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三城同創”進行時|呼和浩特:讓環境更美好 讓城市更宜居

驅車駛過呼和塔拉大街,沿呼和浩特到武川縣的舊公路,一路爬向山頂。沿途所見,大青山就像是被打翻了的“調色板”,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即使在深秋,山坡上依舊有綠色點綴。

矗立山頂,首府的美景盡收眼底。一直以來,我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讓首府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淨,群眾生活更美好。

打造綠色生態屏障

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59%,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02%,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72天,劣五類水體消除任務全面完成……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好山水田林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百姓提供良好生態環境的最普惠民生福祉……問起呼和浩特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常來萬通路上的北山公園鍛鍊的張平光老人不假思索便給出了答案:首府環境改善了,越來越綠了,晨練的人也多了。

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每個呼和浩特人的夢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如何讓城市融入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綠色溢滿城市?如何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呼和浩特一直在努力探索、大膽實踐——

規劃興建綠色生態屏障、全面保護溼地、河湖全面“掛長”、設立生態保護紅線、鐵腕治汙改善空氣質量……近年來,呼和浩特紮實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首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努力打造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徐徐涼風中,大青山前坡上,綠色的松柏、修長的楊樹挺直了腰身,抖動著綠色的希望,這得益於近年來呼和浩特實施的攬山入城戰略。

作為首府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的大青山,曾經由於私採濫挖等人為因素及自然原因,導致植被嚴重破壞。為此,我市全面停止了大青山山脈呼和浩特市境內礦山企業勘查、開發建設活動,並實施了大青山前坡綜合整治工程,打造了烏素圖森林公園、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周邊景觀、雅瑪圖森林公園等10餘處精品景區,在城市北部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沙隔離帶和生態安全屏障。在這裡,山峰、森林、草原交相輝映,每到假日,諸多市民都會相聚於此,既鍛鍊了身體又欣賞到了迷人的景色。

此外,在城市綠化建設上,我市構建了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5級城市綠化體系,打造綠色城市。同時,為凸顯城市生態文明景觀,呼和浩特市還圍繞大黑河、環城水系等進行水文化主題設施建設,逐步形成景觀優美、生態良好、文化豐富的水生態環境。

如今,呼和浩特市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萬公頃,覆蓋率40.02%;建成區綠地面積9607公頃,綠地率36.95%;公園綠地面積4千公頃,其中公園40個,遊園208處,廣場綠地19處,人均綠地面積19.46平方米。

與此同時,我市還積極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圍繞到2022年前全市新增綠化面積250萬畝的目標任務,紮實推進“九大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多元投入機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生態產業,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生態先行。這在首府也有著獨特優勢。塞外青城藍天白雲,青山環繞,美不勝收。若是輔以乾淨整潔、特色鮮明的村莊環境,那必能將生態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讓村居環境更美好。

走進位於城市不遠處賽罕區榆林鎮河南村,“髒亂差”的舊模樣沒有了,村裡處處透著新顏。剛剛豐收了的田地,映襯著湛藍的天空、平坦的村道、挺拔的楊樹和富有特色的農家小院,共同構成了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

“現在我們住的是寬敞舒適的房子,寬闊的公共場地上,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家門口就是水泥路,喝的是乾淨的自來水,還有去年新改造的水沖廁所……”談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村民姚改花深有感觸。這些年,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大力整治下,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善,垃圾裝進了垃圾箱,生活汙水排入了排水溝。“除了環境整治外,村裡也會組織各種宣傳,村民講衛生的意識不斷增強。家鄉美了,看著舒服,大家都高興。”河南村第一書記蘇依勒說。

補齊環境短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

清水河縣曾是自治區級貧困縣。近些年,該縣開展大規模生態造林,發展林果產業,並創立起品牌,開發鄉村生態旅遊,將農民利益緊緊聯結到林果產業鏈上,昔日不起眼的“小野果”正成為帶動鄉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村民吃上了生態飯、旅遊飯,每年來這裡參觀度假的遊客絡繹不絕。清水河縣也形成了生態休閒、旅遊觀光、餐飲、採摘為一體的產業鏈,讓生態綠色產業更興旺,老百姓生活更美好。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讓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借力“生態+”,逐夢“綠富美”,讓產業鏈串聯致富鏈,顯然,呼和浩特的綠色崛起,不僅是一條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更是一條生態惠民富民之路。

(記者 劉軍)

“三城同创”进行时|呼和浩特:让环境更美好 让城市更宜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