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暴亂重創港餐飲業:經營困難堪比非典期,多隻餐飲港股盈轉虧

香港暴亂重創飲食業,多隻餐飲港股經營狀況受衝擊。

近日,多家香港餐飲上市公司紛紛發佈截至今年9月底的半年報(4月1日至9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首灃控股(01703.HK)、大快活集團(00052.HK)、翠華集團(01314.HK)、大家樂集團(00341.HK)、富臨集團(01443.HK)等多隻港股年中財報利潤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11月29日,翠華集團公佈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集團整體收益同比下跌6.4%至8.38億港元,期內錄得4540萬港元虧損,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447萬港元,由盈轉虧。該集團主要經營餐飲和食品銷售,截至2019年9月底,總共擁有84家餐廳(包括合營企業),其中在香港擁有41家。

暴乱重创港餐饮业:经营困难堪比非典期,多只餐饮港股盈转亏

2019年6月7日,香港翠華茶餐廳夜景。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對於虧損的原因,翠華集團解釋“此乃收益大幅下跌以及營運成本(包括食材及人力成本)持續上漲所致”。該集團表示,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香港一直面對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人民幣貶值及消費氣氛轉弱外,到港旅客數目亦大幅下降,加上大部分餐廳因香港近期發生的社會活動而臨時改變或縮短營業時間甚或關店,該等不利因素對香港整個零售及餐飲業的業務及財務表現構成嚴重影響。

另外多隻餐飲港股也同樣沒有逃離由盈轉虧的命運。截至今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富臨集團收益同比下跌約15.1%至10.84億港元,主要由於香港地區收益下跌所致,期內整體錄得虧損約63.8百萬港元,而2018年同期則盈利12.7百萬港元。

大家樂集團亦於報告期內股東應占溢利同比減少34.5%至1.50億港元,主要由於市場環境充滿挑戰,香港業務收入增長減弱;大快活集團股東溢利也同比減少43.1%至573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為1.007億港元,撇開採用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利潤也仍同比大幅減少29.4%,主要因為租金及工資成本持續上升、市場消費氣氛偏弱。

首灃控股有限公司虧損則進一步擴大,期內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約42.5百萬港元,而去年同期約28.5百萬港元,增加49.3%。首灃控股稱,面對過去數月的艱困業務狀況及環境,本集團同比收益較去年同期下跌,為四年來首見。

餐飲港股財報“難看”,均提到了香港“修例風波”帶來的持續暴亂。根據香港政府數據,今年第三季度香港食肆總收益價值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 11.7%,錄得自2003年第二季沙士(非典)爆發以來最大的按年跌幅。訪港旅客半年來持續急跌,八月及九月份旅客人數按年跌幅有39%及34%之甚,打擊沉重。本地社會事件對餐飲業務構成了嚴重干擾。

10月29日,李嘉誠基金會亦稱,目前香港飲食業經營困難,較沙士(非典)時更嚴峻,除整體營業額大跌三成,兩個月間約200家食肆結業及遣散員工。

這並非危言聳聽。近日香港網絡流傳的一封彩福婚宴集團內部信件稱,11月至12月全體員工減薪5%。據港媒報道,若按市場薪金推算,減薪5%意味著涉及員工每月工資減少600港元至逾千元不等,香港工聯會飲食業職工總會擔心今次有連鎖飲食集團宣佈減薪,會引發骨牌效應造成減薪潮。香港餐飲業界希望儘快平息暴亂,否則全港將有1500間酒樓食肆倒閉。

為解飽受打擊的香港飲食業燃眉之急,財團參與“派錢救火”。10月份,李嘉誠基金會宣佈捐資10億港元支持香港中小企業,其中動用2億元支持飲食業,合資格的中小型食肆每間可獲6萬港元“應急錢”,款項預期於11月底前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