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有地的失業農民:回鄉後發現村裡人都搞起了養殖,種地反而會被認為是“沒出息”

吾友大劉是一位農民工,在外地打拼多年之後,他在年初決定返鄉重新務農。對於返鄉後的生活,老劉充滿期待:多年打工,雖沒掙到太多錢,但也小有積蓄。過去種地是為了口糧,今後更多是為了樂趣。在家種種地,陪陪老人孩子,體驗辛棄疾筆下“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田園生活,豈不也是一件人生美事。

有地的失業農民:回鄉後發現村裡人都搞起了養殖,種地反而會被認為是“沒出息”

但回鄉後的大劉,很快發現想好好種地並不容易。原來這些年村裡很多人覺得種莊稼經濟上不划算,便紛紛在自家承包地裡建起了鴨舍、雞舍,搞起了養殖。大劉家擱荒的承包地夾在鴨舍和肉牛養殖場的中間,反而顯得很另類。

對於鴨舍、養殖場,大劉剛開始並沒在意。想著他們搞他們的養殖,自己種自己的莊稼,風馬牛不相及。時間長了卻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農村小規模養殖,衛生條件都不太好,一年四季蚊蟲野蠻滋生,夏天更是蒼蠅橫飛,密密麻麻的蒼蠅甚至能爬滿正在生長的玉米稈。而且,因為養鴨需要讓鴨舍保持一定的溫度,給鴨舍供暖也讓緊鄰的莊稼備受煎熬,更不用說因為養殖需要的飼料大多重金屬超標,附帶產生的汙染也讓大劉的莊稼地無精打采。

有地的失業農民:回鄉後發現村裡人都搞起了養殖,種地反而會被認為是“沒出息”

大劉想找鄰居理論一番,沒承想鄰居先來找到大劉,原來鄰居想租大劉家的承包地擴大養殖場的規模。可大劉對土地有一番特別的感情,並不願意出租土地。心有不滿的鄰居忍不住挖苦大劉死腦筋:放著好好的租金不要,反而想著種地,真沒出息。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願意種地怎麼反而成了沒出息的事呢?委屈的大劉找到在鎮裡工作的朋友訴苦,並向朋友詢問把農田改為養殖場是否合法。朋友沒有回答大劉的問題,反而問大劉種莊稼、搞養殖哪個收益高。然後不等大劉問答,朋友就接著說,種莊稼千篇一律,不僅沒有新意,也難致富,搞養殖雖然有點汙染,但畢竟收益高,規模大了還可以申請國家補貼,有領導來視察了,看到一片片養殖場,也會誇地方領導工作有思路、有想法。這都是種莊稼帶不來的好處呀!

可種莊稼就沒有好處了嗎?大劉心裡想不通,也難以反駁朋友的話,只好怏怏而歸。大劉邊走邊想,過去覺得相比在家種地,外面的世界不簡單,可如今卻發現,回家種地也變得不那麼容易。

(讀者 關曉海)

《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粉絲信箱】開通啦!如果你對社會熱點有敏銳的感知力;如果你關注民生話題,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將你的聲音與態度凝結成文字,隨時給《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投稿!粉絲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

有地的失業農民:回鄉後發現村裡人都搞起了養殖,種地反而會被認為是“沒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