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說說風雲那些事

10年前的今天

2009年11月27日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對外發布

風雲二號E星實現太空漂移

成功接替風雲二號C星

這是中國靜止氣象衛星史上

首次成功實現了雙星位置交換、業務接替

說說風雲那些事

▲風雲二號E星示意圖

今天

小太梳理10個詞

帶你瞭解風雲

No.1

緣起

說說風雲那些事

1969年1月29日,周總理在接見中央氣象局代表時就強調指出:“應該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氣象火箭也要搞。”周恩來總理這番話,揭開了中國氣象衛星的序幕。

三年後的1972年2月25日,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致函各國外交部長,通報表決結果,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是中國在世界氣象組織中唯一的代表,恢復了我國的合法席位。同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

1977年11月,國防科委根據黨中央相關文件精神,在上海召開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會議正式上報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自此,中國的氣象衛星工程研製隊伍開始系統地建立起來。

No.2

亮相

說說風雲那些事

1988年9月7日,我國啟用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風雲系列衛星正式亮相太空。

這次發射既是風雲系列首顆進入太空的衛星,也是長征四號甲運載火箭的首飛,還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公開亮相。

No.3

曲折

說說風雲那些事

“風雲”立項後的20多年裡,中國氣象衛星之路,坎坷而心酸。

我國第一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升空僅僅39天之後,就結束了短暫的“生命”。

1990年9月3日,風雲一號B星入軌沒多久就出現異常,在經過75天的天地大營救後恢復正常,但壽命大打折扣。

1994年4月7日,風雲二號01星在發射前的模擬測試中發生嚴重的失火事故,01星就此夭折。

1997年6月5日,風雲二號A星發射因天氣原因被迫中止,5天后,經過精心準備、嚴密組織,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但衛星在軌運行3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故障,每天只能間歇性工作6到8小時,衛星最終沒有實現業務化。

No.4

爭氣

說說風雲那些事

1999年5月10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轟炸後的第二天,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在那個滿是陰霾的時局下,這顆衛星被國人稱為“爭氣星”,銘刻在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上。

這顆“爭氣星”也是風雲之戰的第一個翻身仗。

No.5

跨越



說說風雲那些事

陰霾散去,“風雲”駛入快車道。

隨著一顆顆風雲的成功發射和順利運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NO.6

換代



說說風雲那些事

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屬於同一類,都是極軌衛星;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是同一類,屬於靜止軌道衛星。

目前風雲三號衛星已全面取代風雲一號衛星,風雲二號亦正在被風雲四號取代。待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組網成功,風雲二號也將正式結束它的歷史使命,帶著功勳與榮耀走進中國航天的“明星堂”。

NO.7

變臉

說說風雲那些事

2017年9月25日至9月28日,微信啟動頁背景中的地球圖片從非洲大陸上空視角,變化為了中國上空。

替換原圖片的,正是由中國“風雲四號”衛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而原圖片本身也來頭不小,是NASA在全球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

照片短暫更換的背後,是一段中國科研界的奮鬥歷程,見證中國氣象衛星從跟跑到領跑的突破。

NO.8

精準

說說風雲那些事

風雲衛星讓我們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除此之外,風雲家族正在惠及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即便是遠在非洲的熱帶氣旋,也將第一時間被這雙“天眼”監測到……

NO.9

面孔

說說風雲那些事

2018年6月5日,年近9旬的“兩彈一星”元勳、風雲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導發射,見證風雲二號的收官之戰。

“我作為風雲二號衛星的工程總師,還是要到一線來。這是我應當去幹的事。”孫家棟說。

我國的風雲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代到二代迅速發展,得益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國家、人民的全力託舉,也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接力奉獻、為夢拼搏。

NO.10

未來

說說風雲那些事

2019年6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風雲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氣象合作推介會上,中國風雲衛星技術能力進步速度之快,讓國際上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領域許多知名專家在讚歎不已。

期待並相信,我們一定能見證風雲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作者 | 太空團隊
編輯 | 桑 戰、賀盛鵬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