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说《白鹿原》的开头为什么要写白嘉轩娶了七个老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名师巨典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呕心沥血之作,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书讲述了白鹿原村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矛盾纠葛,反映了宗法家族制度和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和政治斗争中的坚守和颓废。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小说一开头就写主人公白嘉轩娶了七个老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先,小说这样写马上就把我们带入宗法家族制的故事背景。白嘉轩为什么在老婆一个接着一个死掉后还不死心?他并不是好色之徒,相反,他行事光明磊落,常怀仁义之心。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想繁衍下一代,保证白家一族的兴盛。


其次,小说这样开头,具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色彩。应该说,陈忠实那一代的作家,都难逃马尔克斯的魔咒。《白鹿原》开篇第一句是“白嘉轩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样的开头确实具有惊雷之效,算是开篇取巧,并为写白嘉轩做铺垫。

最后,《白鹿原》的主题是寻根。作者开头写了白嘉轩娶了七个老婆,不停留在以道德的人格追求为核心的文化之根,而是进一步更深刻的揭示出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白鹿原》粗野朴实的乡村习俗,透过白嘉轩锲而不舍地娶老婆,就立刻鲜活地体现出来。

总之,《白鹿原》这样的开头,既展示了小说的传奇魔幻色彩,又和小说的主人公、主题有暗合之处,可谓是一举三得。


烟斗的传说


长篇巨著 《白鹿原》开篇伊始即这样写道:“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当白嘉轩死了六房女人后,白嘉轩几乎绝望了,镇上的中医冷先生给他出主意说:“请个阴阳先生来看看吧,看看哪儿出了毛病。”就在白嘉轩出门去请阴阳先生时,他在白鹿原上发现了那块让他转运的宝地。

陈忠实为什么让白嘉轩连娶了七房女人,随着老先生的离去,其真实意图今已成谜。但据我个人揣测,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开篇即以此开头,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一个好的开头能让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和兴趣,陈忠实作为一位老练的作家,这点常识应该非常清楚。

二、以此来衬托男主角白嘉轩不是一般人,与后文的故事遥相呼应。

三、以此事衬托白嘉轩第七房女人也不是一般女人,而是白鹿原上白鹿精灵的化身。

四、白嘉轩连娶七房女人,六房怪异死去,作者以此暗示白氏家族将历经磨难,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五、白嘉轩能够娶七房女人,在清末民初的关中大地也属罕见,这也点出了白家在原上属于殷实富户,为白、鹿两家日后争雄留下了线索。

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想法,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民国年间那些事


白鹿原的开头独立成段,这样写到“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老婆”。可谓意蕴深长,陈忠实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为这部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这样写好处诸多。

一、揭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小说一开始就写白嘉轩娶了七个老婆,给人一种花花公子的印象,从这时起很多人也许就将白嘉轩人进行了定性。然而读过之后,我们才知道白嘉轩娶妻有一些被强迫的意思,只因为生不了儿子被他父亲白秉德逼着娶了一个又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观念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这种观念在今天虽然有改变但还是影响颇大。

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白老爷子宁愿不让白嘉轩为他守孝,也要必须去把五姨太娶回来,白家的香火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儿断了,白老爷子的做法反映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的观念,这样写就是深深地揭示传宗接代这样的观念。

二、反映传统男尊女卑

现在,男女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然而在当时绝对不是这样的,白鹿原的开头就深深的揭示了这一点。白鹿原的全篇故事以白家和鹿家为中心展开,他们是当地最大的两个家族,因此白嘉轩娶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续娶了七个老婆这也反应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可言,甚至可以说是沦为了生育工具。

白嘉轩娶妻也是命途多舛,第一个因年纪过小生育难产而死。二房三房索求无度,四房无疾而终,五房抑郁而终,第六个活在过去的恐惧里,活生生被吓死。第七个终于如愿以偿。但是从前六个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女性完全没有婚恋上的自由。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三、七房铺垫全文

和其他六个老婆相比,第七个来得显然不太一样,从他娶了第七个开始便开始转运了。白嘉轩将要拿粮食去找第七个老婆的时候。却在无意间发现了路边有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子,也就是仙草。

娶她时白嘉轩也不得不担心命运诅咒了,但这时候出现了他姐夫朱先生,打消了最后疑虑。在捡仙草的地方,冰天雪地里在土中刨出一株绿苗,朱先生说:仙草能带来白鹿,可以给白嘉轩转运。最终,白嘉轩不仅有了后代,而且当了族长,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一部小说的开头无疑很具有灵魂,很多伟大名著都是如此,白鹿原也不例外。白鹿原上的恩怨纠葛就从白嘉轩无子嗣开始,一部宏伟叙事史篇就此展开,让读者大呼过瘾。


微光人文


小说《白鹿原》开篇的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这句话是这部小说的点睛之笔。白嘉轩一生中真的娶过七房女人,这些女人的命运各有不同,他的前六房女人都在过门后不久死掉了,只有第七房女人仙草活了下来。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深刻的寓意。

1、突出了主人公白嘉轩的性格特征。

白嘉轩是这部小说里的重要人物,他是白鹿原白鹿两家的族长,是儒教思想坚决的践行者,他秉承“耕读传家”的家训,带领白鹿原上的村民从时代的巨大变迁和社会的动荡中一路走来,很好的完成了一个族长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他作为族长是非常称职的。

白嘉轩最大的特点是“腰杆子直、腰杆子硬”,无论在处理家庭事务还是在处理本族事务中,白嘉轩的这个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嘉轩一生娶过七房女人,社会上舆论相当多,他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但是他抗住了这些压力,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娶亲,这也是白嘉轩性格特征的生动体现。

2、为小说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增加了小说的悬念,同时提高了小说的可读性。在白嘉轩的七房女人中前六房女人有的是因为难产而死,有的是因为生病而死,有的是因为受到惊吓而死,在她们相继死去的过程中各种流言横行,这使得白嘉轩这个人物变得非常神秘,在无形中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白嘉轩的第七房女人仙草的出现彻底粉碎了那些传言。仙草不是寻常女子,她是白嘉轩的贤内助,她在很多大事上都帮助过白嘉轩,在仙草死的时候白嘉轩看到过白鹿,这样说来仙草与白鹿原上的白鹿有一些关联,她能够成为白嘉轩最后的女人不无道理。

3、揭露了男权社会男尊女卑,女人没有人权的社会现状。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代的故事,在那个历史时期我国百姓仍然受到封建思想余毒的迫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社会上占主导,男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娶很多女人,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活着,女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她们如果嫁到好人家就能过上好日子,否则她们的命运就会很凄惨。作者借助白嘉轩娶过七房女人的事情将这个社会现状表现出来,让人震惊,发人深省。

结语

《白鹿原》是一部史诗巨作,小说中的很多情节设计都别出心裁,很有深意,白嘉轩娶过七房女人同样如此。这样处理首先可以凸显出白嘉轩的性格特征,其次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最后作者通过这件事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远山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小说《白鹿原》的开头,为什么要写白嘉轩娶了七个老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防先阅读一下,小说《白鹿原》第一章的内容。

《白鹿原》第一章传递出来的信息。

第一:白嘉轩一生娶了七个女人,第一章里面,作者就比较简略的交代了前六位和白嘉轩的短暂婚姻,前面三位比较合乎常理,但是从第四位开始,关于白嘉轩的神奇之处就出现了,因为谣传白嘉轩的器物有严重的问题,没人经得起折腾,到第六位的时候,问题有点玄乎了,因为白嘉轩的第六位老婆看到了白嘉轩五位前妻的鬼魂,最终第六位也神魂颠倒,死的非常怪异。

大家读到这里,难免就会被这段话引起极大的兴趣,白嘉轩的第七位老婆是谁呢?他这个情况,怎么还能娶到老婆?所以,大家忍不住就要继续读下面的文章。

第二,白嘉轩作为白鹿村世家子弟,同时也是白鹿原有名的人物,他的娶妻过程非常曲折,从开始时讲究门当户对,再到不顾忌门户只见,最后直接发展成屈服于高价财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白家的积蓄也被逐渐消耗,从前面直接拿谷物聘礼,到后面需要卖牲畜才能支付彩礼,也为后来白嘉轩振兴家业埋下了伏笔。

第三,《白鹿原》记录年代,是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之间,在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变迁,比如朱先生去南方进行文化交流,黑娃打长工的雇主郭举人,再到白嘉轩时期,关中大面积种植罂粟,一直到白孝文当县长。

在这个时间段发生了很多事情,作者通过白嘉轩娶媳妇事件,简单直观的描述了当世的世态,白嘉轩媳妇的婆家有大户人家,有家道殷实的本分人,也有辛苦劳作的木匠,更有赌博赔光家底,企图上吊的赌徒,这就是当时社会民生的写照。

通过这一段描述,读者们内心就忍不住发问,那个时代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人们都是如何生活的?

第四,《白鹿原》是一部以白嘉轩一生事迹为主线,以白鹿村为载体,以白鹿原、关中、西安、全国为拓展点的小说,所以第一章文字以白嘉轩的娶妻生涯为引子,开始讲述白嘉轩如何击破世人谣言,如何在白、鹿两家的权利争斗中保证绝对的领袖地位,如何振兴白家产业,如何培养儿子,如何以自己对传统文化“仁”“义”的理解,教导本村乃至白鹿原的人。





所以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比较全面的影射出其他内容,在写作方向上面,就已经明确的告诉大家,故事发生的年代。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白鹿原》开篇这一句独立成段,带着浓郁的雄性色彩和性暗示,一下子吊起了读者胃口,而白嘉轩这个名字亦如《大宅门》里的白景琦一般,从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景琦一生四个女人,不分高低贵贱,可谓爱的轰轰烈烈;白嘉轩娶了七房老婆,涵盖东南西北,均死的凄凄惨惨……

1、 "视死如归"般的对传宗接代的执念

然而白嘉轩娶这七房女人,可不似白景琦那般纨绔弟子的情场艳史。而是逼不得已,不得不娶,直到完成"视死如归"的传宗接代。白老爷子白秉德临死前,一口气咽不下去,硬要白嘉轩同意不为他守孝,赶紧把五房娶回来,才安心的松了手,蹬了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家男人几代单崩儿,又都短寿,香火万不能在白嘉轩这儿断了。就这样老爷子死后两个月五房就过门了,然后是六房,七房…..

同《白鹿原》传宗接代的故事一样血腥的是莫言的《娃》,书中张拳已有三个女儿,不顾国家"计划生育"的严令,拒不结扎,不上环,视死让妻子怀上第四胎。"谁要敢绝我张拳的后,我就跟谁拼命!"一语成箴,张拳之妻保胎心切竟然跳河,结果在卫生队的夺命追捕下,最终体力耗尽而死。

在传宗接代的紧箍咒下,女人难免沦为生育的工具。低下的医疗水平更无法给予生命基本的保障,男人和女人都像是走火入魔的信徒,为了延续香火,酿成一个个血的悲剧。

2、 七房女人,七种旧时代女子的婚恋写照

我们再来看看白嘉轩这七房女人,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嘉轩娶头一房才16岁,女子难产而死。二房三房都是在交欢这件事上索求无度,一个患痨病,一个吐血身亡。第四房有一点性冷淡的味道,对白嘉轩不拒绝也不接近,不做声的就突然患病不治身亡。这四房女人都去了,白嘉轩落得个不人不鬼的名声,远近女子无人敢嫁。白老爷子也不再管什么门当户对了,只要愿意收下聘礼,肯嫁女儿的就行。这一来更是坐实了白嘉轩命硬克妻的传闻,第五房对房事极度恐惧,求饶不成,被白嘉轩强要之后,不足一年郁郁终了。白嘉轩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问题,"他甚至开始真的怀疑自己那个东西里头流出的货是否有毒,偷偷把那货抖落到猪食里观察猪吃了以后的动静,共计三次,猪的活动毫无异常。"第六房更是带着一把锋利的剪刀就洞房了,本以为冷先生一副白日解读药可以换得长久安生,结果胡氏夜夜噩梦,总想着前五房来索她性命,最终也被吓死了。至此,白嘉轩这扑朔迷离的婚史已经铺垫的差不多,只等不惧流言蜚语,主动扯掉腰带和棒槌的仙草,打破白嘉轩命硬的魔咒。

我们可以看到在旧时代背景下,女子没有选择夫婿的权利,压抑的性欲与对流言迷信的恐惧缠裹着她们的身心灵,女子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容器,爱与惧都留给了死亡的结局。而仙草如同旧社会女子的反叛者,她既知恩图,顺从家人嫁给白嘉轩,又显出赤裸裸的爱欲和信任,这才是解救白嘉轩于苦海,陪伴他走下去的对的人。

3、 只要愿意,娶他个十七八房也可以

其实陈忠实设计这个开头的重点不在于娶几房,而在于揭露旧社会盲目于传宗接代,为了生子,"不懈努力"地娶妻的弊病。只要作者愿意娶他个十七八房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那样就太丧心病狂了,作者一定也于心不忍。

当然"七"这个数字在古今中外一直都有着很神奇的地位。在西方,基督教经典《圣经》尤为强调"七"这个数字,上帝六天创造万物,第七天休息定为"安息日"。所以我们常能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见到"七",如七个小矮人,蓝胡子与他的七个妻子等等。在我国更不必说,像七夕,七仙女等等。在心理学上,"七"被称为"不可思议数",大多数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七,超过七个就容易产生遗忘。所以笔者更愿意相信作者为白嘉轩安排七个老婆是无意而为之。

都说好事多磨,白嘉轩娶仙草,家族转运,府中添丁,一部鸿篇巨制的小说故事正式展开。就让我们带着千千万万个和"七"有关得美丽想象,一起走进陈忠实的白鹿原吧。(一往文学作者杨柳)


一往文学


《白鹿原》可以说是一部经典之作,陈忠实先生把那个年代陕西关中地方的浓厚风情和地主阶级最后的呐喊刻画的淋漓尽致。

小说开篇就是一句“白嘉轩一生引以为傲的就是娶了七个老婆”,这样的写法。

首先是为了开篇布局 吸引观众,七个老婆,在当时财大气粗的地主里面,也属罕见了,更何况作者把白嘉轩前留个老婆的死法学的光怪陆离,用简单的笔墨营造了神秘的色彩,这让读者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下去。

第二,是阐述了那个时期,贫富差距,社会的不平等,白嘉轩可以一娶再娶,同时也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女人命运的低贱,死掉一个娶一个,连着六个,女人的死无足轻重却成就了白嘉轩传奇一生中更传奇的婚姻生活。这是无比悲催的。

第三,白嘉轩最后得到仙草,并为之生下三儿一女,子嗣繁衍。前期的铺垫更好的为以后的白嘉轩后代如何生活思想如何进步,孝文孝武孝义黑娃和白灵为主要线索,铺写开来,包括小娥的惨死,都无不是在刻画白嘉轩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的一种表达方法。

神读《白鹿原》,会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不愧是一部传奇巨作。


二头


在《白鹿原》的开头第一句就是:“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陈忠实为什么这么写,的确是大有深意。

在白嘉轩的七个中,除了仙草给他生了儿女,其他的女人似乎都没有活过一年,且都死得千奇百怪,在现实生活中如此集中的将灾难和意外落在一个男人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情。

那么,陈忠实这么写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首先就是要强调白嘉轩作为白鹿原上的大户人家,为了传宗接代所作的努力,这种努力陈忠实在小说的开篇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比如写到白嘉轩与这七个女人的房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生殖的需要,也是作者在暗示的一种隐线:人的生生不息才是白鹿原的生机,白鹿原上的后来所有的争斗都围绕着这一目的在展开。

在白嘉轩的母亲口中,“女人,就是糊窗户的纸,破了烂了,撕掉再糊一层。没有后代,家有万贯也都是别人的。”

由是而观,女人在白鹿原上就是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地位极其低下。

白鹿上的女人命运田小娥是个典型的悲剧代表。

她在郭举人的眼里是个用下体来泡枣养生的器材;在鹿子霖的手中是打击白嘉轩的工具和借机诱奸的对象;更因为黑娃的革命行为,被村民扒了裤子,满足了村民借机偷窥的变态心理,等等。

实际上,在此类涉及中国乡土现实社会的小说中,为了夸张地表达人物的内心需求,往往会放大一些故事情节来描写是很常见的手法。

在《白鹿原》中,白嘉轩为了生儿育女维持白家的家运,娶7个老婆根本算不得事,所以,在陈忠实的笔下白嘉轩对这个事情是引以为“豪壮”的事情。

类似陈忠实的这类手法,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也有。

《活着》中,主人公福贵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生来就是富贵命,即便是上个学也是长工背着去背着回,但小说却让福贵在坎坷的一生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包括他的因饿久了忽然吃了一顿饱饭被撑死的儿子。


名师巨典


这样的写法叫做单刀直入,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引人入胜了。《白鹿原》小说开头第一段,只有一句堪称惊世骇俗的话: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当中,很重视异象。因为,按照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社会的运行,如果被突如其来的异常现象无端打破的话,往往就预示着要有大事发生了。



白嘉轩是白鹿原上的头面人物,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他的婚姻生活如此不同凡响,其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那些女人们的命运如何?白嘉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心中的这一系列的疑问,自然会促使满怀狐疑的读者读下去。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立意高远。很明显,他有意为大家呈现一幅西北农耕社会生生不息的宏大画卷。其中,着力点放在了饮食男女。通过白嘉轩的命运起伏,以及那七位女子的喜怒哀乐,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略显遥远的时代。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开头时的谜底也被一一揭开,而后续的谜团却不住地纷至沓来。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如此这般,简直让读者欲罢不能了。


其实,这样的安排,并不算新奇。比如《三国演义》这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也是这样引入情节的。想必,大家还记得在第一回中出现的那条大青蛇吧?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


从表面上看,大青蛇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下,却是十分贴合的。可见,大青蛇的一闪而过,与陈忠实后续描写白嘉轩的前几位妻子人生遭遇的寥寥数笔,都是整部小说的重要铺垫。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许有些厌烦我的唠叨了吧?那就赶紧找来《白鹿原》读读好啦。


俚言杂谈


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品,是他用来垫棺材板的作品,发表之后很快就获得茅盾文学奖。被评论家白烨称之为:代表新中国五十年来文坛最全思考、最美收获的作品。我几乎隔几年都会重新翻阅一次,每次读都有很大的震撼。


小说的开头我都会背诵了,是这样一句话:后来白嘉轩回忆自己的一生,最引以为豪壮的就是他接连娶了七个老婆。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当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刚进入中国,成为一代人的偶像。这个开头明显是模仿的马尔克斯的风格,以一种回忆的腔调进入小说的氛围。

这一句话如果你仔细品味的话,就可以有很多内容在里面。首先交代,故事的主人翁:白嘉轩是一个特别生猛的人物,连续娶了七个老婆;接下来又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为什么要娶七个老婆呢?你读了这第一句话,就有兴趣接着读下面的内容了,算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文章接下来就详细叙述白嘉轩娶这七个老婆的具体过程,又是做铺垫:主人翁白嘉轩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出身于什么样的环境,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是什么样的,白鹿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最后一群人的故事都在这里上演。就像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初见贾母进大观园一样,各色人等就从这里登场了。就像一根线一样,后面扯出来一个魔幻的大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有了苏明玉的命运,有什么的世界观,和我们当下有什么关系。就这样层层递进。

白嘉轩为什么要执意一直娶老婆下去?死了一个再娶一个,不惜耗费巨大的家产,甚至卖房子卖地还要继续娶。甚至他的父亲病逝都不歇着,母亲干起这些事儿来更加的果断和麻利,毫不犹豫。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层意思一出来,就是凸显了一个时代的特质。也是为接下来的故事在铺垫。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明白了,这里讲述的肯定是过去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群人的故事。


总之,这样的开头虽然显得特别粗鄙生猛,但是也为接下来跌宕起伏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氛围铺垫了。就是这群猛人,看他们能整出什么样的动静来吧!给初读这本书的人一个这样的印象已经够了,已经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开头了。陈忠实为了写出这句话,尝试了无数次,应该说这个开始还是蛮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