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1952年出版,不僅使海明威獲得了普利策獎,還摘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60多年過去了,這本書依舊非常受歡迎,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老人與海》每年光在亞馬遜和噹噹這兩家書店就能賣出上萬冊,比很多新書銷量都高。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書籍封面

提起海明威,很多人都不陌生,《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深入人心。的確,前者使海明威聲名鵲起,後者則直接讓海明威躋身於美國頂尖作家行列。曾有人這樣概括海明威的文學生涯,“二十五歲成名,三十歲已是大師”,之後出版的《喪鐘為誰而鳴》更是達到了新的高度。

但在1950年前後,海明威的生活陷入了低谷。常年酗酒、喜歡冒險的習慣讓他的身體有了很多傷病,隨著年齡增長,葉芝、菲茨傑拉德等好友相繼離去,文學創作也陷入停滯期,《伊甸園》修改了十五年才得以出版。負面的評論接踵而來,甚至有人斷言海明威已經喪失了寫作能力,在這樣艱難的時刻,《老人與海》出現了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一位老人獨立在海上捕魚,已經84天了,還是一無所獲。在第85天釣到了一條很大的旗魚,纏鬥了兩天兩夜才把他制服,但在回途中遇到了鯊魚,老人的工具和力氣都有限,即便殺了幾條鯊魚,旗魚還是被其他鯊魚吃光了。等到最後進港時,旗魚只剩下一副骨頭。同樣簡單的是這本書的體量,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卻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獲得了極大的成就,甚至極大地影響了此後美國文壇的作品風格。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1990年電影版《老人與海》劇照

接下來,我們分析下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的寫作風格。

1.極簡

1926年之前出版的英文小說中,平均每個句子長度是40個單詞左右,而且幾乎所有作家和文學評論家都認為,能否寫出複雜的長句,是衡量寫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海明威的摯友菲茲傑拉德在1925年出版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作品當年默默無聞,今日已是經典,開頭前五段平均每個句子也有37個單詞。正是在這樣的語言大環境下,海明威的小說處女作《太陽依舊升起》顯示出了它的獨特性,小說開頭五段共有792個單詞,分38句,每句僅有20.8個單詞。到了《老人與海》,每個句子的平均長度約為14.7個單詞。

想讓句子變短,就要儘量刪減不必要的成分,包括定語、狀語、補語和同位語等。舉個例子,《太陽依舊升起》正文總共出現了50次smile(笑)這個詞,有42次都被海明威用做動詞,——“布麗特對著他笑”、“柯恩又笑了”、“她揮揮手,並笑起來”、“他笑了”等等,沒有一次跟副詞同時出現。不妨以伊迪絲·華頓的《純真年代》做對比,“笑”的前面有“同情地”、“勉強地”、“歡樂地”等諸多副詞。相較之下,海明威這種只保留句子骨幹成分的寫法顯得特別硬朗和簡潔,影響了一代美國作家。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1990年電影版《老人與海》劇照

為什麼海明威會寫出這種獨特的風格呢?答案是他曾在報社工作過。《堪薩斯市星報》有份記者寫作指南,包括:

使用短句、

使用精悍的開篇、

使用有活力的英文、

要積極,不要消極、

不用陳舊的說法、

消滅每個浮誇的字眼、

引語要儘量保留原有的語氣。

由此可見,寫作沒有白費力氣之說。

2.二元對立

二元對立同樣是《老人與海》中顯著的元素之一。在小說的開頭,海明威這樣形容老人的船帆:“it looked like 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

之後,他又這樣描繪老人的雙眼:“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

這兩個句子秉持著一貫的極簡原則,並且用一對反義詞(defeat和undefeated)奠定了全書的基調:船帆就像老人的外表,破舊、一貧如洗,是個失敗者;眼睛象徵著老人的精神,這是永不言敗、不可戰勝的。

同樣是《老人與海》中廣為流傳的金句,“但好漢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我們來看看原文:“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oyed, but not defeated.”defeat和 not defeated又出現了,並將全書思想推至頂峰。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1990年電影版《老人與海》劇照

除了反義詞之外,二元對立在書中仍時刻存在。最明顯的就是老人在海上捕魚時彷彿化為兩個人,一邊自言自語,一邊默默思考,而這兩者完全相反。

老人檢查了綁在船槳把手上的小刀,然後說:“要是有塊磨石就好啦。我應該帶塊磨石的。”你應該帶的東西多著呢,他想。但你又沒有帶,老頭子。現在沒空去想那些你沒有的工具。好好想想怎麼利用手頭的東西。

“你給了我很多忠告,”他說,“我聽得煩死了。”

一邊是抱怨、阻礙,一邊是果斷、勇敢。《老人與海》表現出了強烈的樂觀主義,二元對立正是其構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1990年電影版《老人與海》劇照

3.冰山理論

真相如同冰山,浮現在水面的只是八分之一,餘下的八分之七都在海底。而作家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小說的文字呈現這八分之一,同時讓讀者感受到另外八分之七的存在。這就是海明威獨創的“冰山理論”。

《老人與海》同樣充分展現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行文簡單、樸素,而在這背後隱藏著非常豐富的信息。

比如書中提到老人的眼睛有著海水的顏色,這只是個尋常的外貌描寫嗎?並不是。藍色眼睛的人主要分佈在歐洲地區,古巴人的眼睛是褐色的,老人又說西班牙語,所以他是來自西班牙的僑民。

旗魚同樣是主角之一。海明威沒有明確指出他的種類,卻有很多側面描寫,“估計有一千五百磅重”、“從頭到尾有十八英尺長”,有相關知識的讀者很容易認出這是身長可達四米以上、最終超過一千八百磅的旗魚科槍魚屬的大西洋藍槍魚。

全文僅27000個單詞,成書不足120頁,《老人與海》何以享譽文壇

1990年電影版《老人與海》劇照

簡單描寫是浮在水面的八分之一,真實,正是餘下的八分之七。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對海上生活、各種各樣的魚類都進行了描寫,這恰恰體現出其知識的廣博性,更有難度的是描寫與旗魚的纏鬥和鯊魚的搏鬥,有著驚人的表現力,彷彿就出現在讀者眼前。

如果作家對他要寫的故事有足夠的瞭解,他就可以忽略掉一些他知道的事情,然後只要他寫得足夠真實,讀者將會強烈地感受到那些事情的存在,彷彿作家已經把它們寫出來。

——海明威談冰山理論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這不單單是書籍思想,更是海明威的個人寫照。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喜歡拳擊、鬥牛和狩獵,酷愛冒險、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漢。我們常說文如其人,一代文學大師海明威是真真正正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