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要不要把難民趕回家?非洲這兩個國家陷入了兩難

8月底,布隆迪和坦桑尼亞兩國政府聯合宣佈,將遣返目前仍暫留在坦桑尼亞的18.3萬布隆迪難民。

但一份題為“恢復穩定: 大湖區難民返回”的最新報告認為,強迫遣返都留在在坦桑尼亞的布隆迪難民的行為不僅有法律上的問題,而且還可能在布隆迪播下新的衝突和流離失所的種子。

要不要把難民趕回家?非洲這兩個國家陷入了兩難

(圖為2017年,一位年輕的布隆迪難民在位於坦桑尼亞西北部的恩都塔難民營等待。)

坦桑尼亞政府正加緊對難民施壓,要求他們儘快登記回國。上週,坦桑尼亞總統約翰•馬古福利再次要求他們“回家去”。

三個主要難民營的市場都已關閉,難民的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遣返難民的過程在名義上是自願的,但實際上難民卻是不得不離開。

強制遣返的進程目前仍受合法性問題和人道主義問題的影響。此外,由於布隆迪國內一些人對流亡在外的人持敵視態度,遣返還可能增加布隆迪的國內摩擦。

自願返回是最好的選擇。

研究表明,真正的自願返回才是讓人們重新獲得社會地位的最佳機會,因為這是人們在自由和知情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一項關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的研究顯示,援助的缺乏和跨境協調問題會使社會缺乏凝聚力。

由於南蘇丹難民營周圍發生暴力衝突而被迫遣返的前難民告訴我們,他們得到的援助嚴重不足,他們與地方當局和人道主義機構關係緊張。 他們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多年流亡在外,即使重返家園,卻再難重拾生活。

更南邊的 South Kivu 的其他社區表示,武裝組織散佈關於遣返難民的負面消息,他們聲稱迴歸的難民會搶奪人民的土地。這些傳言激發了當地居民對流亡者的敵意,使他們的返回更加艱難。

圍繞援助的摩擦

正式的遣返模式並不能保證難民能夠在自願、知情的條件下決定是否返回。正式遣返通常是聯合國難民機構 UNHCR 的職責所在。 但東道國和接受國有時並不給UNHCR足夠的空間來管理此事。目前布魯迪和坦桑尼亞的情況就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

迫於當前形勢,難民署目前只能向布隆迪返回者提供物質援助,而無法保障返回的自願性質。

對歸國人員的援助也可能成為不和諧的根源。

一些布隆迪返回者還表示,地方當局向他們索要賄賂,或者乾脆將用於返還者的資源轉移給執政黨成員。 返還者經常被指責為“叛徒”,受到各方懷疑,卻又有苦難言。

儘管當地存在對難民的排斥心理,布隆迪還是利用難民返回來改善國家形象。 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中,布隆迪外交部指出,“大規模的自願返回是恢復和平、平靜、信心和穩定的明顯表現”。

據外媒稱,這些難民中只有少部分人因為對自己國家的局勢重拾信心而回國。更多人則是迫於生活,被迫返回。

政治局勢的重要性

自2017年以來,大約有75000名布隆迪難民返回家園。他們說,如今的政治狀況與2015年政治暴力迫使他們逃離家園時的情況大致相同。國內經濟局勢仍然充滿挑戰。

返還者特別容易受到政治不穩定性的影響。隨著2020年選舉的臨近,目前的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沒有簡單的人道主義行動

研究表明,不僅要將遣返活動視為人道主義行動,而且應該視之為關乎歷史和社會影響的複雜政治進程。

因此,當局必須對其進行紮實的分析,瞭解回報及與之相關的援助流動如何能夠影響地方政治動態和社會凝聚力,並確保資源能真正用到重返家園的難民的身上。

圖/網絡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