒙巴顿方案”给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冲突和屠杀,加上难民潮,一时间死亡人数有约50万,无家可归者达1200万。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还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9年),这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三场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导致了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孟加拉国诞生。

时至今日,印巴两国仍可以说是处在对立状态。2019年2月14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了一起自杀式袭击,造成40多名印度士兵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印度指责是巴基斯坦所为,巴基斯坦则抗议印度的指责。这是印巴关系最近的一次骤然紧张,双方在克什米尔发生了地面和空中交火。

(巴基斯坦国旗和印度国旗分列左和右)

好在冲突已经平息。3月23日是巴基斯坦的国庆日,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向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致信,祝贺巴基斯坦国庆日。

总之,由于英国人的不负责任,加之原本已有的严重的宗教矛盾,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分治和独立带给南亚乃至国际政治长期的不稳定。这是英国的污点,将一直被历史铭记。

见微知著——值得庆幸的是,笔者去年在青岛的上合峰会期间,两位分别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同事告诉我,在单位里他们个人之间关系还是不错的,没有因为印巴两国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而形同陌路。这是好事!


人称黎叔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治,跟英国是分不开的。

印巴分治的背景

印度原本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二战结束后,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印度人民也以工人罢工、市民和学生游行示威等方式,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946年2月18日,孟买训练营的印度水兵率先发动了反对英国军官种族歧视的起义,人数达到两万余人。他们走上街头,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等口号。他们组成了罢工委员会,要求英国释放全部政治犯以及军队撤出印度等要求。起义规模迅速扩大,人数由最初的两万人扩大到20万人,形势愈演愈烈。

面对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英国佬觉得再不管的话,局势就控制不住了。于是被迫调整了其统治政策,就印度的未来开始谈判。

1946年3月24日,英国内阁使团到达印度,与英印总督韦维尔一起同印度政党领袖和土邦王公谈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国在印度长期推行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如此一来,就在印度培养了两股强大的势力。一股是以穆斯林势力,组成了印度穆斯林联盟;另一股则是印度的国大党。

但是,1942年,在甘地发动“退出印度运动”之后,国大领袖在一天之内几乎全部被捕,这就使得穆斯林的势力急剧发展壮大。而穆斯林又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这与印度教就产生了冲突。于是,在谈判中,穆斯林领袖就提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属两个民族,要求另外建立一个属于全体穆斯林教徒的国家——巴基斯坦;而国大党当然不同意了,他们要求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统一的印度。


在英国的主持下,双方展开了会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分歧严重,未能达成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和事佬”的英国提出了他们的方案,方案提出:

①建立一个由各行省和土邦组成的联邦享有自治权利

②各省和土邦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③将英属印度各省联合成三个大区,一个由印度教占领大多数省份的大区,另外两个则由穆斯林占领。

这个方案,表面上看是协调双方利益的,实际上印度是占便宜的。于是,这个方案出台后,穆斯林便提出了抗议,并直接决定将8月16日作为巴基斯坦建国的“直接行动日”。随后,孟买、加尔各答等地爆发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大仇杀,死伤众多。此时的印度国内各党派、教派之间的矛盾激化,处于内战崩溃的边缘。

在印度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刻,蒙巴顿将军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蒙巴顿方案的出台

1947年3月,蒙巴顿接替之前的韦维尔担任印度总督。6月3日,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即所谓的“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提出,根据宗教原则将印度划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同时各土邦在移交政权之后享有独立的地位,可自愿加入其中一个自治国家。这一方案,充分体现了英国分而治之的意图。

“蒙巴顿方案”的出台,虽然导致英印分裂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政治实体,虽然背离了国大党原来的初衷,但是该党领袖尼赫鲁却最终同意了这一方案,这是因为蒙巴顿方案在给巴基斯坦的土地分为东巴和西巴(后来的孟加拉国)两部分,而这两地又相隔千里,且经济落后,不可能长期地存在下去,以后可以伺机收回或分裂。而另一方面,在穆斯林联盟退出印度之后,客观上有利于国大党按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新的印度。

因此,双方都接受了这一方案。


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独立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5日,印度宣布独立。两国各自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领。至此,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秦皇唐宗


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本都属于当时的英属印度,除此之外,例如后来的缅甸,孟加拉等国,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二战之后,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的浪潮!

而英属印度,在圣雄甘地等人的领导下,也积极开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最终,在1947年,英属印度迎来了独立建国的可能,但由于当时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且英国人离来有分而治之的政策,因此,印巴两国最终选择独立建国!

在1947年,根据英国人制定的《蒙巴顿方案》,将当时英属印度按照信仰的不同,划分为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印度,与以伊斯兰教占大多数的巴基斯坦!

于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建立国家,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印巴分治”!

而当时的巴基斯坦,在印度的东部还有一块面积巨大的飞地,那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国,当时被称之为东巴基斯坦!

由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独立之后,都宣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因此两国曾多次大打出手!

为了制衡和削弱巴基斯坦,1971年,当孟加拉地区宣布独立时,印度军队随即介入,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后来,巴基斯坦战败,孟加拉国独立!

以上,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开的大概介绍,而关于如今的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其历史上曾是一个国家!

如果有一天,巴基斯坦强大了?曾经的东西两个巴基斯坦会不会向东德西德一样再次走向统一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Mr种茶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是一个国家,在1947年之前,同属英国的殖民地。

1947年,英国退出时,别有用心把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离开来,于是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历史上称之为“印巴分治”。

英国为何要把印巴分开?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事说起来话长,印巴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6世纪,欧洲帝国主义开始入侵印度。比如葡萄牙和英国,他们用洋枪洋炮敲开了印度国门,强行进行贸易交易,从事商业剥削。(脑补我国清朝时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者)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印度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在普拉西展开了一场决战,可惜印度战败了,从此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转眼到了1947年,即二战结束的第二年,英国虽然是二战的战胜国,但国力衰落大不如从前,“日不落帝国”无力管理和统治印度,于是协商让印度自治。

当时印度民族领袖圣雄甘地坚持要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印度。然而当时印度分为了三派,这三派分属三个教派——穆斯林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三派争冲突不断,流血事件时有发生,要想统一肯定办不到了,圣雄甘地的理想最终破灭。

英国只好把印度教徒居多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居多的巴基斯坦分开,于是形成两个独立的国家,其他各邦可以自由加入。

(印巴分治)

分治并不难,具体划分国境线出现了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彼此不信任,他们只好找没有利益冲突的英国出面划分,而英国人又太了解其中的内情,于是找到一张地图强行划出了国境线。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把伊斯兰教徒划分到了印度地区,把印度教徒划分到了巴基斯坦地区。于是两边的教徒都不想待在分在的国家,随后冲突迁徙不断。

保守估计,因边界冲突,至少造成了50万人的死亡。

更要命的是,三个土邦的归属出现了问题。这三个土邦分别是朱纳加尔、海德拉巴士和克什米尔。

朱纳加尔土邦的居民80%是印度教徒,但土邦的统治者是伊斯兰教徒,统治者要把土邦加入巴基斯坦。

这时印度人不干了:“明明居民印度教徒居多,必须加入印度”,于是印度军队吞并了朱纳加尔土邦,这无疑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强烈不满。

(印巴冲突)

海德拉巴士邦的情况与朱纳加尔邦类似,同样被印度吞并。

克什米尔土邦的居民75%信奉穆斯林,而统治者则是印度教徒,按照之前的规定应该归属巴基斯坦,但印度人表示他们也可以加入印度。

此时巴基斯坦不再退让,用武力捍卫自己的权力,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了。

一年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在这场战争中,印度占领了克什米尔2/3的土地,印度完胜巴基斯坦。

这口恶气实在难以下咽,1965年,巴基斯坦发动了第二次印巴战争,企图快速击败印度夺回克什米尔。



不幸的是这次巴基斯坦依然没得到任何便宜,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毕竟国力不如印度。在各大国的斡旋下双方再次停火,对克什米尔的控制恢复到了之前的状况,印巴两国彻底成了世仇,直到现在战火不断,这都是当初英国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埋下的祸根。


秉烛读春秋


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南亚次大陆的国家,在70年左右的时间里,冲突不断,战争不断。

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不消停?因为克什米尔的争夺。

其实,1947年以前,巴基斯坦和印度属于一个国家,都属于英属印度。

那为什么两个国家要分开,在一起难道不好吗?他们到底是怎样分开的?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开的根源是:宗教信仰

巴基斯坦,目前是一个穆斯林非常集中的国家,全国95%以上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80%以上的人民都是信仰印度教的。


两个国家没有分开的时候,因为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造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比如,印度教等级森严,有高种姓、低种姓、贱民之分,而伊斯兰教倡导所有教民都是平等的;印度人把牛当为神,不吃牛肉,只吃鸡肉和鱼肉,而穆斯林专吃牛羊肉。当然,印度教的婆罗门,什么肉都不吃;印度教的神是众多的,而穆斯林只信仰真主......

因为这些不同,导致两个教派的民众,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过程:摩擦爆发、流血冲突、缓和,然后再摩擦、再冲突、再缓和......

如此种种,就有了分开的基础原因。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开的催化剂:真纳

印度近代史,有两个人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是圣雄甘地,一个是真纳。

甘地是谁?就是印度历史上谋求独立的那个英雄,倡导非暴力抵抗,他属于国大党,他谋求印度的大统一。

真纳,全名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是印度穆斯林联盟领导人。

真纳和甘地的相同之处,就是谋求独立,争取把英国赶出去。而真纳和甘地的不同之处是,甘地希望全印度统一,而真纳希望印度穆斯林独立建国。

两个民族英雄,在沟通了多次之后,终究无法达成共识。

看起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分开”无法避免。

说真纳是印巴分开的催化剂,绝对不过分,因为圣雄甘地希望的是整体的统一。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开的直接原因:印巴分治(蒙巴顿法案)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尿不到一个壶里,有尼赫鲁(当时的国大党主席)和真纳领导的两个政治组织,各有各的诉求。


当印度的独立无法遏制,印度的英国长官蒙巴顿,经过了调查和安排,最后决定,英国人准备撤离,而给出的另一个决定是:成立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巴基斯坦(包括现在的孟加拉)。这就是著名的“印巴分治”,此事发生在1947年的8月14日。

由于分割线 的划定具有临时性,也具有不合理性,旁遮普生生被割裂成两半,信仰印度教的纷纷往印度迁移,信仰伊斯兰教的全部往巴基斯坦迁移,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摩擦,死伤无数。而孟加拉也分成了两块,东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也是冲突迭起。

印巴分治的目的是分别建国,减少冲突。实际上,一分开就有不和谐。

在后来的时间里,两方为了争夺克什米尔,更是大打出手,进行了前后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甚至到今年差点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不过,“摩擦”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刚建国时少多了。

(印巴分治时的迁移)

总体说来,蒙巴顿法案倡导的“印巴分治”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开的直接原因,而深层次的分开原因是宗教信仰的不同,穆斯林联盟的真纳是印巴分开的催化剂之一。


蓝风破晓


一个国家逐渐衰弱,如同患者病入膏肓之际,总是会吸引无数外敌似鬣狗一般,分而食之。

熟知这段历史的马克思曾经对此做过分析:

“大莫卧儿人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近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上图:英属印度

大莫卧儿是莫卧儿帝国,而不列颠就是英国人,在那个时代,全世界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当然,也少不了法国、葡萄牙等列强势力。

咱们所熟知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等国,都属于莫卧儿帝国。

下图:1947年分治后,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怎么分开的?简单的说,二战伊始,曾经全世界秀肌肉的英国终于迎来的应得的报应,自顾不暇之下,对英属印度领土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再加上穆斯林、锡克教徒、印度教徒之间始终充斥着完全不可调和的冲突,最终造成印巴分治,继而形成了现在我们在地图上所看到的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最初规划的方向是统一的“印度联邦”,其中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各藩王国。这个方案显然不能让各方接受,所以另一个方案则由印度末代总督则声明,英属印度直接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实施之前,则是英联邦自治领,这种实际统治是受国际法认可的,而就地位上来说,等同于当时的加拿大和澳洲。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各有各的理由,也各自看到各自的好。

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到伊斯兰教徒地区;

伊斯兰教徒地区的印度教徒,逃亡到印度教教徒地区。

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印度则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独立。

现在印巴冲突时多方面造成的,某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可不仅仅只有克什米尔问题那么简单。信仰不同,而不同信仰甚至造成了屠杀,次数多到无法统计。政治、民族方面冲突太大,属于多年的积怨,说是全民仇恨也不为过。


古今通史



印度、巴基斯坦原本是一个国家,1600年后,除外葡萄牙占领果阿、法国占领本地治理、开利开尔极小部分印度领土外,印度大部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成立巴基斯坦、印度两个国家,遗留的克什米尔归属、宗教、民族等问题,使印度、巴基斯坦成为死敌。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原西方列强统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

英属印度殖民地也不例外,在伊斯兰教领袖真纳、印度“圣雄”甘地的领导下,独立建国之势风潮云涌,英国再也无法继续维护统治,1947年,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不顾历史、地理、民族、经济等,仅以宗教信仰为依据,提出“印巴分治”方案:
二、巴基斯坦国,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居民区,人口约7千万。

东、西巴基斯坦中间有印度相阻隔,相距上千里,东巴基斯坦于上世纪70年代,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

三、印度联帮,包括英属印度除外巴基斯坦及土邦其余部分,主要为信仰印度教居民区,人口约2.25亿。

1950年,印度联帮更名印度共和国。

四、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上图白色中间涂暗色区域为克什米尔

后来,土邦大多选择加入印度。

五、“印巴分治”遗留最大的土邦克什米尔,“印巴分治”方案未明确归属印度、巴基斯坦任何一方。

而克什米尔土邦,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占多数,意愿加入巴基斯坦,但土邦王公信仰印度教,宣布加入印度。

印度、巴基斯坦均宣布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围绕克什米尔的归属,由此爆发多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是印巴成为宿敌的主要原因。



z山海


应该说,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已经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现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要问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怎么分开的,还要先问一下这两个国家是怎么统一到一起的。因为在此之前,两个国家连名义上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更不要说在实际上了。

历史上的巴基斯坦,先后被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阿拉伯人统治过,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的国教为伊斯兰教,而后也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而后又先后被元朝和莫卧儿王朝统治,但时间都比较短,只有过短暂的时间与印度上的其他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历史上巴基斯坦虽然和印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却不是统一一体的关系。

而即使莫卧儿帝国暂时的实现了南亚的统一,但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依旧没能被莫卧儿帝国划入版图,伴随着着奥朗则布的去世,中央王朝的权利逐渐落到了各个地方王公的手中,南亚大陆又陷入了名义上统一,实际上早已分裂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当时英军的实力,能够逐个击破,占领了偌大的印度。

马克思对这段历史有过一个有趣的评价:“大莫卧儿人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近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英国实际上帮印度完成了印度自己都没有完成的统一,而且这个统一的程度远超于印度任何一个统一的时代。但是外来的英国人,在印度毕竟属于少数,为了稳定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者蓄意挑起印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各邦的矛盾,利用他们相互制约,分而治之。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在国际上的控制力与影响力,被美国所取代,美国为了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趁英国虚弱之际,开始大力支持殖民地脱离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主权独立的国家。但英国依旧想适当维持其在印度的影响力,怎么办呢?那就得让印度处于一个紧张状态,无法全心发展,这就使得印度不得不向他的宗主国求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提出了“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利用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之间的矛盾,划分两个国家,还特意留下几个悬而未决的邦,用领地的分属问题,激化原本就紧张的两国对立。而事实证明,英国的算盘打对了,印巴刚刚独立,就围绕克什米尔爆发了战争,此后又多次爆发战争或是冲突,到如今两个依旧严重对立。

其实说是英国强行使印巴分治,也不太准确,因为两个地区本就没有统一过,只不过在英国人的努力下,强行使印巴统一成了一个国家。而英国人真正的险恶,是想方设法的激化印巴之间本来很小的矛盾,使两国对立至今。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印巴分治如果没有英国买下的矛盾,也许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了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英国200多年的统治使得这一片静谧祥和的地区环境被打破,也给这一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原来都属于英属印度,二战以后,英国实力下嫁,财政几乎破产,在远东的殖民地民族独立的反抗愈演愈烈,英国无力管理印度半岛,准备撤出。

在当时的印度,印度教徒约有2亿5千万人,他们占了绝大多数,其次还有9千2百万穆斯林教徒,主要集中在印度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另外还有6百万锡克教徒,主要生活在旁遮普地区,旁遮普是当时印度最富庶的地区。

在决定印度该如何从英国独立出去的决策中,由尼赫鲁和甘地领导的印度国大党主张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宗教和群体的统一民主印度,而英国殖民者却炮制了一个“印巴分治”的蒙巴顿计划,将原本一个整体的印度,根据宗教信仰,分为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而巴基斯坦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在西部,包括俾路支省、信德省、旁遮普省等地区,被称为西巴基斯坦,另一个部分在东部,就是孟加拉地区,被称为东巴基斯坦。

但是蒙巴顿计划的印巴分治方案,是按照宗教信仰划分的,被划为巴基斯坦的东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两部分,不仅被印度分隔开来,相隔千里,而且两个部分的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不同,相互之间缺乏认同感。

于是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14日独立,印度也于1947年8月15日独立。


这样一分开也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后果,因为在印度的国度里还有大量的穆斯林,而在巴基斯坦里,也有大量的印度教徒,印度教、锡克教、穆斯林教之间始终充斥着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政治、民族各方面的冲突太大,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彼此间的仇视,给本来就充满敌意几大教派之间更是火上浇油,为了躲避仇杀,他们不得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其结果就是上千万人的大迁徙,仅仅从东巴基斯坦返回东印度的民众就接近6百万人,这么多人的迁徙,逃难,边界冲突以及各教派之间的相互屠杀,其中至少有一百万人死亡,这就是英帝国主义留下来的血债。


20世纪70年代,东巴基斯坦开始爆发独立运动,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当然不希望孟加拉国独立,并且与支持孟加拉独立的印度爆发了战争,最终结局是孟加拉获得了独立,结束了巴基斯坦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的历史。
像这样根据宗教原则划分两个国家是史无前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许多地方是同一个民族,就是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互相仇视,民族割裂,而且由于人为原因,许多信仰印度教的留在了巴基斯坦,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在了印度。

印度和巴基斯坦遗留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信仰印度教,而许多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根据统治者的意愿,克什米尔加入了印度,但是当地许多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的战争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独立前的印度一直都是英国的殖民者,二战后,殖民者独立运动高涨,迫使英国不得不让印度独立,但英国人包藏祸心,刻意把印度大陆划分成了两个国家,表面上说是为了让印度大陆的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分开,因此在印度大陆上成立了两个国家:印度以及巴基斯坦,

但实际上,印度依旧有大批伊斯兰教徒,还有锡克教等一系列宗教,宗教冲突问题屡有发生,英国人的目的就是让印巴两国互相牵制,以达到削弱两国国力,通过英联邦继续保持对两国的影响力的目的。


印巴独立时,关于国土的划分争议很大,尤其是克什米尔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印巴两国为了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大打出手,克什米尔这个毒瘤无解,印巴战争无法调和。

英帝国主义不仅在印度半岛犯下累累罪行,还染指我国领土,在藏南的麦克马洪线就是英国人留下来的滔天罪恶行径,使得中国的大片领土至今还没有收回,英国人和美国人一样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到处都有它们的黑手,因此中国必须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