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武山縣河東村:“後進村”變“後勁村”的密碼

初冬,溼冷的空氣籠罩著楊河。午後的暖陽明晃晃地灑落下來,給這裡平添了幾分難得的溫暖。

走進武山縣楊河鎮河東村,只見水泥道路乾淨整潔,老人孩子在村文化廣場健身娛樂……一片安寧祥和的景象。

然而,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村班子不團結、內耗嚴重,戰鬥力、凝聚力不強,不能正常開展工作……

很難想象,就是這樣一個出了名的“後進村”,如何經歷鳳凰涅槃般的變化,變身為“後勁村”,完成破繭成蝶。

對好“症”,才能下好“藥”。楊河鎮黨委書記王想成告訴記者答案:今年初,楊河鎮給河東村“會診”,專門整治軟弱渙散黨支部,優化調整了村“兩委”班子,村班子成員“大換血”,工作作風也有了新變化,村民對村幹部信任了,村支部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

班子完善好了,發揮作用是關鍵。調整後的河東村村支書兼村主任楊雙有對記者說:“只要黨組織有力,工作肯定能抓上去。”

上任伊始,楊雙有和村幹部從整治村容村貌入手,從解決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抓起,辦實事、辦好事,先後給35戶群眾通上了自來水,硬化了農作物晾曬場和6戶貧困戶院落,搭建了柴草堆放場,修建了小花園,拆除了塌房爛院12戶1075平方米……

一件件實事好事,不僅掃除了制約村莊發展的障礙,更讓村民重拾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河東村的變化,群眾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現在村班子政治覺悟高了,服務意識強了,辦事方便多了。”村“兩委”班子工作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評,村民對村班子滿意率明顯提升。

72歲的留守老人張迎成愛好收集根雕、異石。前幾年,他從禮縣淘得一塊石頭,有人花1000多元求購,他都無動於衷。今年,他卻把這塊石頭無償捐贈給了村委會。

“與我的命相比,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張迎成說,“我今年突發疾病,多虧了村幹部把我送到縣中醫院,又轉送到市上的醫院,才保住了我的命。”

“有這麼好的村班子,我們老百姓也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張迎成告訴記者,“我還有許多盆景,準備捐獻給村委會。”

今年80歲的低保戶何堂娃作出了她人生的又一重要決定:將1萬元轉交給村委會,希望自己“百年”後村委會照看著殯埋了。

“政府給我修了房子,還隔三差五派人照看我,送煤、送米、送衣服,好得很啊!”何堂娃告訴記者,“今年村委會又給大家辦了許多好事,我把自己的身後事託付給村上,我也就放心了。楊書記他們值得我們信賴。”

“像張迎成、何堂娃等許多村民對村委會的信任,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支持。我們要依託優勢把產業抓起來,不僅讓村民富起來,更讓村子強起來。”談起下一步的發展,楊雙有滿懷信心。

“河東村能有這麼大的變化,是村幹部思發展、謀發展的結果,是村幹部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的結果。”看到河東村發生的許多變化,包片的楊河鎮武裝部部長張明明高興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