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每晚8点,捕获前沿商业洞察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1687年,牛顿写下《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个科学家,书名都叫“哲学”……

——李善友

授课老师 | 李善友 混沌大学创办人

你以为

牛顿只是一个科学家?

牛顿用欧几里得公理化的方法建立整个力学基础。物理学正是因为牛顿有了公式之后,才成为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学科是否成立的标志是是否建立这个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牛顿就是建立物理学第一性原理的那个人。

但牛顿并不仅仅是科学家,他是一个世界观层级的思想家。

在牛顿经典力学的思想里,天上地下、万事万物都在运转着。他们给了世界一个图腾——。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于是这个世界观就成为整个宇宙的世界观,叫做

机械论世界观

我们以为牛顿只是一个科学家,其实整个工业时代和工商管理,都是建立在牛顿世界观之上的。

● 牛顿与工业革命

瓦特读懂了牛顿的物理学。他应用牛顿的力学改进了蒸汽机,这件事情启动了工业革命。

牛顿写出那个公式的时候,就是为了改进蒸汽机吗?完全不是,哲学家做的事情是无用的,他根本就没想有什么用处。是像瓦特一样的匠人,把哲学家牛顿的思想用于改造这个世界。

● 牛顿与政治学

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第一作者,你去分析他写这本书的底蕴,他把人视为原子,从作为社会原子的人的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推导出革命的权利。他的推导过程,与牛顿从单个物理原子的内在属性推出自然机制几乎一样。

● 牛顿与经济学

这个影响就更加直接了。亚当·斯密熟读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整个经济学里的很多概念,其实都从经典力学里借用出来的。

比如,经济学有个基础假设叫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和原子几乎是一个假设。还有,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基本一样。经济学里的均衡论完全来自于力学里的均衡论。

● 牛顿与管理学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20世纪管理的基础。那时相对论量子力学还没有成型,很显然他所说的科学管理的科学是牛顿力学。

牛顿的力学、牛顿的世界观、牛顿的思想,实际上是管理学的基座。如果一个人不了解牛顿机械论,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他根本不了解管理的本质,只是在细枝末节里面下功夫而已。

整个工业时代可以简称叫牛顿时代。

接下来,我把他三个最重要的思想进一步解释一下。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决定论

根据牛顿机械论的世界观,他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基础的理论叫决定论。

赫拉利写了这样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有了万有引力这个公式之后,任何人假如想了解炮弹或者行星是如何运转的,又会落向何方,只要测量一下物体的质量、方向、加速度和作用力,把这些数据迁到牛顿方程式里,答案就会像魔术一样跃于眼前。

这件事情在今天习以为常,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科学的、数学的、精确的、决定论式的、可证伪式的预测未来。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成就。

比如,海王星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不是用眼睛先看到的,而是用脑子先看到的星星,完全证明了牛顿力学的正确。

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方法论,就叫科学决定论

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决定论的信念:一旦我们彻底了解自然律,就会明白上帝不会掷骰子。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不会有随机性,不会有不确定性,一切都是决定式的。这个决定论,更精确地说叫做科学决定论。

在这个情况之下,科学成为新的宗教,学校成为新的庙宇。直到今天我们都相信这个宗教,它其实是今天最大的、超越任何传统意义上宗教的宗教,就叫科学教。因为它有力量,它能有决定论这样的力量。

决定论对我们的影响直到今天。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均衡论

如果你去看《查理·芒格的智慧》,第二章写的是物理学,他在物理学的各个理念里只拈出均衡论。他说牛顿力学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影响最大的观念,就是均衡论。

他说,自从牛顿证明了行星之所以按照固定的轨道旋转,是因为它们在固定轨道有个向心作用力和太阳对它的万有引力之间达到平衡,之后,不同学科的学者都相信本学科那个系统是均衡的。

把牛顿的均衡论引到经济学里的最重要的人物是马歇尔,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他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被称为整个经济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大概重复印了十几版,成为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入门性的教材,他就引入了均衡论。

我们来看马歇尔本人的观点:在市场上供需之间的作用力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状态,从而确定了商品最终的价格。当需求者给出的价格与供给者期望的价格一致的时候,商品的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这就是一种均衡。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这句话我们今天听起来已经很平常了,但你想一想,这句话刚出来的时候非常了不起,居然把经济学用那样两条曲线全部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的理论来源来自于牛顿。

这就是静态均衡学的均衡假设,经济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最终趋于并保持在均衡状态。

到今天在主流的经济学、金融学和股票市场里,目前还是相信均衡论的。

还原论

事实上我们商业人士在解决商业的问题的时候,用的最大的一个理论就是还原论。

什么叫还原论?整体可以分解为部分,然后部分可以组成整体,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还原论从牛顿以来一直是自然科学里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到今天为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说物理学里,从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开始,几十代的科学家一直在找整个自然界里不可分割的那个最小单元是什么。

整个物理学里的重大进步,都是还原论一层一层往里去挖。每挖到一个更低层级的细微颗粒时,整个物理学向前进步一大步,整个的趋势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还原论。

再看生物学,哪一年被认为是生物学最重要的一年呢?1653年,这年发现了基因,发现了双螺旋。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那个最小单位是基因。人们找到基因以后,终于可以对人类、对动物的繁殖进行解释。

研究的方式都是牛顿以后开始的还原论,还原论甚至成为西方认识客观世界的主流哲学观,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分割成部分的方式来了解它的本质。

我们讲过组合式创新,是基本要素的重新组合。(详见《战略听着空?王兴却用它“绝处逢生”》)所以创新有一个基本功,就是你能不能把基本要素拆分拆解。拆分得越细,颗粒度越细,很有可能你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这个思想方式来自于哪里?还是来自于还原论。

笛卡尔有一个著名的方法论叫笛卡尔分解:如果一个问题过于复杂,以致一下子难以解决,那么就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一些足够小的问题,然后再分别解决掉。当你把这些分别的问题解决掉以后,整个问题也得到解决了。

你想一下,我们日常工作中是不是就这么干的呢?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看看我们今天做的组织机构图,是不是还原论思维?一个公司,可以分解成很多部门,这个部门继续分解成很多的组,这个组里面继续分解。

甚至包括传统解决问题的思路。麦肯锡的著名的7S把整个公司分成7个S,每个S的问题解决掉之后,整个问题就解决掉了。这些方法论都来自于牛顿的还原论。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还原论在今天应用最著名的一个例子,还是埃隆·马斯克。他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物理的还原论,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走。

研究电池的时候,电池成本太高了怎么办?第一,拆分成基本要素,电池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这元素要多少钱?第二,用一个不同的方式,把它重新组合起来。

案例

“蓝血十杰”的科学管理

2014年,华为做了一个“蓝血十杰”的表彰会。蓝血十杰代表了西方的科学管理,被称为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奠基者。

所谓蓝血十杰,是二战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统计管制处的十个人。他们特别擅长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来做各种各样的计算。他们有一句名言:每一场战役如果统计学上不能赢,这个仗就不会去打。在这场战役中,这十个人立了赫赫战功,他们用脑子来计算各种东西,做各种各样的运筹和统计优化。

战争结束之后这十个人关系也很好。他们老大说,咱们也别散了,干脆一块去改造哪个公司吧。然后几个人就去了福特,分别进到公司的计划处、财务处、事业部、质量监控等部门。

他们在福特掀起了一场以数据分析、市场导向、强调效率、控制为特征的管理变革。几乎今天的主流的管理的行为都跟这场实验一脉相承。

你看,这个行为全都是牛顿的世界观的味道。他们做了三件大的事情:

● 第一,强调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和科学管理。

● 第二,建立在计划和流程之上的规范的管理控制系统。

● 第三,客户导向和力求简单的产品开发策略。

举个例子,按照他们的管理哲学,事实都是可以度量的。不能够被度量的事情都不是事实,只是现象。他们要求从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到广告的效果,每一件事情都要有数据,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数字作为答案。

想想看,这是把牛顿力学里的决定论、控制论,以及可预测的计划到极致了。

从技术角度,他们并不擅长新产品开发。通常他们特别擅长资产负债表,擅长成本控制,但不擅长产品的豪华奢侈的配置,也不擅长发布会的炒作。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可能不擅长去做车。但是他们却用那套管理体系成功地开发了猎鹰小型轿车,证明了这套基于数据的管理是多么成功、重要。

猎鹰这个车最初来自于德国大众的甲壳虫。当时底特律的主流人士认为只是边缘人士才会买甲壳虫。这十个人不相信,他们去做市场调查,发现恰恰是新一代有品位的人在买这种新型的车。这预示着汽车行业发生一场新的变动,人们开始个性化的新型时尚。

随后的四年里他们做了14次市场调研,访问了成千上万个美国民众,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气缸的数目,车身的长度,能够接受多少耗油量,等等。最后不是凭直觉,而是凭数据做出关键参数。

这是科学管理最好的一个案例。在这之后人们普遍推行蓝血十杰。这十个人后来出了很多大人物,有一个成为美国国防部长。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小结

《思维简史》里讲的这样一句话特别有意思:即使那些对牛顿定律一无所知的人,内心深处也渗透着牛顿的观点,所以研究牛顿的著作就是研究我们自己的根。

就算你从来没有上过一堂物理课,你的体内也居住着一部分牛顿的灵魂。在这种基调之下,如果不了解牛顿的世界观,不了解牛顿的哲学,很难了解今天整个社会下面那个基石假设是什么。

但是任何一个思想一旦固化之后,它就会对整个人群形成形而上学禁闭。事实上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今天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挑战。

比如,机械论遭受到更加灵活的进化论的挑战;决定论遭受到混沌理论、量子力学的挑战;还原论遭受到复杂性科学和整体论的挑战;均衡论遭到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的挑战。他所相信的连续性、齐一性,已经被突变论和非连续性剧烈挑战。

可是今天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牛顿的世界观里边,对此浑然不觉……(完)

*本文根据在李善友在混沌大学商学院的课程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完整课程的1/6,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雨热。版式:JY.Y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