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如何避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文|中醫李知行

發現孩子有說謊的行為,家長會變得非常慌亂,一時不知如何處理。這是孩子一個新的成長階段,隨著年齡增大,孩子懂得越來越多,開始有意說謊。我們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謊言的背後是孩子的心理原因,還有家長教育方式的不當。

如何避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孩子到四五歲時,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除了主意更多,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學會了說謊。這讓家長們擔憂不已,不知道如何糾正這個問題,對待孩子的謊言,家長們要有一顆平和的心態。試想一下,在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也騙過自己的父母?其實有時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沒有壞心。不同的家長對待的方式不一樣,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正確地對待謊言,千萬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懲罰孩子,這樣只會讓他們以後說更多的謊言。

倩倩和恆恆是一對姐弟,趁著媽媽不注意,他們偷拿了儲錢罐的兩塊錢,倩倩帶著弟弟去買棒棒糖。媽媽看到後問:“你們哪來的錢呢?誰讓你們買糖的,不是告訴你們不許吃糖嗎?”兩個小傢伙商量好告訴媽媽這是撿來的,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媽媽看出了他們的心虛,講明要誠實,又是一頓指責和逼問。後來恆恆大哭起來:“媽媽我錯了,我們偷拿了家裡的錢,我想吃棒棒糖!”孩子的理由很簡單,家長是否習慣了這種強硬的態度呢?值得我們深思。

如何避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孩子們都不喜歡媽媽指著鼻子質問自己。孩子有一顆很敏感的心,所以他們會很在意父母對自己的態度,當感受到了不滿,孩子會努力達到父母的期望值,但實際情況不盡如人意時,孩子就會想到掩飾,想到撒謊。一般父母發現後,會有一連串的質問,孩子被嚇到,更不敢說出實情。其實孩子是渴望父母理解的,雖然自己闖了禍,不過他並非故意,家長的態度決定他今後是否會繼續說謊。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說謊時孩子是怎樣的心理。首先是缺乏安全感。小孩子有所求非常正常,如何回應是關鍵。當他想要一個東西時,父母沒有回應,孩子可能為了得到這個東西說謊。父母沒有告訴他為什麼不能買,怎樣能通過自己努力獲得,說謊是他們內心的不安所致。其次是家長給孩子造成了恐懼。在孩子犯錯時,沒有得到善待和引導,只會批評孩子,甚至是逼問和懲罰,他們心生恐懼,以後會變本加厲,生怕自己做錯,一心想著迎合父母。

孩子說謊不可怕,關鍵的是家長怎麼去對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只是想保護自己,所以無需驚慌,讓自己平靜下來,先有良好的情緒,找對方法。

如何避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一、不要直接懲罰孩子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說謊,一定會非常憤怒,有的家長會直接責罰孩子,或者狠狠地打罵孩子,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的小心靈會受到傷害,在他們撒謊的時候,他自然不會喜歡和父母傾訴,而且孩子會學會找理由,因為他們想避免懲罰,若再次撒謊,乾脆就不承認了。這樣事情只會更嚴重,所以家長別急於指責孩子,先讓他承認錯誤,告訴孩子誠實的重要性,之後再和孩子分析問題。

二、給孩子理解和引導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幫助,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愛。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即使是他有意搞破壞,也沒有必要給他多大的教訓。畢竟孩子還小,他又怎能做出很可惡的事情呢?只是不想讓家長怪自己罷了。所以我們要先問出真相,接著要告訴孩子,這並不是問題,記得以後要愛護它們,只要不說謊就好。也許孩子還會調皮地說一句:“這個玩具不結實,下次要多留心了。”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何避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三、家長要做到言而有信

教育孩子要誠信,但是家長做不到,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信任,他會習慣了說話不算話。如果經常這親,形成習慣,以後真的很難改了。不管人前人後,家長都要做榜樣,誠實做人,做不到的事不要許諾。家長坦坦蕩蕩的,那麼孩子還會撒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