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网络文学二十年,寒冬中的现实

当人们还在争论“电子阅读能否取代纸质阅读”时,移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从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进行颠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从新闻类和资讯类APP的崛起,挤压传统纸质报刊的生存空间,不少报刊选择线上化、电子化来保全自身;来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充斥着生活,从而或多或少挤压传统阅读的时间;在文学领域中,网络文学依附互联网而发展,相关APP的使用规模也持续上升,在传统文学世界中延伸出一条全新赛道。

网络文学二十年,寒冬中的现实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网络文学行业是个“熟悉的陌生人”,各种类型和风格的网络小说,以庞大的数量随时随地填补人们的休闲时间,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走过23年的历史,并不算是新兴产业,但在大部分的时间中一直被视为非主流市场。但近几年阅文、掌阅等巨头纷纷上市之后,对于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以及IP相关价值开始逐渐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

此前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17)》中的数据显示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创作者规模已经达到了1400万人,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以及达到1646.7万种。就以头部企业阅文集团为例,其在2018年底,阅文作家数量超过770万,原创网文作品超过1070万部,毫不夸张地说阅文占据国内网文产业的半壁江山。

但在1998年以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作为网文的起点,之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引起关注,但终究很少人意识到网文之中蕴藏的巨大潜能,之后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网络文学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潮流,在传统文学之外重新开辟出一条道路,还加速与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在跨界联合之中产业规模扩大,带动IP开发转换的常态以及商业模式发展逻辑的逐渐成熟。

网络文学二十年,寒冬中的现实

在超过4亿人的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中,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0亿左右,这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市场。受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成功吸引到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关注,其后更是直接掀起一股IP改编的热潮,实现向游戏、影视等其他领域的价值变现,展现出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拥有广泛基础的粉丝经济也促使整个泛娱乐行业的繁荣,从而实现网络文学IP的多渠道变现,进一步挖掘基于IP衍生开发带来的增量市场。

但之后加大内容题材的审核力度,网剧改编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粉丝不愿为劣质产品买单等多种影响因素,知名网络文写学平台被下架整改,也开始释放出寒冬来临前的信号,此外伴随着短视频软件的崛起,加剧争夺用户休闲时间的竞争程度,于是面对巨大的发展阻碍,寒冬中求得生存成为行业内的首选,如此国内本地网络文学行业将如何发展呢?

网络文学二十年,寒冬中的现实

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使得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休闲时间进行阅读,丰富阅读场景和增加阅读时间,但目前PC端的网络文学平台经过长久的积累,在资源上依旧拥有绝对的优势,但移动端平台大多以内容聚合和渠道推广为主,用户对于同步的阅读需求也日趋增强。此外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散,依靠内容优势实现付费用户的拓展成为发展的关键,其中优质内容的供给持续性显得格外重要,如此除了培养头部作者,还要对腰部本地作者的加大培养以及形成内容壁垒的竞争优势。

润界本地化常年为海内外的大小企业提供国际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音频处理、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本地化翻译、多语言图形图像设计与排版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快的融入目标市场,更快实现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