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驕傲!這些諸暨人和新中國同一天生日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在諸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新中國同一天生日。

周榮花

見證城市越來越美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是原諸暨皮革廠的一名退休工人。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就是和新中國同一天生日。

我出生在義烏,21歲那年嫁到了諸暨,和丈夫一起住在解放路上水門一帶,就是現在的浣紗中路。那時候,這裡算是老城關最繁華的地方。一轉眼,50年過去了,諸暨城市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那時候的“城裡”的生活環境並不好。我們的房子就在路邊,路的對面是老城牆和破舊的房屋,環境雜亂不堪。再外面就是浦陽江,那時候城裡人生活用水都靠浦陽江。城牆還沒拆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在上面養豬,豬糞多少臭……

全靠城市建設好,現在對面的破房子和城牆都沒有了,變成花木蔥蘢的公園。浦陽江的水變得乾乾淨淨,這裡的居民再也不用起早去挑水。家裡喝的是自來水,燒的是天然氣,連垃圾都要分類處理了。相信我們的家園一定會越來越美麗,人民越來越幸福。

傅加惠

村裡變得越來越文明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是原紹興農業學校的一名退休教師,成為共和國“長女”,我感到很榮幸。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都來自四川。我的人生原本與諸暨沒有任何交集,但8歲那年,父親被調到諸暨蠶桑學院任技術員,我便跟著來了。1969年,我考上了內蒙古的一所師範學院,畢業後曾留在當地任教。由於我們夫妻都是諸暨人,1978年我調回牌頭鎮,在紹興農業學校當老師。

我在牌頭鎮靖江村住了很多年,對這裡的人,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村裡人也非常信任我們夫妻兩個。雖然這兩年我和老伴都在城裡帶孩子,但村裡有什麼大事小情,村裡人都會邀請我們去參與。這兩年的靖江村不光變得富裕美麗,更變得文明和睦。但凡能為村裡的文明實踐做貢獻的事,我都十分樂意參與。我希望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陳伯羅

安全感與日俱增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出生在暨陽街道王家堰村,和祖國母親同一天生日。

24歲那年,我嫁到陶朱街道開元村,就是現在的城山社區。那時候家裡是真的窮,我和先生擠在20平方米的小房子內,家裡只有一張床。

我們是普通的農民,靠天吃飯,來個大風大雨的極端天氣,那年的付出算是白費了。我還記得那時候沒糧食吃,家裡又得開飯,只能一家一戶地借過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改革開放後,老百姓的日子漸漸富裕,再也不會為溫飽發愁。我們最渴望的是過過平安的簡單日子。但早些年,我們村人員混雜,治安比較差,隔三差五就有電瓶車的電瓶被偷,其他小偷小摸的也很多,各種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幸好政府越來越重視平安建設,現在社區裡安裝了很多監控,除了民警,還有黨員和志願者自發組成的巡邏隊在維持治安。現在很少聽到社區裡誰家失竊了,誰家起矛盾了,大家的安全感與日俱增。

傅天善

公交開進了村裡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是姚江鎮直埠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

我們家雖然一直住鄉下,但城裡有不少親戚在走動。我年輕那會兒,進城可是要坐火車的。每次去城關辦事,7點不到就出門了,走1公里路後才到火車站。火車的班次也不多,等上半個小時是常事。綠皮火車速度不快,但乘客多。一車人擠得滿滿當當,路過好幾個鄉鎮的站臺,才到城區。辦完事情,我還得火急火燎趕回火車站乘車,晚了就沒有車了。一來一回,時間都花在趕路上了。

現在進趟城可方便了,村村都通了公交,15分鐘就有一班,而且是直達市區,不用繞來繞去。乘車的體驗也非常好,夏天車裡有空調,十分涼爽舒服。哪怕到了傍晚,公交車依然通行,我們出門的時間就更寬裕了。現在出門辦個事情,再也不用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陳冬球

跟著“中國淘寶村”致富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是暨陽街道邱村人。我的老家在璜山鎮,22歲時我嫁到邱村。那時候家裡一貧如洗,只分到一間茅草屋。雖然每天早上從7點忙到晚上8點,但一天也就賺上6毛錢。兩個兒子嗷嗷待哺,婆婆又體弱多病……屋漏偏逢連夜雨,茅草屋沒住上幾年,牆體嚴重傾斜,但那時候全家的積蓄也就60元。我只好連夜趕回璜山找大姐、二姐借了200元,這才度過了危機。

多虧了國家政策好,經濟越來越發達,老百姓的生活也跟著越來越好,我們家一點一點苦盡甘來。大兒子考上了大學,學的計算機,現在在省城工作,在一家電商公司做起了管理員。小兒子則在村裡開了一家輔料加工廠,生意也蠻不錯的。我們家也從茅草屋搬進了小洋樓。

現在時代好,做生意都不用出遠門。我兒子廠裡訂單都是網上接的,談好價格後客戶把半成品送過來,我們把商品加工好再寄過去就行了。我們村裡好多人都靠網絡做生意致富了。我們村還被評為“中國淘寶村”。

王淑珍

村裡面第一個萬元戶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出生在牌頭鎮王勞軍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就是和新中國同一天生日。

我的丈夫是牌頭鎮長潭街村人,家裡有7個弟妹。結婚後,我們既要照顧自己的小家庭,也要幫公婆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們。時間真的過得好快,不知不覺我也70歲了。

最開始,丈夫在服裝廠做會計,我在廠裡做女工,一家人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讀過幾年書的我其實不甘心一輩子做女工,幸運的是,沒過多久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浪潮。1981年,我開始飼養長毛兔和母豬。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我家成為村裡面的第一個萬元戶,生活條件大大提升。我們家還買了18寸的三菱彩色電視機、鳳凰牌自行車、樂寶牌收音機,一到晚上,家裡擠滿了人,好不熱鬧。

現在政府提倡“鄉村振興”,我們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富裕,黑白電視機變成了大彩電,自行車變成了小轎車,想吃什麼想買什麼都可以在超市、商場買到。鄉村都興旺發達起來了,整個諸暨還會差嗎!

謝婉珍

孃家、婆家越來越近

骄傲!这些诸暨人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

我是應店街鎮三應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我出生在杭州市蕭山區,25歲那年才嫁到諸暨。我還記得嫁過來那天是大年廿五夜,結果到除夕那天竟然靠借來的番薯絲填肚子。過完年要回門,孃家準備了些粽子什麼的。弟媳怕路途遙遠,我們挑擔辛苦,想幫著送我回諸暨。但一想到家裡沒有吃的可以招待,我只能回絕了她,尷尬離開。

那時候,覺得諸暨跟蕭山真的好遠啊!兩地沒有公交車,每次回孃家只能步行。還記得女兒4歲,兒子2歲那年,我帶著他們去外婆家。我們早上7點不到就從村裡出發了,到蕭山的時候,已經是中午12點了。

這兩年,諸暨不斷推進“與杭同城”,我感覺孃家、婆家的距離越來越近。從村裡開車到蕭山的家,快的時候20多分鐘就到了。現在,我可以經常回孃家坐坐看看,再也沒有遠嫁的傷感。我希望諸暨和杭州,和蕭山的距離能越來越近,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