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毫無疑問,《廢都》是照著《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方向和氣勢去寫的。一開場就氣度不凡,西京城裡出了怪事,廢土中開出四朵奇花,應該是隱喻書中的四個女人,哪四個呢?唐宛兒、牛月清、柳月、阿燦最有可能;緊接著更怪的事情出現了,西京城上空驚現四個太陽,全城的人都沒了影子,這四個太陽,應該就是隱喻莊之蝶、阮知非、汪希眠、龔靖元這四大名人了。在主要情節還未開始前假借神話傳說,烘托出全書格局和氣象,像極了《紅樓夢》的開篇。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莊之蝶這個主角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看得出來賈平凹對他傾愛有加,不肯讓他輕易露面,而是先通過他人之口,反覆傳頌和神化這個主角,這和賈寶玉的登場也相似。其實,莊之蝶在小說的第一句話中就登場了,只是作者偏偏不透露他的名字,非得濃墨重彩地在前面做足了文章調足了胃口,讓女主角和其他配角們到齊了,這才讓莊之蝶粉墨登場,從此,所有的角色和事件都圍繞主角展開,莊之蝶是《廢都》的絕對靈魂人物,他就是西京城裡行將被廢掉的皇帝,是廢都裡的廢帝。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開篇之後,小說很快就有條不紊地進入了繁雜、細密的世俗生活,這是《廢都》最見功力的地方,也是最能體現它和《紅樓夢》、《金瓶梅》一脈相承的地方。小說人物眾多,枝節蔓延,卻一一道來,亂中有序。小說的基調是現實主義,那些花裡胡哨的現代小說技法幾乎一樣都沒有,通篇都是白描和對話,但話裡有話,有味道,那些民間俚語、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坊間歌謠更是點綴其間,五味雜陳象一缸醃鹹菜,雖然還不及《紅樓夢》那樣能在文學藝術之外還兼有百科全書的功能,但也在很多地方體現了所謂“不厭其煩的實證主義精神”。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賈老師好像不屬於頂聰明的那類作家,但正是某種憨實造就了他的耐心、綿密和厚重,《廢都》提供了一種看似原原本本、渾然一體的人物群體的生活,一路講下來,好像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當然,其實作者是用了技巧,而且是大技巧,才能讓眾多人物、事件雜而不亂,讓眾多小的支流穩妥地向終點匯聚。小說快結束時,終於出現了“廢都”二字。其實我倒盼著一次也不要出現,因為通篇早就瀰漫著“廢”和“都”的氣息。故事在喧囂中開始,一步步走向衰敗和悲涼,結尾處,莊之蝶靠在火車站的座位上,仰著頭,一張舊報紙蓋在臉上。一個實實在在的、沒有任何虛化的尾聲,但已悲在其中,空在其中。

《廢都》:賈平凹,二十多年後重讀,不再注重那隱晦的圈圈框框

對世俗的深入關注和精確臨摹,既是一種文學態度,也是一種藝術能力,恐怕也是小說這門藝術所必須要面對的一座大山,這裡講的“世俗”,沒有絲毫日常意義上的貶義,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現實”,它無所不包,充滿機巧,但從不急於示人,只等有耐心的小說家去細細挖掘,它幾乎就是小說的母體,小說靈魂的另一幅面孔,甚至是靈魂本身。當然,這部皇皇鉅著也有著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整部作品中時時出現的“此處刪除XXX個字”,真的希望,在以後的版本中,將這些剔除,那就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