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编者按:子洲县是国定贫困县,全县有88个贫困村4.86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大、量广、程度深。2014年以来,子洲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退耕还林、林业产业、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护林员等项目实施上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果农的腰包越来越鼓,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双赢目标。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绿染山川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生态建设扮靓乡村

种下致富果 荒山变“银行”

记者魏丽娟 通讯员裴高原

天天渐渐寒冷,在子洲县的黄土山峁间,不时有果农聚集在一起,原来是子洲县林业局聘请的核桃专家来了,专家现场教学修剪技术,受到老乡的热烈欢迎。

从2014年,全县核桃、苹果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到现在,拥有核桃30万亩,苹果21.8万亩,子洲林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群众的认可。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发展林果产业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游客尽享采摘乐趣 张行摄

生态脆弱、产业乏力是子洲贫困的“病灶”。2014年以来,子洲县立足用生态的理念发展产业,用发展的办法建设生态,创新提出了山区农业现代化,走“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路子,统筹抓好产业体系、生产条件、组织体系、农民技能、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现代化,在贫瘠的山壑间建起了“绿色银行”,让子洲由“十年九旱没收成”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花果山”。

子洲县抓住第二轮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县的建设机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3.95万亩,优先满足贫困村、贫困户需求,已享受退耕还林农户平均增加收入6700元。该县大力发展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山地核桃产业,探索形成“党支部+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多元模式,用足用活“产业精准扶贫工具包”,按照每户5000元标准,扶持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核桃成为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之一。

果树易栽难管理。子洲县采取“保姆式”管护,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对全县果园进行拉网式全面管护,助推全县果园提质增效;健全落实县级领导包抓帮扶工作机制,每名县级领导带头包抓一个果园;乡镇党政领导、人大主席、副书记每人包抓一处集中连片果园示范点;每个示范点挂牌管理、责任到人、列出包抓的具体事项,年终一次性考核兑现。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培训核桃栽培技术

为把农民培育成果业专家,子洲县各乡镇成立产业技术服务队,由乡镇人大主任或副书记担任专职队长,负责乡镇果园管护提升工作,成为果树管护的行家里手。今年,该县林业局聘用9名山西核桃技术能手,蹲点18个乡镇进行核桃修剪、管理等技能培训,共计培训2679人次,惠及4500多户农民。

“通过此次培训发现,全县核桃树生长良好,成活率高,2014年和2015年栽植的核桃树已进入初果期,但群众修剪积极性仍待提高,结果期核桃树后续修剪较滞后,树形稍乱……”这几天,聘请来的专家王金中、史根生对修剪培训进行了总结,逐个乡镇明确问题,并提出建议,这是子洲县林业部门重抓农民培训的一个缩影。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核桃示范基地

林果产业已经成为子洲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也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已累计带动44565名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子洲县果农人均纯收入预计增加1600元,4430名贫困人口参与果园建设,实现劳务收入1320万元。“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美好梦想已经在子洲的山峁间“生根开花”。

贫困户享受生态建设“红利”

本报记者 魏丽娟

“以前,山光秃秃的,如今都种满了绿油油的核桃树,一亩地每年能产500斤核桃干果,收入增加了,家乡变美了,心情更好了。”何家集镇阳坪村农民乔怀年种植了40多亩核桃,过上了幸福生活。

生态改善是子洲人民的梦想,现在更成为脱贫致富的法宝。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林草盖坡洼

子洲县造林保存面积84万亩,2019年,造林绿化3.4万亩,其中新建核桃2万亩,全县林业产值达到5亿元。子洲县畅通生态脱贫通道,让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享受到更多红利;借助“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平台,依托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使全县核桃面积达到30万亩,为产业脱贫奠定基础;实施低产核桃改造1万亩,发放生态效益补偿基金917.09万元,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共惠及贫困户11100户、贫困人口34679人,目前,已完成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到户工作。

按照《子洲县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要求,该县聘用生态护林员213名,根据各乡镇生态护林员巡山管护情况,将工资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护林员。截至目前,共拨付工资114.8万元。鉴于生态护林员野外工作的特殊性,子洲县为每名生态护林员购买了240元的意外伤害商业险,共计78240元,保障了生态护林员的人身安全。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义务植树参与度高

子洲县按照“五个一批”工程要求,北方塬林场、佛殿堂生态公园等开放单位提供公益性岗位21个,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与收入问题,又增强了佛殿堂生态公园等重点区域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安排10个标段,吸纳贫困人口200人次参与季节性造林,人均收入4500元。

同时,子洲县建设扶贫开发示范点1个、科技示范点5个,在贫困户中培养核桃管理技术能手10名,10个贫困村开展绿色家园建设工程,73个贫困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一处处景点就是脱贫的希望,一片片绿荫就是农民的“银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正在子洲生态扶贫的实践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张安:"当上护林员,我脱贫了“

本报记者魏丽娟 通讯员李浩

冬季时节,天干物燥。11月15日清晨,子洲县三川口镇后米脂沟村生态护林员张安,带上红袖章,穿上胶鞋,骑上摩托,踏上了一天的巡山之路。

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张安便成了4000多亩林地的“守护神”,全村未发生一次较大火灾。

张安曾经是该村的贫困户,妻子和两个儿子因病导致全家生活困难,55岁的张安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17年,经过推荐、评议等程序后,张安成为该村护林员,负责封山禁牧、防火等工作。

子洲:生态扶贫好处多

护林员上传巡山情况

“我特别感谢和珍惜大家给我的机会,绝不能让村子失火。”张安介绍说,他每月巡山22天,从沟口到村尾,村里山高坡陡,大多数要靠步行,可他却不觉得辛苦。“这两年,所有山头我都走了很多遍,练就了一身爬山下沟的本领。”张安说。

当上护林员之前,张安是有20多年烟龄的烟民,如今他戒了烟。“干一行,爱一行,咱是护林员,绝不能带头违反规定。”张安说。

春冬季节天气干燥,是张安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山坡下面是草,上面是林地,今年春季巡山的时候,我看见对面的寨山冒烟,赶紧叫来5个人,最后用铁锹铲土灭了火。像这种‘不见人、见冒烟’的情况冬春最多,巡山可要仔细了。”两年来,张安处理过8次防火灭火事件,封山禁牧教育3次,在他的教育和行动下,村民也自发地加入到防火护林中来。

2017年年底,张安脱贫了。“生态护林员每月工资600元,年终每个月奖励200元,一年收入9600元。而且不影响自己务农,虽然比别人忙一些,但很值得。”张安告诉记者,他还栽种了10多亩苹果,20多亩玉米、洋芋和豆子,去年收入近3万元。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了我,我一定当好护林员,守好这片林。”张安热爱护林员的工作,他的巡山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今年,子洲县试点“林管通”平台,笔记本改为手机记录,“这软件能拍照记录,可方便了。”张安欣喜地说。

张安是子洲县213名生态护林员中的一员,按照政策,护林员选用优先倾斜贫困村贫困户,所以护林员也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一个好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