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奥内戈湖滩区的战斗

1943年3月26日夜,苏联红军第111独立滑雪步兵营的一个侦察群,在执行远程奔袭任务中遭德军伏击损失惨重。第二天凌晨,一个连的增援部队接到命令后马上出发,掩护侦察群撤退。

当天气温低至零下24度,增援连队却只用了70分钟便完成了16公里的路程到达战场。面对红军增援部队呼啸而来的“雪地步兵战车”,德军完全被面前的景象吓懵了。有人站起来转身就跑,马上就被机枪扫倒;有人向扑来的战车疯狂射击,却发现子弹对于战车毫无杀伤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车迎面撞来,从自己身上无情地碾过。面对这种不对等的“装甲部队”,德军步兵最后不得不选择撤退,红军侦察群终于获救。

这场小型战斗真实发生于苏联奥内戈湖滩区。按照当时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即使是装备履带式车辆的部队,想完成16公里的战斗行军起码也得4个小时。可是前往支援的红军连队是如何做到70分钟就赶到战场的呢?原来这个连队不是普通的装甲部队,而是隶属于红军第4战斗雪橇营(BASB),这个营装备了两种最适合雪地作战的车辆——自动装甲雪橇

。支援连队正是乘坐了11辆NKL-26和4辆RF-8装甲自动雪橇,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战场,拯救了侦察群。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描绘NKL-26战斗场面的油画

自动雪橇

自动雪橇可以说是苏联特有的一种轻型车辆,它的诞生地自然也在俄国。

1909年,在基辅的著名飞机设计师西科斯基(十月革命后移居美国,创建了著名的西科斯基飞行器公司)为了进行飞机发动机试验,将发动机连同螺旋桨外挂到了一个安装了座舱的雪橇后面。这个偶然创造的简陋试验品,宣告了自动雪橇的诞生。

像俄国这种高纬度国家气候条件恶劣,再加上辽阔的国土欠缺完善公路铁路交通系统,西科斯基发明的自动雪橇的价值逐渐被认识。随后在1912年,俄国开始根据西科斯基的设计生产自动雪橇,主要是民间用于在交通恶劣的地区运送物质。

真正发现自动雪橇在战争中的价值,是1939年的苏芬战争。战争爆发后,苏联人发现他们庞大的装甲部队面对零下20-40的低温,在遍布芬兰的森林、丘陵、湖泊以及沼泽地形下,简直寸步难行。在芬兰人因地制宜的战术下,苏军损失惨重,光是师一级部队被成建制歼灭的就达5个。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苏芬战争中被伏击的苏军装甲部队

在苏联最终“惨胜”的这场战争中,自动雪橇是苏军装备中不多的一抹亮色,但凡有自动雪橇参与的战斗,苏军都没败过。当时苏军大量征用民间自动雪橇,用于尖兵突击、武装巡逻和军事运输。例如苏军应对芬兰军队的伏击,会在大部队先头派出12-13名配备自动雪橇的尖兵,来对付芬兰的“猎杀队”。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来去如风的芬兰雪橇猎杀队

NKL-26装甲自动雪橇

虽说苏军认识到了自动雪橇的价值,可是由于这种小型装备优先等级不够,一直拖到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也没一种正式的军用自动雪橇大批量装备部队。

1941年12月,“莫斯科保卫战”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苏军开始展开反攻。在反攻中负责穿插、侦察、渗透的大多数是滑雪部队,这样的部队火力与防御力都很差,很容易遭到德军的反冲击甚至反包围。到了这时,苏军高层才想到自动雪橇这种提高滑雪部队火力、防御力与机动性的武器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普通滑雪部队缺乏重装备

1942年下半年,最经典的重型装甲自动雪橇NKL-26终于定型。NKL-26采用全封闭箱型木质结构,前面是驾驶舱,后面是车长/载员舱,舱门在左侧。车体四周安装了4具以弹簧独立悬挂的滑撬,并且前后两组滑撬可以实现差动转向(是不是感觉像独立悬挂的四驱车)。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这个模型清晰地展示了NKL-26的各个细节

动力装置是一台M-11星型活塞发动机,M-11可谓是一代名机,总生产量达到了10万台,成为当年很多名机的动力,如波利卡波夫Po-2教练机、雅克-12、米格-8……甚至我国的初教5、初教6原型机。设计师为这款发动机配备了一幅直径2.35米的木质螺旋桨,一起外挂在尾部的发动机支架上。

该车的油箱在车体内部,加满油的话,按25-35公里时速可以跑160公里。作为战斗雪橇,武器靠的是车顶上的一挺带防盾的7.62毫米DT机枪,由车长操纵,通过机枪架可以做300度环向射击。此外作为装甲雪橇,在车体正面以60度斜角安装了一块1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能够抵御7.92毫米以下枪弹和迫击炮炮弹破片。至于其他方向的防护,只能靠木质车体和车上人员的战斗意志啦。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NKL-26的内部挂满了弹鼓

NKL-26装甲自动雪橇的使用

装甲自动雪橇虽然机动灵活,但是装甲薄弱、火力有限,因此苏军主要将其用于战场侦察、武装巡逻和穿插追击。任务特性决定了其部队规模较小,最大的单位是战斗雪橇营(BASB)。每营下辖4个连,一共装备50多辆装甲自动雪橇,大部分是重型的NKL-26,此外是轻型的RF-8。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武装巡逻中的NKL-26分队

战斗雪橇营一般不会单独作战,而是同步兵、炮兵等部队混编。营部更像是一个管理机构而非指挥机构,实际使用中往往是拆分成连排一级部队来执行任务。例如执行武装巡逻任务时,1个装备4架自动雪橇的雪橇排,要在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4-6个间距10-12公里的据点间巡逻,来保护大部队侧翼和后方安全。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NKL-26可以像坦克一样搭载战斗步兵

优秀的武器

通过NKL-26在战争中的表现,最适合它发挥威力的战场是冰封的湖区、河流和海岸地区。在这些地区,战斗雪橇营利用NKL-26的高通过性和高机动性,战斗力甚至比装备了sd.kfz251轮履装甲车的德军装甲掷弹兵还要强。

虽然NKL-26表现突出,但是仍有许多弱点,比如不具备坑坑洼洼的越野能力、行程短、螺旋桨易损坏等等,尤其是过于脆弱的“体质”决定了其无法执行一线战斗任务。但是就像现在装备的快速突击车,NKL-26是根据特定战场环境发明的一种优秀武器,能有效地执行其他兵种不能承担的任务,注定是苏联红军的一段传奇。

冰天雪地中呼啸而来的它让德军绝望——苏联NKL-26装甲自动雪橇

博物馆中现存的NKL-26实物

喜欢看我文章的大佬们,请点这里关注一下就不会迷路啦#保持进攻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