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34個員工,6400萬的年銷售額,一家日本木工廠靠“木之道”做到了

秋山木工,世界上最小,名氣卻最大的公司。無數人的心靈都被它的“木之道”精神所震撼,並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是一種企業精神、一種員工信仰,更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工匠精神。

34個員工,6400萬的年銷售額,一家日本木工廠靠“木之道”做到了

普通讀者對秋山木工比較好奇的地方,大約三處。首先,1971年成立的秋山公司,經過48年的發展,仍然是一個小公司,小到什麼程度?只有34名員工。第二,雖然人少,年銷售額卻有10億日元(約6400萬元人民幣)。第三,雖是小公司,卻被日本皇家指定特供傢俱,據說他們純手工打造的傢俱壽命超過200年。

其實,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仍然是小公司,這並不算什麼新聞;小公司年銷售額10億日元,甚至超過這個數字的,也不在少數。但是,小公司卻具有世界級影響力,恐怕就只有秋山木工一個。

34個員工,6400萬的年銷售額,一家日本木工廠靠“木之道”做到了

秋山木工的知名度,不是花錢打廣告包裝出來的,即便幾千萬的年利潤都投進入,也不夠大平臺的廣告費。它能有如此大的品牌知名度,主要是把人做好,進而作好工作,這就是最好的廣告。

把人作好,主要體現在秋山木工的企業精神:木之道。秋山公司從上到下,包括創始人秋山利輝,剛入門的學徒,全部服從並踐行“木之道”精神,這已經成為了企業信仰,轉化為每個員工的心性,乃至成為員工的日常言談舉止,都非常符合企業精神及要求。

秋山木工看得見的廣告,也就是一套工裝。該工裝的特別之處在於,胸前用小字綴上公司和員工全名,後背上則綴有“木之道”三個大字。無論學徒還是工匠,不僅穿著制服工作,也穿著制服坐公交車。

34個員工,6400萬的年銷售額,一家日本木工廠靠“木之道”做到了

因為制服上有企業名稱和自己的名字,所以員工會非常注意自己的儀容和舉止。為了不讓別人看到懶散的態度,自然而然會緊張起來,也會挺直腰板,保持正確的姿勢,即使在公交車中也絲毫不能馬虎。背後的“木之道”和繡在胸前的公司名稱和姓名,都在隨時提醒員工約束自己。

木之道是什麼?它是秋山木工的企業精神,更是成為一流匠人的“為人之道”。秋山木工創立13年後的一個晚上,40歲的創始人秋山利輝仍然在苦苦思索如何培養一流人才,經過徹夜難眠的思考,終於形成今天看到的《匠人須知30條》。

秋山利輝在長年累月的木工實踐中,發現一個規律

凡是對人熱情的木匠,手上活也不錯;而對人不耐煩的木匠,手上活也很一般。能否成為一流的匠人,取決於人性而不是技術,如果你的心是一流的,那麼經過努力,技術絕對可以成為一流。

因此,無論是匡正員工言行舉止的《匠人須知30條》,還是“木之道”, 都非常

注重心性磨練,只要能進入秋山木工的大門的員工,都會進步、成長與成才。這也就是為什麼秋山木工要延續學徒制,並規定“一年見習,四年學徒,三年工匠”,從生活習慣到匠人心性,再到技術,當完全具備了一個一流匠人的所有素質後,才算合格。

34個員工,6400萬的年銷售額,一家日本木工廠靠“木之道”做到了

顯而易見,秋山公司並不求大求快發展,它追求的是從內到外成為最強的,始終圍繞成長的主題,遵循“木之道”,不離不棄,不忘初心,由此在企業內部形成了系統且具體的方法,如:

1.每天的總結報告制度。報告中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記錄。前輩看完後,會在報告上寫評語,通過這種文字交流,員工就能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當一本工作報告寫完後,寄給家人或恩師,請他們在報告書上寫下想說的話再寄回來。然後可以通過報告集體朗讀會的形式,讓員工明白有很多人支持自己,有了感激感恩,就會朝一流匠人更進一步。

2.每天背三遍《匠人須知30條》。當員工遇到困難和突發事件時,就會不自覺地參照30條去應對,大部分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從而完成超出客戶預期的產品。

3. 秋山木工面試與挑選員工也相當嚴格。在進入秋山前,不僅面試本人,也會面試父母,具體方式就是和父母進行至少3小時的長談,既瞭解到孩子方方面面及心性,也要聽到父母堅決培養孩子的決心,才給出最終的錄用通知。

4. 進入秋山後,見習者及學徒需要面對的,首先是10條嚴苛的規定,合則留,不合則去。

例如——

▶首先要進行正確而完整的自我介紹,包括未來想幹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說不清楚者,不予留用;

▶為了下定成為工匠的決心,見習者、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光頭;

▶禁止使用手機,只能書信來往;

▶一年中,只能在八月盂蘭盆節和正月假期見到家人,其他時間即便父母來了,也不能見;

▶禁止談戀愛;

▶早晨從晨跑開始;

▶大家一起做飯,禁止挑食;

▶工作前先做各種大掃除,磨礪歸零心態……

諸如此類嚴格的規定,目的無非一個,就是致志於成為匠人和大師的道路上,不斷磨礪自己,挑戰自己,不放鬆,心無旁騖,專心精進,振作精神,培養團隊集體意識,實現最後的目標。

34個員工,6400萬的年銷售額,一家日本木工廠靠“木之道”做到了

我在文章 中,曾經提到,日本建築師有一種專找自己麻煩的本領,才造成了他們總能獨闢蹊徑衝上領域高峰的本領。

所以,他們的成功,一方面是不斷挑戰自我的鑽研與磨礪,另一方面是內心深處真正服膺於發展之道、強大之道,向強者看齊,不做作不偷懶不人情世故,真刀真槍幹活,最終實現戰後迅速崛起的神話。像秋山利輝等老一輩日本匠人、大師,通常都有這種精神頭。

回到本文,揭示秋山木工的發展之道,真的很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員工能夠成長成才,企業就能發展壯大。然而,說總比寫容易,寫總比做容易,如何能夠“知行合一”,說到做到,始終不渝地踐行工匠精神與發展之道,將是每個人、每個企業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關鍵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