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衣錦還鄉,朱元璋如何報恩?幾道命令空前絕後,有一點劉邦比不了

衣錦還鄉,朱元璋如何報恩?幾道命令空前絕後,有一點劉邦比不了

中國歷史千年,誕生過許多農民起義者,他們有一時之勇,但卻總逃脫不開侷限性。在這些農民起義者之中,朱元璋可以算是一個獨特之人。

他從最底層雲遊乞丐開始打拼,在接連戰勝其他割據政權後,他本可以與元相安無事偏安一隅,但他內心依然沒有被安逸衝昏頭腦,冒著極大風險做出北上攻元的決定。

朱元璋不僅沒接受過高等教育,還是個出身田野打字不識幾個的農民,年輕時名叫“朱重八”。他祖上一個名人沒出過,父母兄弟在元末饑荒之中貧困潦倒生生餓死,他為求活路甚至出家做過乞討僧人。

在老家鳳陽收復後,外出多年未曾歸家的老朱第一時間啟程回鄉探親。衣錦還鄉的他下了幾道空前絕後的命令。

衣錦還鄉,朱元璋如何報恩?幾道命令空前絕後,有一點劉邦比不了

此時的老朱已經是割據一方具有赫赫威名的吳王,陳、張等敵人已經銷聲匿跡,他算得上是正了八經的南方一霸,掌管著大半個中原地區。

時隔幾十年再度回到故土,村中的鄉親們根本認不出這個渾身綾羅綢緞的達官貴人,是當初在村裡面黃肌瘦的朱重八

見故鄉已經貧困,朱重八百感交集,他下令給全村二十戶鄉親每戶賞賜土地三十頃不等,免十年錢糧稅收。

他不僅對曾親密相處過的鄉親慷慨大方,面對剝削過自己的地主劉德,他也是毫無恨意,以德報怨。他不僅沒有懲罰劉德,還下令獎賞他與其他人一樣的三十畝田地。

對此老朱解釋道,嫌貧愛富是人之常情,他並不怪劉德。這一豁達寬容之舉震驚眾人,大家不得不對朱元璋胸懷心悅誠服。

衣錦還鄉,朱元璋如何報恩?幾道命令空前絕後,有一點劉邦比不了

朱元璋十分珍視故鄉街坊,他不僅沒有抹去自己曾經窮困潦倒經歷,反而大肆幫扶自己故鄉中人。尤其是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劉繼祖之子劉英、汪大娘之子曹秀。

這劉英與曹秀的來頭可不小。在當初老朱被地主欺壓無地安葬父母之時,是劉繼祖慷慨將自家土地分給老朱,憐憫他四顧無託,幫助其安葬父母。

老朱生活所迫想做和尚餬口,但寺廟和尚已滿,他四處求人毫無會回應。同村汪大娘看這孩子實在令人心疼,就自作主張拿出自己積蓄交給朱重八,有了這些錢財打通關係,老朱才能混口飯吃,不至於餓死街頭。

正是這些善意,給了後來朱重八衣錦還鄉的底氣。

這二人曾長途跋涉前來投靠老朱,見到二人老朱十分激動,急忙設宴敘舊,在聊天中得知恩人已經故去之後,已經身居高位的老朱泣不成聲,流淚失態。

這二人沒什麼過人之處,但老朱卻執意將他二人留在軍中,並且拒絕讓其上陣殺敵,生怕刀劍無眼威脅二人安全致使恩人在天之靈無法安息。

衣錦還鄉,朱元璋如何報恩?幾道命令空前絕後,有一點劉邦比不了

在回鄉過程中朱元璋還下了一個命令,那就是將自己故鄉鳳陽設為國家都城之一

這個想法本意是好,但無奈於現實條件。封為都城,那此地必然要增加官府和衙門,還需要增派守陵侍衛,各部門正常運行也要足夠人手。這麼多人一齊湧入鳳陽,難免會引起土地糾紛,令當地百姓不滿。

在各類條件綜合考慮之下,老朱不得不忍痛放棄將自己故鄉立為都城的想法。

同樣出身貧民,開國皇帝劉邦衣錦還鄉後卻沒有老朱這般豁達,他想了多條計策羞辱曾經低看過自己故人,雖然善惡有報,但這樣也確實少了幾分帝王的胸懷。

老朱實在太過寬容豁達,這一點是劉邦比不了的。這般強大的內心力量以及不忘本的優秀品格,他能走上如此高位也是必然之事。

參考文獻:

[1]吳晗,《朱元璋傳》,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張宏傑,《明朝七張面孔》,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