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優秀班主任帶“差班”經驗談:蒙養玉成,必作於細

優秀班主任帶“差班”經驗談:蒙養玉成,必作於細


我帶的班級是年級公認的學習和行為的雙“差班”。接班之前我做了一系列的關於如何面對和接管這樣一個所謂“差班”的思想準備。但接手之後我發現我的想象是有侷限性的,這是我擔任班主任以來帶的學風及行為習慣最不盡如人意的一個班。

開學初,面對這樣一個男生多女生少、問題生多進取生少的班,我彷徨過。走什麼樣的路線,從哪找突破口是我所苦惱的。幾經思考,我覺得我應該走“曲線救國”的路線,從行為規範入手,抓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了好的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促進學風。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擁有一個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

首先,是入手於心

魏書生在他的書中曾寫到育人先育“心”。認識到位了行動才能到位,才能具有自覺性、主動性,這樣效果才會好。正如英國作家查·艾霍爾所說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也就是說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就要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從思想上理解了,才會把行為統一起來,自覺約束自己,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我利用各種方式與學生交流,例如主題班會、主題週記等,意圖是把“習慣決定命運”的思想理念傳遞給學生。

其次,是著眼於細節

有了思想的主導,下一步就是要理論聯繫實踐。在這個實踐中,教師的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習慣不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更多的是示範給學生的。如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自己必須做一個講究衛生的人,每天穿著整潔,上課前用抹布把講臺擦乾淨,髒東西不亂丟,板書注重乾淨整潔,學生耳濡目染漸漸地也形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平時做作業也能認真書寫,注意整潔。開學的第一天值日,我就發現很多同學對於值日的意識淡薄,做掃除也是隨手應付並不認真,並且很多孩子還有隨手扔垃圾不注意保持環境衛生的壞習慣。發現這一現象後我並沒有急於批評或指責某些同學,而是默默地加入值日組和同學一起做衛生,每當看到地面上有被丟棄的垃圾便走到同學身邊主動撿起來扔到紙簍中。在週末的時候我還叫上各組的值日組長一起把教室做了個徹底的掃除,還在黑板上寫上了“歡迎回到咱們這整潔的‘家’”。如此這般一週下來,我發現很多同學的意識有所轉變,值日做得比從前認真了,地面上的紙屑垃圾也越來越少了。

再次,是切入於契機

我借學校優秀班級評比為契機,與學生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遵紀獎懲措施。

總之,經過一個學期,大部分的同學不再像開學初那樣自由散漫。行為習慣上也日趨規範。在學校的各項評比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隨著榮譽的取得,同學們的班級榮譽感也越強,在各個方面也較之原來能夠嚴格地要求自己。正所謂“蒙養玉成,必作於細”,教育學生從身邊每一個細節做起,每天進步一點,每天收穫一點,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班級文化與傳統文化相關鏈接:

★本文由六維座標系原創,不當之處多多諒解,感謝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