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一直以來就對親子教育非常上心,每次家裡打電話催婚的時候都會說早點找個對象,生個孩子,然後父母還年輕,可以幫忙帶孩子的時候我都持有阻抗心理,雖然有些忤逆,但是這行做的久了,終究是倍感擔心的,前些日子,母親又提起,早點結婚,生個孩子,趁著他們還能帶的動,幫我帶,我第一次說了出來,我說,說老實話,我就算真的生了孩子也想自己帶。母親明顯有些失落的問了為什麼,我說,這行久了孩子出生前幾年的成長決定著他的一生幸福,父母的陪伴任何一方的缺失或者是失職,孩子都有可能需要一輩子時間去彌補這個創傷。我當時舉了個例子,我說,你看那誰的孫子,就是爺爺奶奶帶的,日常教孩子的是什麼?

“來來來,寶寶,學一下你奶奶是怎麼罵人的”

再或者是“寶寶,過來看爺爺是怎麼打麻將的”

甚至是“去把你爺爺打一頓兇一下”。

每次聽到我都會愁眉頭,不是因為小孩子學的差,正好相反,我惆悵的是孩子學的臺惟妙惟肖了,跟爺爺奶奶的表現方式,如出一轍。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我很擔心他們長大後,究竟會有多讓家長憂心。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小說《一個人的朝聖》中,主人公哈羅德的父親原本是一名軍人,退伍後卻終日飲酒作樂,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的兒子,一心只想外出旅行的母親,認為哈羅德為拖油瓶。

哈羅德記事開始,到13歲母親離家出走,16歲被父親趕出家門,連一個擁抱都不曾擁有,從來沒有被父母愛過的哈羅德,自然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愛自己的兒子。

(愛的缺失轉化為模仿的對待)

明明知道兒子戴維酗酒、吸毒、偷竊,卻依舊什麼都沒說,什麼都不做,只是一味的期盼兒子戴維長大之後,能夠明白哈羅德沉默的“愛”,最終兒子選擇了自殺,一切歸為塵土。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我們總以為童年時期發生的一切已經離我們很遠,遠到即使刻意提起,也不會記得當時發生的事情,但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童年的經歷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讓我們變成今天這副模樣。

你對待別人的方式,你處理事情的方法,其實都能從你童年的經歷中找到答案,也能夠從你父母的影子裡面找到,因為我們每個人只要與父母一起生活都會去當做第一模仿對象。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相反的,三十歲也同樣能夠看小,七十歲亦如此

如何更好的讓孩子健康成長呢,作為大人不可或缺的幾種身體語言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即使你的孩子已經很大了。

擁抱、陪伴、微笑、眼神交流、撫摸。十二字真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都安樂太平,而且將會更加容易成功,因為孩子,一直是被愛包圍的,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知道自己的背後有強大的父愛母愛支撐著,就會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與應付,那麼成功孩子的具體的技能有哪些呢?

第一:自信心與自我價值的建立;

第二: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情商(EQ)與良好自我溝通能力;

第四:人生價值觀與信念建立;

第五:目標設定與自主達成能力;

第六:潛能開發與學習意識培養;

第七:毅力、耐心與心動力並存;

第八:良好社交能力與人際關係的建立。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的確縱觀那些成名已久的人才,身上都具備這這八條,也是給每個人設置的一個標線,要想更好更快的成功,必須得具體這八條。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適時自省,自己是否做得對,而為了協助孩子達成以上八條,作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具備以下四項能力。

第一:學會如何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第二: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

第三:學會如何獎勵並且合理的讚美孩子;

第四:如何批評處罰糾正孩子。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也是教育界一直不停努力研究的一個方向,科學研究表明我們應該從五個步驟出發:

一、 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們有信心

這其中,高自信的孩子絕對會具備三種特質:高自信的孩子覺得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高自信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行為標準;他們認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是受父母尊重的。

二、 避免負面標籤

我們在避免給孩子粘貼負面標籤的基礎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被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別讓別人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別拿孩子和他人比較;別用遺傳的缺點來說孩子。

三、 建立孩子對成功的預期心理

檢測期望是否過高,我們從三個問題去引出:適當的要求;價值觀套用;正面的效應。

四、 建立孩子正確的自我對話習慣

幫助孩子打破負面暗示的方法也就是讓孩子學會正向自我催眠,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以身作則;建立正面的口號;建立提醒心錨;以鼓勵代替批評。

五、 協助孩子建立“我能”的心態

三種方法讓孩子認知自己的成長:記錄孩子的成長;製作成就展示板;製作特殊成就板。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是的,和諧的親子關係取決於溝通的品質,與孩子溝通前,必須要做到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因為良好的情緒才能引發良好的行為,溝通的前提是雙方感覺良好,正如之前看到的一段話:

曾經有一個母親問我,怎樣跟孩子交流,因為孩子不跟她說話。我回答說,你去想一句話:我是孩子的母親。當你把這句話想到自己都很感動的時候再去和孩子交流,他就會接受你的。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愛孩子是每一對父母的天性,但有些時候,這種愛因為種種原因被加上了不同程度的實用化、功利化的成分,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當父母內心對孩子的愛在當下呈現時,還需要再微觀的層面上將其具體化,通過一系列和孩子的充滿情感和創造力的微觀互動,建立起一種積極、安全、恆定的關係,促進孩子早期心理上的健康成長,為將來的獨立和個體化做好準備。

不要否定或漠視孩子的情緒、感受,在弄清原因前不要批評、指責、說教。

不是因為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用生命影響生命;

用心改變世界!

——————————————————————————————————————

心理諮詢師:魏晉斌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