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刘邦曾经与很多功臣一起杀白马起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白马盟,这个其实是防吕氏做大。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刚毅这个词用在女人身上很罕见,但是司马迁就是用了,这说明吕后的强势如同男人一般。如果你喜欢看史书,你会发现刚毅两字大多用在男人身上,比如秦始皇为人刚毅戾深,申屠嘉刚毅守节,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刚毅而武勇。

一个女人过于强势,这对于整个大汉天下来说并不是福音。所以病危之时的刘邦就做出预防措施防止吕氏替代刘氏,甚至借一件很小的事情要将自己的妹夫樊哙杀掉。至于刘邦为什么没有废掉刘盈,改立赵王如意的原因,你可以看《 》这里就不展开了。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史记》记载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史记.高祖本纪 》

看上去似乎这件事情很正常,吕后去问刘邦谁可以当丞相,然后刘邦就告诉他萧何死了曹参,曹参死了王陵,王陵性格太直需要陈平辅助。

但仔细想想皇帝托孤,为什么不是汉惠帝刘盈问,而是他的母亲问呢?如果想到这一层,结合白马盟,那么自然能想清楚这其中的关节,不是吕后问,而是刘邦在指定制约吕后的人。因为汉初延续战国时期的代理人制度,当时的丞相权力是非常大,丞相不点头,皇帝有些事情想干也干不了。这个我在《 》中有谈到,这里不展开。

刘邦一口气指定了好几任丞相,这显然是想做成事实,以防止真的出现吕氏取代刘氏的情况出现。

汉惠帝在位七年,这七年他被他残忍的母亲吓坏了,他的母亲想害他的弟弟赵王如意,又想害他的哥哥齐王刘肥,他都全力护卫。但是没有办法,最终赵王被毒死,齐王听人劝说,主动投靠才逃过一难。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当吕后带着刘盈去看已经成为人彘的戚夫人,当时刘盈说了一句

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句话今天读来,那悲伤和绝望之情绪依旧能透过文字,透过二千多年迎面扑来。

汉惠帝从此就自我放弃,七年之后病死,接下来就进入吕后称制的时期。

这个时候,萧何,曹参都已经死了,轮到刘邦指定的王陵与陈平共同辅佐大汉天下。

刘邦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吕后提出要封他吕家的兄弟为王。她要破坏这个规矩,如果换成是你,你该怎么办?

王陵的选择就是坚决反对,当然王陵成功了,吕后虽然不开心,也不好说什么。

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史记.吕太后本纪》

后来吕后问陈平和周勃意见。结果陈平和周勃说没关系,刘邦当皇帝封刘氏,吕后你现在当家,封吕氏当然最正常了。

这是当规矩被破坏时,两种完全不同应对的态度。这两种态度似乎一直在影响中国人的选择,不知道你会选择支持谁呢?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王陵就是史书中一直宣称的忠臣,这一种不畏强暴的做法令很多人佩服。

他们下朝之后,王陵,陈平,周勃的对话更有意思的,而且令人深思。

王陵拉住陈平和周勃就破口大骂:你们在白马盟时没有在场吗?高祖定的规矩你们都忘记了?你们是不是想背约,你们今天的言行死后有何面目去面对高祖。

王陵,这个人估计知道的人不多。

刘邦对他的评价是:然陵少戆,说明这个人的灵活性是不足的。王陵一开始是与刘邦平起平座的,不是刘邦的旧部,直到后来才跟了刘邦,特别是在楚汉相争最关键的时候,王陵站在了刘邦这一边。

结果王陵骂完之后,陈平和周勃这两位说的一句话却很意味深长。

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待破坏规则的态度。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王陵这种行为是历朝历代被宣传和被推崇的,因为这是坚持原则。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很多,比如商时的比干,楚国的屈原,吴国的伍子胥等等。

正应道德经18章的一句话:国家昏乱有忠臣

王陵是用生命在捍卫规则。硬骨头,必须点赞。

陈平和周勃两位的做法有没有代价呢?似乎不需要牺牲生命,但却要承受骂名,承受曲意奉承的骂名,软骨头。

王陵是一时之痛,还能获得清名,陈平和周勃的代价可能是一世之痛获得骂名,如果最终失败,他们将被列入奸佞行列,被作为反面教材。

这件事情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呢?

王陵在二年之后被升官,不再担任右丞相,等于明升暗降。陈平接替了王陵的位置,吕后封吕氏为王自然不需要经过他的同意了。所以诸吕很多人封王了。

王陵就称病远离朝廷,显示了自己的硬骨头的风范,的确很令人佩服。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陈平和周勃他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吕后因为陈平等旧臣的牵制所以也不敢过份的举动,白马盟的效力还是存在的。吕后在临死跟吕氏家人说你们一定要注意防止我死后大臣的举事。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吕后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陈平和周勃等人发动兵变,废掉了诸吕和这个来历不明的皇帝,权力又回到了刘氏手中。当时的代王刘恒入朝称帝,始称汉文帝。

西汉功臣陈平与周勃及王陵的选择,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白马盟的誓约最终在陈平和周勃的策划下得到了维护。

这一起事件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那谁才是忠臣呢?如果换成我们,我们会怎么选择呢?如果我们遇到规则的破坏者,那该怎么去维护呢?如果陈平等人提前死了,历史会对他们怎么评价呢?

斗智斗勇,这四个字造的成的很巧妙。你有启发吗?

评价一个人够不够成熟不是看他做了多少,而是看他能背负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