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隔壁那小誰”的生活經歷,她看不慣哥嫂啃老的樣子,受不了強勢了一輩子的媽媽在嫂子面前卑微的像個保姆。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女孩應該插手孃家媽和哥嫂的相處嗎?

“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

我今年24歲,畢業一年了,因為從小比較戀家,所以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優先選擇了回老家找工作。當時我媽就說:“你回來工作,我這輩子就有依靠了,女兒才是媽媽的小棉襖。”我聽了這話,心裡更是感覺到自己肩膀上責任的重要。

說一下我家裡的情況。我爸在我15歲那年工傷去世,留下一筆補助,還有剛考上高中的我和讀大學的我哥。雖說補助可以讓我們一家三口安穩度日,但我媽說不能因為我爸走了,我們這個家就塌了,所以她開了一家小超市,並提前給我哥買好了婚房,因為在同一個小區,所以能互相照應。

我媽做生意很有一套,雖說是小本買賣,但是我媽經營得風生水起,每個月能給老家的爺爺一筆生活費,當時爺爺是和大伯生活在一起,前年去世。我哥結婚也是完全靠我媽開超市賺的錢,據說我爸那筆補助花了不到一半,其餘的還存著。聽說我嫂子本不想嫁給我哥,因為我媽寡居,怕以後難相處,最後不知我哥是怎麼說服她的。

“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

當時我還在讀大學,我媽就一直在小超市做飯吃飯,哥嫂晚上下了班也去超市吃飽再回自己家。後來嫂子懷孕,我媽僱了一個人幫忙看店,她每天下午去我哥樓上給做好飯,然後再回店裡。孩子出生之後,我媽給請了月嫂,一邊是店,一邊是孩子,最後我媽義無反顧的把店轉讓出去,安心在家帶孩子。

嫂子在孩子5個月的時候就恢復上班了,一直是我媽帶著孩子生活。我媽在哥嫂那邊住著,這樣比較方便照顧孩子,我畢業後也住在哥嫂這邊,因為吃飯方便。但是最近一年的朝夕相處,讓我對哥嫂越來越不滿了。

先說一下家務分配方面。我媽一個人帶孩子,中午都是簡單吃點,晚上我下班比較早,我看孩子我媽做飯,嫂子回家先吃飯,然後才陪孩子玩一會兒,我媽匆忙吃幾口,就要給孩子洗澡講故事哄睡覺,嫂子就一個人玩手機,連碗都不肯洗,我心疼我哥工作一天辛苦,所以都是我搶著洗碗。

“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

再說一下花銷方面。我隔幾天會買些水果,不是隻買蘋果一類,就是比較貴的,比較應季的水果,都會不間斷的買過去,不是隻給孩子,而是全家一起吃。每次我買,我媽都會開心地說又給她省錢了,因為平時家裡的蔬菜水果肉都是我媽買,就連水電暖都是我媽交。

最近嫂子唸叨自己朋友家的孩子已經開始上早教了,我媽讓我帶著她和孩子去家附近的早教中心看了一下,一節課就要300多,雖然不知道孩子能學到什麼,但看到孩子很高興,我媽就一次性交了半年的學費。回家跟嫂子一說,嫂子卻不是很滿意,一會兒說那個品牌不好,一會兒說價格太便宜。

我媽聽了以後也有點自責自己的衝動,跟嫂子解釋說:“都怪我沒了解清楚,明天去看看能不能退,再去你說的那個店看看。”我嫂子這才從鼻子裡哼了一聲。我其實特別知道我媽當時為什麼衝動報名,她就怕自己報名晚了,被我嫂子抱怨小氣,不捨得給孩子花錢。

最讓人生氣的是我哥的態度,我嫂子在家不做家務、不帶孩子,甚至不對孩子花一分錢,他居然並不覺得反常,有時候也會跟著我嫂子說我媽幾句,比如:“媽你得轉變觀念,我覺得我媳婦說的對。”是啊,你媳婦說的都對,但是你媳婦生了孩子兩年了,還跟小女孩似的,因為她一天苦也沒受。

“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

那天我實在忍不住,跟我哥抱怨說:“哥,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咱媽手裡的錢就那個超市的轉讓費,也沒有多少,她養老金一個月不到兩千,你們這麼個花法,可很快就見底了。咱媽畢竟年紀大了,自己也要留點錢傍身啊。”

我哥卻無所謂的說:“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養孫子是應該的,咱媽留著錢早晚也是我的,反正到不了你手裡,況且咱爸那錢還大沒動呢,年紀大了要那麼多錢,怎麼比得上兒孫繞膝的快樂?”我沒有看到我媽多麼快樂,只看到她的辛苦,我還想多說幾句,我哥反問我:“是咱媽讓你說我的?”我說:“不是,咱媽沒有說過,是我看不過去。”

這也是讓我不明白的地方,從年輕就精明能幹的我媽,在這件事情上明顯是出力不討好的付出,可她沒有抱怨過,生怕孫子受委屈,她的辛苦付出我是看在眼裡的。我哥卻說:“咱媽都沒抱怨,你就別說了,這話讓你嫂子聽到可不高興。”我聽了這話就更不舒服了,房子是我媽買的,怎麼我還不能說話了?

“你和嫂子都賺錢,為啥讓咱媽養孩子”“不養孫子難道養女兒”

事事兒有話說:

這家的兒子兒媳確實有啃老的嫌疑,仗著自己母親手裡有點小錢,所以就任意壓榨,連老人手裡的養老錢都算計上。這姑娘不明白為什麼媽媽對嫂子那麼軟弱,可家庭成員之間不是講應不應該,而是講愛不愛。這個母親心甘情願為兒孫付出,這和兒媳是否乖順沒有關係。

換個角度講,很多家庭矛盾的產生,正是因為家裡事情的參與人太多。比如這個案例中的“我”,就是典型的站在母親角度上思考的小姑子,她認為自己的母親受了委屈,認為哥嫂啃老不知足,但她卻沒有認識到媽媽的快樂和滿足,就像她哥哥說的,她如果繼續在家庭問題上插手,很有可能造成家庭矛盾,尤其是激化婆媳矛盾。

同理心是個很難得的東西,相信這個姑娘結婚以後,也希望自己的婆婆給帶孩子,幫做家務,給生活費,甚至叫囂著“我年輕時候婆婆不幫忙,老了也別找我養老”。但這件事情是自己母親在做,她就會覺得自己親媽受了委屈,如果嫂子“膽敢”不養老,還會被她指著脊樑骨指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