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16世纪丛林中的玛雅----发现却被忽略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美洲。

与今天人想象的不一样,当时哥伦布的声誉处于危急中,虽然1492年他就发现了美洲,但这块大陆却没有马上提供想象中的巨额黄金回报,所以西班牙王室对哥伦布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在上一次远航时,哥伦布甚至是被逮捕抓回西班牙的。

幸运的是哥伦布最终没有被定罪,于是有了他的第四次远航,正是在这次远航途中,他遇到了玛雅人。

哥伦布遇到的是一支巨大的独木舟,上面载有25名玛雅人,在惊奇的对视后,双方开始通过手势和简单的名词互相沟通,欧洲人得知了一个名字“玛雅”。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但是,欧洲人并没有马上认识到他们遭遇的是美洲最发达的文明,这一方面因为早期的欧洲探险家们多是粗野不文的军人,另一方面,欧洲人这时看到的玛雅其实是个已经衰亡文明的残渣-----与哥伦布相遇的玛雅文明,其总人口已经比数百年前的全盛期减少了90%以上。

20多年后,一支西班牙军队正式前来征服,他们一路上能见到的不过是密林中的几个小村子,而在他们所经之地的几英里外便是鼎盛时期玛雅最宏伟的遗址: 提卡尔和帕伦克城。 但由于那里丛林密布,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些失落的城市。

这一幕让人想起来又可笑又感慨:欧洲军队实际上就踩在这个逝去古文明的心脏地带,但仅仅数百年的时间居然让这个古文明的痕迹消失得这样干净。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18世纪末再次被发现的玛雅

欧洲人真正意识到玛雅的价值,是在18世纪末期,当时玛雅文明西部的帕伦克遗迹终于被发现了,雄奇的建筑和复杂的像形文字让欧洲人意识到,原来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发达的古代文明。

现在一般认为,玛雅文明起源在公元前1500年到2000年(和商朝同期),在公元800年即中国唐代中期达到鼎盛,然后迅速衰落,最后在16-17世纪被西班牙人所灭。

所以那个”殷商舰队渡海建立玛雅”的传说完全站不住脚,因为公元前11世纪商朝灭亡,而前15世纪玛雅已经有文明的遗迹,而玛雅文明没有车轮,种植玉米,不使用金属工具,和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以18世纪的标准而言,除了没有轮子和金属工具以外,玛雅达到一个成熟文明的标准,有文字,有发达的农业,有官吏工匠等各个社会阶级。在历法和数学方面,甚至超越了同时代其他文明,在今天,玛雅被认为是和四大古文明等量齐观的古代文明。

为了纪念玛雅文明,甚至连电脑游戏《文明6》也在游戏内容中重现了古城帕伦克。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在20世纪,西方人对玛雅文明的认识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大众文化中,由于无聊小报的吹捧,玛雅从一个失落的古文明变成外星人的遗产,他们的历法被夸张的等同世界末日预言,最终在1999年,末日预言不攻自破。而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的全面观察玛雅,探究它消失前的样子以及探究它消失的真相。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它是怎么衰亡的呢?

要想搞明白玛雅为何灭亡,首先要了解它如何兴盛。

一个常发生的误解就是认为:玛雅人都住在热带潮湿的密林里

表现玛雅的电视或者文学作品经常喜欢把玛雅刻画成一个位于热带雨林中,终年潮湿炎热的文明,但其实上玛雅人生活的地域的纬度在北纬17度到北纬22度间,相当于从澳门到三亚。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虽然五月到十月多雨,但玛雅文明所在的地域(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从一月到四月却干旱得像沙漠一样。而干旱是玛雅人在生活中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而且尤卡坦半岛每年的降雨量很不稳定。有时每年的降雨量差别在三到四倍那么大。而且每年的降雨时间也难以预测, 农民们播种后雨水迟迟不来的情况经常发生。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气候不稳定对于望天吃饭的古代农业是很要命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文明有二十四节气歌,通过原始的大数据分析,甚至可以把气候的变化精确到天。(虽然不是全部可靠),但玛雅人的老天爷却没法这么好说话。

对玛雅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一种玄学,或者宗教。

由于气候不稳定,常常有暴雨,所以玛雅人的城市往往不在河边(大概是怕涨水),而是修在丘陵上和高地上,至于用水?他们对天然洼地进行改造, 把水蚀石灰岩中的漏洞填堵 起来使之成为储水池或水槽。在大型储水池收集并储存雨水, 以备旱季之需。 例如玛雅的提 卡尔城就有足够万人在18个月内饮用的水。

根据对湖泊沉积物样本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玛雅的历史气候始终在干旱和湿润之间循环,每隔数百年的湿润期,就会遭遇一个200多年的干旱期,玛雅文明的兴盛和衰亡与此息息相关。(是不是很象三体?)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在公元250年到公元760年这五百年间,玛雅的气候非常湿润,由此玛雅的人口增长在公元800年期间达到最大值,从而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现在一般认为玛雅人口突破了500万,甚至还有人估计它达到了2000万。

而到公元760年开始,玛雅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干旱期开始了,粮食产量的下降无疑是玛雅衰亡的第一大原因。

大自然在500年里给玛雅人的馈赠,却似乎要在接下来的200年里全部收回,于是玛雅人的文明在9-10世纪从一个高峰开始坠落,再也没能够恢复。

其实这种兴衰更迭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也非常熟悉,梁启超在《中国史上人门之统计》中指出:“东汉初视西汉全盛得三之一,三国视东汉全盛得七之一,唐初视隋全盛得三之一,宋初视唐全盛得四之一,清初视明全盛得三之一,此其大较也。”

但像玛雅这样人口居然损失了90%以上,而且迟迟不能恢复却让人费解,我们只能再深入一点,看看它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玛雅与中国这样的欧亚文明相比,有很多先天不足的地方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生活中见到的物种,是经过外来传入而来的。如果我们穿越到2200年前,是没有番茄,胡椒,菠萝,草莓,西瓜这些东西的。

如果穿越到商周时代,你会发现连马匹都变得很小甚至无法骑乘,因为马的驯化是中亚在5500年前完成后才传入中国的。

总归一句话:今天欧亚大陆上常见的各种动植物生态资源,并不是一直都有,而是上万年来各个文明(主要是欧亚大陆)互相交流和协作的努力。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而距离欧亚大陆遥远的美洲文明,却没有这种交流的机会。

玛雅人的主粮是玉米(70%),养狗,火鸡,富人有机会吃到鹿和鱼,穷人吃养殖的乌龟。没有牛羊猪这些常见肉类来源,相比欧亚大陆来说非常贫乏。

而且玛雅人没有任何大型牲口,不但没有牛马,连驴子骆驼也没有,甚至连南美的羊驼都没有。玛雅人也无法运用畜力耕田。(这一点也影响了他们的军事能力,后面再讲)

而玛雅人的农业集约程度和产量也不高,不但赶不上欧亚大陆的中国,和同处美洲的阿兹台克与印加相比,产量也比较低。玛雅人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口用于耕作,以人力投入弥补技术和资源的不足。玛雅人是典型的农业文明。

这种典型农业文明在现代看来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严重的靠天吃饭,而且玛雅人的地域还相对狭小,不像中国古代,哪怕北方饥荒活不下去,南方还有退路。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玛雅人没有羊驼这种神兽

粮食供应不稳定,种类单一,缺乏畜力运输,再加上每年的雨季漫长不利于粮食储存,所以导致玛雅人的政体在我们看来非常奇怪:

玛雅其实是一堆城邦的合称,这些城邦小得出奇,古代希腊城邦已经够小,但一般面积也有50-100平方里,但玛雅城邦们却比希腊城邦更小,玛雅之间的间隔往往近到可以从一些城邦神庙的顶端,可以一眼就能看到邻近城邦的神庙。

为什么这些小城邦国家没有彼此争战互相吞并,最后像中国战国时期一样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帝国呢?

原因还是因为粮食: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持续时间是越来越大的,灭国之战往往要持续几年,动用几十万人力,而这背后是强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

而玛雅的城邦则没有这种条件,也许某年玉米丰收,国王费尽心机储存起来,在雨季来临前他终于储存了能让数千军队(很多城邦人口仅仅数万)吃几个月的粮食。

但一旦开战,他发现由于没有驮马和车辆,需要动用大量平民给前线军队运输粮食,而平民也是要吃饭的,于是原本能吃几个月的军粮,变成了只能吃一个月不到,防御者只要能撑过突袭,在前几天挡住入侵,侵略者就只有乖乖回家。

而和很多濒海的古希腊城邦不一样,大多数玛雅城邦位于内陆地区,想朝外发展除了吞并邻居外别无它途,于是玛雅城邦一直处于这种无休无止的低烈度的内战当中。

曾经和中国等量齐观的玛雅古文明的衰亡,谜题已经初步解开

于是玛雅衰亡的第二个原因出现了:长期持续的战争

根据考古壁画和翻译的一部分玛雅文字,在公元800年左右,也就是玛雅的全盛期,战争烈度也达到最高,这有可能是因为玛雅各城邦的人口已经达到了耕地所能容纳的极限。即使是按500万人口计算,玛雅的人口密度可能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0人以上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感觉的话,那么我们看一看另一个农业帝国-乾隆时代的中国,乾隆五十七年人口突破3亿,国土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也大致是每平方公里20人的水平。而这可是有从大米小麦到玉米红薯,再加上马牛羊,以及金属农具技术一起发力的结果,而当时的乾隆皇帝已经感觉到人口过剩的压力。

玛雅人没有这些物产和技术,仍然养育了巨大的人口,长期持续的战争使得他们供养了大量的职业官僚和宫廷贵族,而这些贵族借着不断进行的战争控制权力,建立了宏伟的神庙和宫殿。而占人口总数90%以上的玛雅农民必然过的非常悲惨,仅仅生活在维生线以上。

而在公元800年左右,临界线到了,所有的可开发耕地在这时已经耗尽,于是战争烈度开始白热化,战争本身也会带来混乱,摧毁掉耕地和水源,带动大饥荒的出现。

玛雅衰亡的第三个原因是:玛雅人在兴盛期破坏的环境

以科潘城为例,这座玛雅城邦在公元750年期间达到顶峰,约有27000人,它的粮食供应高度依赖沿着河谷冲击而成的五块平地,总面积约380顷。

这么点土地当然不足以养育不断增长的人口,于是从公元650年开始,科潘的玛雅人开始在河谷两旁的山地种植粮食,根据花粉样本分析,山坡上方海拔较高的地方曾经有一片松树林,最后被全部砍光,砍倒的房子大部分被用作燃料,而剩下的用来建房子。

开荒种地,来满足人口增长,这在当时一定非常普遍。

但恶果在百年以后到来,到8世纪由于滥伐森林,导致这里气候不稳定,暴雨出现时,缺乏森林稳固的山坡丘陵土被冲刷到谷底平原上的田地里,覆盖了原本肥沃的土地,谷底的农业产量也因此下降。

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危及农业,这一点在21世纪的中国家喻户晓,可惜很少有古文明能在灾难来临前知道后果。

数百具从科潘遗址出土的骸骨已被用来做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研究。 这些骸骨的特征显示, 不管 是贵族还是平民, 科潘人的健康状况从公元650年到公元850年间开始恶化。科潘的国王由此成为替罪羊,被造反者残忍杀死。

科潘公元950 年的时候估计人口为15000, 是人口顶峰(27000 人)的54%。 科潘的人口 不断地凋零, 到公元1250 年, 已无人迹。这里被毁灭的环境,远远不是几百年能够恢复的。

所以现代科学家一般认为,环境的破坏,也是玛雅人衰亡的原因之一。

当然,玛雅文明衰亡之谜仍然不能说完全被揭开,到目前仍然在研究当中,除了干旱,长年战争,与人口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以外,还有什么原因?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挑战与应战-以玛雅文明的盛衰为例》

《玛雅文明的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