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寫在開頭:

提到普洱茶,有人馬上會想到暴利,很賺錢!

有人說:普洱茶藏在深山老林裡,通往深山老林的路都是用鈔票鋪的,普洱茶很賺錢,是利潤300%的暴利行業?

文章有點長,請喝杯茶,耐心往下看!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 01 -

2019年的普洱茶界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24日,冰島老寨800年茶王樹採摘權被88萬天價認購,奪走了茶界春天的頭條;

同一時期,被眾星追捧的老班章古樹春茶價格又創新高,超過2018年12000元/公斤,遙想十年前的2008,在崩盤中慘淡生存的老班章才400-600元/公斤。

短短十年間,老班章!30倍!老班章,質量無可挑剔,但也有炒作的成分。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其實,長在大樹上的普洱茶從進入人們視野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它有特別之處,百年古樹的根系達到地下百米,所吸收的內涵物質,帶給人體的營養,它的湯感和氣韻,是臺地茶無法相比的,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正是這個原因,普洱茶一度被熱炒,這是市場的選擇,是茶客的選擇,更是曾經參與在那一場熱鬧裡的所有人的選擇,看見普洱茶有利可圖,於是一擁而上!!!

普洱茶曾經很火,火到什麼程度?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 02 -

被炒上天的普洱茶

2003年,中國擺脫1997年經濟危機的影響,進入狂飆飛進的時代。這一年,持續10年的雲南花茶熱畫上了大寫的句號。

茶葉市場走進了一個大低谷,可正是這個最低谷的時候,茶界一股新興力量強勢崛起,只用三四年的時間,就掀起了橫掃中國茶界的普洱茶旋風。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2003年的第六屆中國普洱茶文化節不溫不火,幾乎沒有什麼事值得說的事。普洱茶界平靜得出奇,可表面的平靜之下卻是暗潮洶湧。

一些廣東的茶商敏銳地嗅見新氣息,紛紛趕到雲南,他們直奔雲南的思茅。原來,2002年廣州茶博會上,思茅古普洱廠的100g宮廷熟普,以16萬元天價創造了中國茶葉的新奇蹟。

思茅古普洱廠走出了一小步,卻撕開了茶葉新市場的口子。

普洱茶!普洱茶!成了最炙手可熱的詞彙,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千萬茶人口頭相傳,一時間,普洱茶想不火都難。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2004年,是普洱茶的第一個光輝歲月,那是個熱鬧的年代。

茶界颳起了普洱茶旋風,2004年,沒有滿城盡帶黃金甲,只有滿城皆做普洱茶。很多普洱茶大佬開始重新江湖,原本奄奄一息的茶廠又重新煥發了生機,一些做紅茶、綠茶的公司也不甘寂寞,搭建起了普洱茶的生產線。

這時候的普洱茶,是躺著都能賺錢的時候!只要你手中有普洱茶,完全不用擔心成為倉庫的累贅。

一夜之間,原來以產綠茶為主的思茅,滿城盡是普洱茶。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普洱茶火了,沒接觸過普洱茶的人也搞起了普洱茶,由於完全不懂,退休三次的炒茶師傅被第四次請出山,在職的下班後也被請去指揮發酵。

只有少部分人懂普洱茶,更多的人是不懂,很多茶企都是抱著試生產的想法搞起了普洱茶,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的試驗品都被市場搶購一空。

茶界的新興力量令人刮目相看!

普洱茶太火了,以至於2005年發生了名噪一時的“馬幫進京事件”,直接把普洱茶的熱潮推向了頂峰。

來自雲南的馬幫牽著騾子跋涉萬水千山,走在帝都的大街上,讓北京市民心中的熱情完全迸發,其意義,可以與四大徽班進京奠定京劇地位相提並論,預示著普洱茶即將強勢崛起,無法阻擋。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2006年,可謂是普洱茶最為鼎盛的一年,一年的時間裡,有太多太多的瘋狂!!!

這一年,瑞典哥德堡號輪船載著普洱茶熱駛向中國,搭載著一件件普洱茶的輪船,要幫普洱茶實現環球旅行的夢想。然而,這艘想把普洱茶陸地熱帶上大海的輪船,在2008年回到中國的時候,迎接它的,是無人問津的慘淡。

海風雖然強大,卻沒有再造出陸地的神話!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2006年春天,聲勢浩大的馬幫準備第二次進京。然而,第一個吃了螃蟹並告訴人螃蟹好吃的人,是英雄,在所有人都知道螃蟹好吃之後,再說螃蟹好吃的人,你懂的!

這場聲勢浩大的馬幫從2006年初進京,目睹了十月份全民熱潮的瘋狂,終於2007年6月,普洱茶崩盤的時候走到了北京。

於繁華盛極而衰之時抵達終點,第二次馬幫進京黯然收場。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2007年4月,百年貢茶迴歸故里,珍藏於杭州的“萬壽龍團”在聲勢浩大的車隊護送下回歸故里,給當時萬分瘋狂的普洱茶澆了一瓢油,將普洱茶推到了燃燒點。

一場熱火之後,跌!跌!跌!跌到直接崩盤!百年貢茶迴歸故里,盛況空前,到最後卻讓人感嘆不已!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從2003年火熱到2007年崩盤,這一場熱鬧,普洱茶火了,火到全國大街小巷都知道普洱茶的程度。

然而,過了粗放、野蠻生長的時代,往往會迎來真正的痛苦!

普洱茶終於在一片哀嚎遍野中迎來了2008。

2008年對於普洱茶界來說,無疑是一整年的寒冬,缺衣少食的普洱茶界入不敷出,凍得死去活來,無數茶商抱著臂膀凝望著天空期待這一場風雪快些過去!

2008年之後,普洱茶走過了人生巔峰,可以說,2004-2006年,做普洱茶,確實是能夠賺錢的。

過了巔峰的普洱茶,在寒冬裡調整經營之路,丟掉粗放,在幾年的精耕細作中,普洱茶緩慢復甦,質量也變好了。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2012年的氣息表明,普洱茶又賺錢了!

那一年,神舟九號帶著普洱短節白毫籽種飛向宇宙,成功實現了茶與航天的對接;那一年,成龍大哥說他也想做普洱茶。頭號明星都想做普洱茶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加入?

2012年的種種跡象表明,2013年又是普洱茶的黃金時代,歷史也證明了,確實如此!

寫到這裡,你也許覺得普洱茶是天價暴利吧?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 03 -

普洱茶的高光與落寞

2013年,很多人一擁而上,到目前,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雖然老班章、冰島每年都刷新價格紀錄,但更多的普洱茶價格卻在下跌,行業競爭白熱化,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不降價就只能被市場拋棄,價格戰早已屢見不鮮,這在每個行業都是一樣的。

有的土豪視金錢如糞土,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溫飽線,而博人眼球的卻是視金錢如糞土的土豪,臺下卻是千千萬萬擠公交和地鐵的普通群眾。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馬雲是首富,但並非所有杭州人都和他一樣富!普洱茶行業,冰島與老班章一年比一年火,以後還會更火,這是市場,也是趨利的人性。

老班章大手一揮,奪走了整個普洱茶界的眼球,冰島體態一搖,盡顯婀娜,無數人跟在身後搖旗吶喊,給人制造了普洱茶天價暴利的假象,而其他千千萬萬的茶人聽別人說著普洱茶暴利的謊言,默默活在生與死的邊緣。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不可否認,普洱茶確實有過一段躺著都能賺錢的日子,也存在過暴利的時候,因為十幾年前,網絡還沒那麼發達,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

十幾年,赤腳奔跑的孩童已經長成了翩翩少年,然而,一棵優質普洱茶樹的長成卻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十幾年前先入為主的少數人用資金壟斷了優質茶樹,其他品牌在短時間內沒有任何複製和克隆的可能,根本無法與之競爭。

優質茶樹壟斷在少數人手裡,少數的優質茶葉能不被炒得天翻地覆嗎?而絕大多數茶人卻艱難生存,茶農茶葉賣不出去,茶商運營成本高的可怕,微薄的利潤只夠維持生存。

當下的普洱茶市場,存在名山炒作,畢竟有名,一年就這麼點貨,中國有錢人多得是,你不要,自然有人要,結果土豪的世界,一流名山的價格越炒越高。

而這些佔比達不到1%的名山老寨,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一些人為了吸引眼球,在茶山上成捆的百元大鈔堆在鮮葉旁邊,給人一種鈔票堆滿了整個茶山的錯覺,進而給人一種普洱茶暴利的錯覺!

而99%的茶人,他們的現狀是這樣的!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 04 -

大多數茶人的現狀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有數據表明,普洱茶出口0.32萬噸,2016年為0.29萬噸,2017年為0.27萬噸,2018年稍有漲幅,為0.3萬噸。

普洱茶出口量幾乎沒有增長,表面上看起來還算平穩,但行業產能過剩,競爭白熱化,人工、租金、運輸成本只增不減,這種情況下,利潤只會越來越薄,到最後幾乎沒利潤,只求保本。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說普洱茶暴利,是因為不知道普洱茶的運營成本有多高?

普洱茶的採摘成本比其它茶類更高一些,長在荒山野嶺的古樹成本更是高的可怕。畢竟大山裡交通不便,很多人都是騎著摩托往山裡衝。

採茶是個體力活,通常由婦女和老人進行,他們揹著揹簍,爬到茶樹上採鮮葉。而工作效率方面,一個成熟的採茶工一天能採10公斤茶葉,如果是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或者很高的數,一天則只能採5公斤左右,需支付工資100-150元。

按照3.8公斤鮮葉出一公斤幹茶的比例來算,1公斤幹茶的採摘成本就是30-50元。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炒茶是個技術活,必須要有體力有技術的人才行,這類工種月工資在4000-6000,加上包吃包住,每人每天成本200-300元。現在有專業的炒茶隊,炒茶隊長帶著10來個小夥伴,時間、人數、地點由隊長分配,當然隊長的工資要高一些。

每人每天炒100㎏鮮葉,也就是25公斤幹茶,一鍋一般5-8公斤鮮葉,每鍋35-40分鐘,這種體力活,兩鍋炒下來,再強壯的人也會汗流浹背。

炒茶環節,每公斤12元左右的成本。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勻堆,挑黃片,壓餅,搬運環節的成本也不可小視。

勻堆是為了防止口感異化,需要把每天炒的同一批次的幹茶勻在一起,有客戶找茶商要樣品,進貨發現味道有點不一樣,其實是那一批次的茶沒了。(這個問題更多的還是要客戶與茶商之間相互理解,解釋起來很累)

挑黃片是把老葉子挑出來,這樣茶葉看起來會更美,但顏值不高並不代表沒有內涵,很多老茶客都喜歡老葉子,因為好喝還便宜!

在勻堆、挑黃片、幹茶裝箱(10公斤/箱)、壓餅的過程中,有3%-5%的損耗,比如一公斤幹茶500多塊,就有15-30元的損耗。

現在運輸成本是每公斤2.6元,大批量的發貨價格可以談到兩元左右,但再低的話,運輸公司可能要倒閉了。

所以,光采茶、炒茶、運輸、損耗的成本就超過50元。

更崩潰的是鮮葉的價格,鮮葉的價格一般由市場供求決定(可以搜搜自己常喝的山頭算算成本),茶農不會亂抬價,不然賣不出去,茶商更是聰明,誰也欺騙不了誰。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加上各個環節的人力、物力、運輸成本,和各級茶商的合理利潤(通常15%-20%的毛利),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普洱茶依然100-200塊錢,至於價格更高的,就看茶的價格和鮮葉了!!!

大環境不算太好的市場下,加上房租、水電、各種成本,現在的普洱茶,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F的心。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而對於茶友來說,普洱茶也談不上暴利:

比如,一餅357克的普通普洱茶售價160元,每次泡8克,一餅普洱茶即使撬茶的過程中損耗再多,也能泡40次,平均每次4塊錢。

4塊錢約上3-5個好友,喝喝茶,交談感情,喝出健康,依然是暴利行業?

那麼,

普洱茶=臣妾冤枉+臣妾做不到啊!!!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前幾天,小編寫過一篇文章《2311萬!史上最貴普洱茶橫空出世,震驚了整個茶界》,很多人覺得普洱茶可以拍賣,然而現實卻是:99.9999%的普洱茶進不了拍賣行業,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

拍賣的普洱茶=歷史悠久+出自名家名山+年份有特殊意義+當年天公作美+如今保存完整+質量不會因時間流逝變差!

無論哪個行業,物以稀為貴,達到這些要求,價格自然會很高,而能達到這些要求的,毛鱗鳳角!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普洱茶行業的未來:

隔行如隔山,這山望著那山,滿地金山銀山,而其中的艱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每個行業都有人做得好,都有人做的不好,做的不好的人看做的不好的人,自然是暴利的,做的好的人看做的不好的人,自然不暴利,只有當你站在那個位置,才知道真實的樣子,只有真正拼搏於某個行業,才會甘苦自知!

普洱茶行業炒作是有的,但與其說炒作普洱茶,不如說是炒作人性。

炒房的賺了,大家都去炒房,前些年茅臺跌了,過年都買五糧液送禮,最近茅臺漲了,又狂追茅臺。普洱茶的老班章炒出新的價格,後面依然有一幫追隨者,無論茅臺也罷,冰島也罷,有的人是真的喜歡,也有人喝的是優越感。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但是,因為一個行業個別高價,就把整個行業貼上暴利的標籤,確實是有失公道。

暴利=信息不透明+壟斷,以往買茶貨比三家,如今渠道多樣,隨時可以買,網絡時代更是加劇了市場的透明,眾多網絡平臺,同樣的質量,只可能價格更低,誰也不會把客戶往外推,只會想方設法留住客戶。

普洱茶行業確實存在壟斷現象,茶葉的價格總會被炒出新天價,這是市場運作的必然,各行各業都存在,沒必要破口就罵。

人,追求好的東西沒錯,想喝名山更沒錯,看自己的經濟實力下手就好。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茶友買茶:

普洱茶再怎麼炒作,市場上,絕大部分消費者只認兩點,一是茶葉做的好,合口味;二是價格能接受。

這些人是普洱茶市場中最強壯的力量,他們是理性的,會關注老班章的春茶價格,也會談論拍賣行普洱茶創造的新奇蹟,因為他們真的喜歡普洱茶。

買茶的時候會考慮自己的真實需求,這一點難能可貴!

茶友選茶的時候,選擇真正的普洱茶,畢竟網絡上9.9包郵的老班章也很多,選擇自己喜歡的,根據經濟實力,選擇合適的就好。

2003-2019丨十六年普洱茶雜談


愛茶的人,茶是生活的必須品;不愛茶的人,茶再好也不會領情。

喝哪種茶,喝什麼價的茶,主動權在自己。

人生一場,短短几十年,喜歡就做,不喜歡就過,想那麼多幹啥!

外界的喧囂,捧一杯茶,放過自己吧!

共勉!

文章來源於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

(資料來源:網絡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識,請關注新茶媒,關注刀哥說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