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文中,作者提到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将孩子们抄写的古诗不记名贴在墙上,家长每人手中拿着五张贴纸,认为哪幅古诗作品写得好,就在上面贴一张。哪个孩子得到的贴纸最多,就会受到奖励。

有个叫洋洋的孩子得到的票数很多,最后,他和另一个同学的票数定格在最高,一样多。这时洋洋惊喜地发现妈妈手里还有最后一张贴纸,但妈妈却径直往那个同学的作品走去。洋洋着急地拉着妈妈的手,拼命示意妈妈将票投给他。

妈妈犹豫了一下,就将贴纸交给了洋洋,让他自己去投这一票。经过激烈地内心挣扎,洋洋憋着泪水,还是将这一票投给了同学。

这时,作者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是个睿智的妈妈。因为她摸着洋洋的头,说了这样一句话:“凭实力能赢确实值得高兴,但是,能接受失败也一样很棒。”

你能反驳这句话吗?不能。这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说法,谁也挑不出它的错。因此,所有人都会心安理得地认为,孩子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学会了谦让,这是个很大的收获。

这件事非常有意思,对家长而言是个很大的考验。自己孩子的票数和别人一样多,她手中握着最关键的一票,应该怎么做?

虽然作品上没有写上名字,但到了这最后关头,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众目睽睽之下,你将如何抉择?把票投给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让人觉得太自私?可是,把票投给同学,对自己的孩子又是否公平?

于是,这位妈妈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来投出这最后一票。虽然看上去很公平,但由于妈妈之前曾往同学的作品走去,做出过一个带倾向性的选择,这就给了洋洋一个很强烈的暗示。

同样处于众目睽睽之下的洋洋,又接受到妈妈暗示的信息,在他心里,他是明白妈妈的想法的,妈妈并不支持他投自己一票。于是,经过一番挣扎,他最终还是将票投给了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洋洋是个性格很敏感的孩子。很会察言观色的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妈妈的情绪反应,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也要努力去迎合妈妈的期望。

在这件事中,虽然孩子输了,但妈妈赢了。因为无论孩子将手中的票投给谁,她都会得到“教子有方”的称赞。唯一没人在意的是,孩子的内心经历了什么。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什么是输赢?

输赢就是,在比赛中,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如果实力胜人一筹,则赢得光明正大;如果技不如人,输了也心服口服。

这就是比赛的真正含义和所要遵循的规则。无论什么样的比赛,都不存在谦让一说。靠别人的谦让赢得的比赛,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文中的洋洋妈妈混淆了概念。这件事的本质不是输与赢的问题,而是一个人能不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为自己投上一票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中,充满着对自私的忌讳。谦让从来都是美德,而考虑自身利益的行为,往往会被划入自私自利之列。

因此,家长在那种情况下,很难顶住公然“徇私”的压力,将票投给自己的孩子。是的,那篇文章下面就有人留言,称赞洋洋妈妈没有徇私。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不要自私”是一句世代相传的教育千百万儿童的常用语。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许多家长就会为了面子,强迫孩子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或不经同意便将他们的心爱之物送给别人。如果孩子不依,通常还会面临一句灵魂拷问:“你怎么那么自私?”

相信这样的童年记忆很多人都有过,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自己的行为侵犯了孩子的权益。

在《为自己的人》这本书中,作者弗洛姆写道:有人会说,“不要自私”的意义是,教育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要考虑他人,要关心别人。但事实上,它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它意味着为了权威而放弃自己的愿望,它还意味着“不要爱你自己”、“不要成为你自己”,而使你自己服从于某些比你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不要自私”成了抑制人格自由发展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但是,只有尊重一个人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他才能认识到爱自己和爱他人是不可分离的,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人。

没有一种人的概念是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

在洋洋这件事中,他手中握有关键性的一票,出于自愿的原则,他有权利投给任何一个同学的作品,包括他自己。但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妈妈的暗示让他无法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投票,他委屈的泪水表明了他的违心和混乱。他让出的不是一次赢的机会,而是丧失了表达自我的信心。

儿童正处于人格完善的进程中,妈妈最后那句似是而非的鸡汤,更会加重他内心的无依无靠和无所适从。他会为自己想赢的念头感到羞耻,会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是错误的,爱自己也是错的。

他不知道应该将自己置于何地,只能压抑扭曲自己的天性,去迎合妈妈,迎合这个世界。

一个连自己都没有能力爱的人,又如何能真正学会爱别人,学会为他人着想?

如果洋洋妈妈能这样跟孩子说上一句:“你可以将贴纸贴到到任何一幅你认为优秀的作品上,包括你自己的。”孩子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当他知道自己是被关注和接纳的,当他从妈妈那里接受到了充分的爱和肯定,那时,他才能从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中解放出来,做出真正符合孩子本性的决定。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心理学的所有学派都承认童年时期的重要性,认为父母们应在孩子的幼年时对他们保持一种宽容、满足和不苛求的态度。这一时期的任何压抑都会造成成年时的精神病态。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在与儿童的相处过程中,成年人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儿童有关的一切,把儿童视为一件心里空无一物,有待他人填塞的东西。

一旦儿童有任何行为偏离了成人的方式,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必须马上加以纠正。

人们往往急于用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要求儿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以自己为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聪明与愚蠢。

但是,当我们批评孩子自私的时候,何尝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为了自己的颜面和虚荣?当我们评价孩子行为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带着成年人的偏见和优越感?

有一次,嫂子过生,我们一大家人在外面吃饭。当一盘海鲜水果沙拉被摆上桌之后,女儿将里面的生鱼片全部拣到她的小盘子里去了。

我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急忙制止她。但女儿置若罔闻,还将小盘子藏在她身后,生怕别人拿了去。

她外婆又苦口婆心地教她不要这么自私,讲了好一通道理,她还是不为所动。

嫂子说女儿还小,不要管她。我索性不去理她,但心里想着,回家之后一定要好好教育教育她才行。

过了好大一会儿,等所有人都吃得差不多了,女儿端着小盘子站了起来。她围着桌子走了一圈,把生鱼片给每个人碗里都夹了一片,给了嫂子两片,因为她是寿星。

女儿自己一片都没吃。所有人都笑了,原来,她从未想过独占,只是想跟我们做这个分配食物的游戏而已。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既惭愧又感动,既汗颜又欣慰。虽然在心中早已认定她的行为是自私的,但我庆幸自己没有急于采取鲁莽的行为,庆幸自己给了女儿足够的时间,让她有机会展现了她作为孩子的纯善美好。

当我们被世俗的眼光,世俗的言论,世俗的观念牢牢束缚住之后,那种真实和纯洁,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

只有蹲下来,才能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摒弃心中的成见,才能解读孩子柔软的内心;只有不去时时刻刻想着“教育”,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如果我们还能被孩子的童心所打动,不以纯粹的知识和道德来衡量他们,不以灌输教育鸡汤为己任,那么,我们才可能找回那颗失落已久的赤子之心。

你崇尚的教育“鸡汤”,可能正在扼杀孩子的本性

作者简介:文叶儿,富书专栏作者;以我手写我心,愿做一个墨香女子,在书本和文字的熏陶下,于尘世中获得一份安静和从容,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