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河南省第二强的县域,不在郑州而在许昌,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河南省许昌市的行政区划有点意思,区、县、县级市各占两个。在这些县级行政区中,最耀眼、最突出,也是最强的并不是市辖区,而是一个县级市——禹州市。

河南省第二强的县域,不在郑州而在许昌,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为何说禹州这么厉害?用一段话来概述:禹州是许昌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GDP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行政区。

禹州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2018年GDP达到约698亿元。禹州2017年GDP约647亿元,而魏都区245亿元、建安区302亿元,两个市辖区的GDP加起来还没有禹州多,看来许昌市区是有那么点“小尴尬”了。

河南省第二强的县域,不在郑州而在许昌,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在2018年的“全国百强县”榜单中,禹州榜上有名,跻身前五十强,位列第49名。在河南省内位居第二,仅次于排在第40名的新郑市,可谓河南第二强“县”。

河南省第二强的县域,不在郑州而在许昌,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除了百强县占有一席之地,禹州市在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科技创新百强县、中国县域经济100强、全国县域经济规模百强县、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等榜单中都有身影,集众多荣誉于一身。

河南省第二强的县域,不在郑州而在许昌,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从禹州的产业结构上看,第二产业占了半壁江山。禹州的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形成了能源、建材两大传统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中医药两大接续主导产业,还有钧陶瓷、发制品、铸造、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

提到“禹”字,想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著名的大禹治水,而禹州的名字来由就和大禹有关,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

禹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

河南省第二强的县域,不在郑州而在许昌,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悠久的历史,让禹州的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景区有:神垕古镇、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钧瓷文化园、禹州植物园、钧官窑址博物馆、宣和陶瓷博物馆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