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34个员工,6400万的年销售额,一家日本木工厂靠“木之道”做到了

秋山木工,世界上最小,名气却最大的公司。无数人的心灵都被它的“木之道”精神所震撼,并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是一种企业精神、一种员工信仰,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工匠精神。

34个员工,6400万的年销售额,一家日本木工厂靠“木之道”做到了

普通读者对秋山木工比较好奇的地方,大约三处。首先,1971年成立的秋山公司,经过48年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小公司,小到什么程度?只有34名员工。第二,虽然人少,年销售额却有10亿日元(约6400万元人民币)。第三,虽是小公司,却被日本皇家指定特供家具,据说他们纯手工打造的家具寿命超过200年。

其实,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仍然是小公司,这并不算什么新闻;小公司年销售额10亿日元,甚至超过这个数字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小公司却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恐怕就只有秋山木工一个。

34个员工,6400万的年销售额,一家日本木工厂靠“木之道”做到了

秋山木工的知名度,不是花钱打广告包装出来的,即便几千万的年利润都投进入,也不够大平台的广告费。它能有如此大的品牌知名度,主要是把人做好,进而作好工作,这就是最好的广告。

把人作好,主要体现在秋山木工的企业精神:木之道。秋山公司从上到下,包括创始人秋山利辉,刚入门的学徒,全部服从并践行“木之道”精神,这已经成为了企业信仰,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心性,乃至成为员工的日常言谈举止,都非常符合企业精神及要求。

秋山木工看得见的广告,也就是一套工装。该工装的特别之处在于,胸前用小字缀上公司和员工全名,后背上则缀有“木之道”三个大字。无论学徒还是工匠,不仅穿着制服工作,也穿着制服坐公交车。

34个员工,6400万的年销售额,一家日本木工厂靠“木之道”做到了

因为制服上有企业名称和自己的名字,所以员工会非常注意自己的仪容和举止。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懒散的态度,自然而然会紧张起来,也会挺直腰板,保持正确的姿势,即使在公交车中也丝毫不能马虎。背后的“木之道”和绣在胸前的公司名称和姓名,都在随时提醒员工约束自己。

木之道是什么?它是秋山木工的企业精神,更是成为一流匠人的“为人之道”。秋山木工创立13年后的一个晚上,40岁的创始人秋山利辉仍然在苦苦思索如何培养一流人才,经过彻夜难眠的思考,终于形成今天看到的《匠人须知30条》。

秋山利辉在长年累月的木工实践中,发现一个规律

凡是对人热情的木匠,手上活也不错;而对人不耐烦的木匠,手上活也很一般。能否成为一流的匠人,取决于人性而不是技术,如果你的心是一流的,那么经过努力,技术绝对可以成为一流。

因此,无论是匡正员工言行举止的《匠人须知30条》,还是“木之道”, 都非常

注重心性磨练,只要能进入秋山木工的大门的员工,都会进步、成长与成才。这也就是为什么秋山木工要延续学徒制,并规定“一年见习,四年学徒,三年工匠”,从生活习惯到匠人心性,再到技术,当完全具备了一个一流匠人的所有素质后,才算合格。

34个员工,6400万的年销售额,一家日本木工厂靠“木之道”做到了

显而易见,秋山公司并不求大求快发展,它追求的是从内到外成为最强的,始终围绕成长的主题,遵循“木之道”,不离不弃,不忘初心,由此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系统且具体的方法,如:

1.每天的总结报告制度。报告中有成功的记录,也有失败的记录。前辈看完后,会在报告上写评语,通过这种文字交流,员工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当一本工作报告写完后,寄给家人或恩师,请他们在报告书上写下想说的话再寄回来。然后可以通过报告集体朗读会的形式,让员工明白有很多人支持自己,有了感激感恩,就会朝一流匠人更进一步。

2.每天背三遍《匠人须知30条》。当员工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时,就会不自觉地参照30条去应对,大部分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从而完成超出客户预期的产品。

3. 秋山木工面试与挑选员工也相当严格。在进入秋山前,不仅面试本人,也会面试父母,具体方式就是和父母进行至少3小时的长谈,既了解到孩子方方面面及心性,也要听到父母坚决培养孩子的决心,才给出最终的录用通知。

4. 进入秋山后,见习者及学徒需要面对的,首先是10条严苛的规定,合则留,不合则去。

例如——

▶首先要进行正确而完整的自我介绍,包括未来想干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说不清楚者,不予留用;

▶为了下定成为工匠的决心,见习者、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

▶禁止使用手机,只能书信来往;

▶一年中,只能在八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见到家人,其他时间即便父母来了,也不能见;

▶禁止谈恋爱;

▶早晨从晨跑开始;

▶大家一起做饭,禁止挑食;

▶工作前先做各种大扫除,磨砺归零心态……

诸如此类严格的规定,目的无非一个,就是致志于成为匠人和大师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挑战自己,不放松,心无旁骛,专心精进,振作精神,培养团队集体意识,实现最后的目标。

34个员工,6400万的年销售额,一家日本木工厂靠“木之道”做到了

我在文章 中,曾经提到,日本建筑师有一种专找自己麻烦的本领,才造成了他们总能独辟蹊径冲上领域高峰的本领。

所以,他们的成功,一方面是不断挑战自我的钻研与磨砺,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真正服膺于发展之道、强大之道,向强者看齐,不做作不偷懒不人情世故,真刀真枪干活,最终实现战后迅速崛起的神话。像秋山利辉等老一辈日本匠人、大师,通常都有这种精神头。

回到本文,揭示秋山木工的发展之道,真的很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员工能够成长成才,企业就能发展壮大。然而,说总比写容易,写总比做容易,如何能够“知行合一”,说到做到,始终不渝地践行工匠精神与发展之道,将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关键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