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俄T14坦克对中国坦克发展与影响

在这个缺乏全新研制的陆战装备的时代,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T-14“阿尔马塔”的亮相尤为让陆军迷特别是装甲迷们激动,它是否真的是未来坦克的答案,对我国坦克发展究竟有何启示?

俄T14坦克对中国坦克发展与影响

新中国的坦克发展确实是从学习俄制坦克技术起步的。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的T-54A坦克,和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特殊渠道到来的T-72M坦克都对中国坦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通过自身的积累和西方的交流,中国从二代主战坦克的后期样车开始就逐渐摆脱了“以俄为师”的思想。

俄T14坦克对中国坦克发展与影响

99式和96/96A式坦克可以看做在旧有的苏制坦克理念基础上,逐步融合了自身对坦克设计理解的尝试。而国产坦克发展到了99A式主战坦克和新型轻型坦克这些“三代半”坦克时,已经完全洗去“毛味”走上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和俄军的当家花旦T-90系列以及最新的T-14彻底分道扬镳。

俄T14坦克对中国坦克发展与影响

俄罗斯的四代坦克一度被称作Obj.195(也是T-95这一广为流传名号的由来),几起几落之后,现已命名为T-14,明显有向几代经典坦克T-34、T-54和T-64等致敬的意味。目前该车的技术状态可能类似于1999年阅兵时的99式坦克,还有很多尚待完善之处,最近传出的故障频发也说明了这一点。

俄T14坦克对中国坦克发展与影响

相对于之前的俄罗斯坦克,“阿尔马塔”的革命性变化就在于首次在主战坦克上使用了无人遥控炮塔设计。三名成员全部集中在车体前部,有可能呈现出的是“品”字形布局。无人炮塔的好处一是有条件降低整车高度(虽然目前看也没多低)提升整体防护性能,二是利于人员的集中布置。

说到俄罗斯坦克的生存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海夫吉、巴士拉、格罗兹尼、兹欣瓦利、顿涅茨克……等地陈列着的那些在弹药殉爆之后飞出很远的炮塔、尸骨无存的成员和熊熊燃烧的车体。虽说这些惨剧或多或少都有客观原因作祟,但俄罗斯坦克在这方面也确实需要学习一个。

俄T14坦克对中国坦克发展与影响

也正因为近些年来吃亏吃的最多,所以提高人员生存性成了“阿尔马塔”的一大重点。集中布置的三人车组除了正面和上面有车体首上/首下装甲庇护之外,推测侧面和后方也将有坚实的装甲与动力舱和弹药舱隔开。这种思路有点类似战列舰时代的“集中防御”,只不过保护的对象换成了人。

三人制车组本质上和之前的苏/俄坦克相比并无变化,人员集中到车体布置使得车体明显延长,导致苏/俄自T-10重型坦克后N年不见的7对负重轮布局在T-14上重出江湖。这估计是在俄罗斯坦克在车载自动化设备领域技术不够成熟的时候,更多考虑继承性的结果,毕竟这车据说要全面换装。

以国产坦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来看,未来中国第四代坦克不大可能采用较为鸡肋的3人制,很有可能实现2人制车组。而对于坦克这种内部空间“斤斤计较”甚至需要“两两计较”的车辆而言,少一个人意味着巨大的飞跃,有条件在现有的99A坦克大小的车体上实现这种布局。

二人制是巨大的飞跃,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这种近乎于《坦克世界》的使用效果,需要坦克在信息获取能力,指挥控制系统,乃至操纵系统上都要有革命性的进步。武装直升机曾有“飞行坦克”之称,而如果我国第四代主战坦克实现了两人制,则无异于“地上跑的武装直升机”。

无论几人制,无人炮塔布局使得炮塔成为一个除了火炮正常运动、后坐和装填所需空间之外不需考虑任何人机工程,可以做到体积最小化防护最大化的纯战斗工具,这一点“阿尔马塔”很具开创意义。比如炮身抽气装置就不需要了,这也是其2A82型125mm坦克炮外观上和2A46系列的最大区别。T-14最终没有使用292工程样车曾试验过的152mm炮。在经过几十年的试验后,考虑到携弹量不足且性能并无明显提高,目前世界各国很少有在下一代坦克上安装更大口径主炮的计划。随着发射药技术的提高,估计下一代国产坦克可能会恢复使用99A坦克原型车使用过的加长身管125mm主炮。人员全部居于位置较低的车内,意味着获得战场信息必须完全依赖传输线路将无人炮塔上的传感器型号(包括传说中惊世骇俗的世界首部坦克使用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传到车体内部才行,这种大胆的做法是否符合实战需要尚待观察。这也是西方国家至今还没有这类坦克样车的一大原因。由于人员和相应设备集中布置在车体内,导致车体长度和重量均有增加,加上整车供电量远超T-90,所以“阿尔马塔”需要使用1500马力发动机。这种新型发动机采用X列气缸,双涡轮增压水平对置布局,是俄罗斯第一种技术较为成熟的1500马力坦克发动机,但仍存在容易过热等技术问题。相比之下,99A主战坦克使用的1500马力150HB-2发动机和CH1500传动系统集成在一个动力包内,实现了全电控制,在零差速+双功率流以及方向盘操纵液压液力复合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零半径转向”,整个动力包的工况采集、故障诊断检测完全计算机化,在和平使命2014中展现了良好性能。整个动力包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整体吊装,维护性良好。虽然中国武器装备常被人指责“心脏病”问题,但通过在这一领域多年的积累,“三代半”坦克99A在动力/传动系统上可以说完全不怵“阿尔马塔”,有了这个良好基础,国产四代坦克的动力系统更多要攻关的是如何满足更大的供电要求。通过和99A的比较可以发现,“阿尔马塔”在技术上距离实现对三代后期型坦克真正的全面跨越尚有距离。这一点类似1983年装备的R-73空空导弹,服役时其性能优于以AIM-9L,R550为代表的西方第三代空空导弹,但却因为应用技术的局限而又被AIM-9X,IRIS-T,AIM-132等第四代空空导弹超过。前苏联/俄罗斯军事工业在曾经多次引领过新型武器的发展潮流。仅仅在坦克领域就曾先后诞生过多个传奇:二战时堪称革命性的中型坦克T-34;60年代有第一种使用大口径滑膛炮的T-62和采用复合装甲+自动装弹机技术超前的T-64A;今天的T-14又会给世界坦克技术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对于俄罗斯而言,发展T-14除了满足军队正常的换装要求外,作为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来首次发展的全新坦克型号,T-14对锻炼俄国新一代坦克研发生产队伍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当然,作为一个技术验证性质浓厚的车型,出口创汇也绝不能忘,亲,你猜会有人上钩么?对于中国陆军而言,99A式主战坦克和服役的新型轻型坦克的组合足够在亚洲地区维持10年左右的技术领先地位,无需急着发展四代坦克。在确定具体技战术指标之前,中国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有足够的发展时间去超越“阿尔马塔”这位先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