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对如何让最低收购价政策在购销存环节惠农利农的几点思考

中央储备粮黄冈直属库有限公司 王佩勇 周微

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自2015年以来,国内粮食生产获得连年丰收,国家为了调控粮食市场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在粮食主产省份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适时启动,给收购价格起到托底保障,在引导粮食种植生产方面取到积极作用。但是,在收购环节中也出现新的情况。现结合黄冈市近年来最低收购价稻谷(早籼稻、中晚籼稻)收购环节进行探讨和建议。

对如何让最低收购价政策在购销存环节惠农利农的几点思考

一、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显著

为加快推动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在执行过程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起到很好价格托市作用。一是引导市场化收购,新粮上市初期,市场较为活跃,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给市场化收购腾出空间,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二是细化最低收购价启动条件,依照市场价格监测,严格规范预案启动和停止程序。三是国家下调最低收购价价格,价格更为贴近市场。四是提高最低收购价收购等级,增加食品卫生指标,引导种粮农民注重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四是推广应用“一卡通”收购系统和“惠三农”APP售粮预约软件,操作流程更为规范,防范资金结算“打白条”风险,方便了农民卖粮排队问题。

二、收购过程出现的新情况

1、新政策领会不到位。2018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规定最低收购价稻谷必须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并增加了食品安全检测项目,进一步释放出了稻谷收购优质优价的信号。近两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执行中,部分农民、经纪人没有吃透政策变化,难免有一些质量和食品卫生不达标粮被收购库点退回的现象。

2、收购价格较为笼统。当优质稻市场价低于或接近最低收购价时,普通稻、优质稻同时执行一个最低收购价,农民种粮只追求高产的稻谷品种,坐等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收购,不利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稻谷品种优化。

3、稻谷混存较为普遍。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对普通稻、优质稻、长短粒型混存没有明确要求,收储企业只注重单车入库质量和收购数量,轻视入仓稻谷混存影响销售价格和不利于大米加工的问题。

4、服务工作做得不细。2019年,中储粮开发“惠三农”APP售粮预约软件,在方便售粮经纪人少跑路、少排队、快售粮以及把握市场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但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由于缺乏指导,APP的实际应用率还是偏低,影响了收粮进度。

三、有关建议

以上是黄冈市执行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环节中的新情况,现结合历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最低收购价政策自启动以来,以前惯例是召集相关部门和收储企业召开专题会议、电视电话会议,其次就是在收储库点宣传收购政策,最终效果是执行收购政策的人懂,售粮经纪人基本懂,农民还是一知半解,特别是新政策变化上的宣传。因此,建议对稻谷质量和食品卫生不达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稻谷种植结构调整进行推广,联合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以图文、图解的方式宣传到村组,宣传解读收购政策和粮食安全内容,在收购过程有效避免粮食食品卫生指标超标,让农民自愿去改良优化粮食种植品种。

2、落实分品种、分粒型储存。虽然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没有明确稻谷收购品种、粒型,但是在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时,普通稻、优质稻和长短粒型互混导致拍卖成交价格相对没有互混的稻谷低100-200元/吨,造成价差损失。建议在执行收购操作过程中,对入库的稻谷分品种、分粒型分仓存放。

3、多途径创新服务方式。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思想,围绕让农民交“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的工作目标,创新收购服务方式,确保最低收购价惠农政策落实落地。针对收购过程退车问题,提前开展预约收购,上门服务进行初检,有条件的库点可配备流动检验车。进一步完善“惠三农”APP售粮预约应用,针对少数农民没有智能手机问题,开通收购点预约售粮服务电话,由管理员帮助农民登记预约,同时在收购现场为贫困户、小粮车开通绿色售粮通道,真正让农民感受到预约带来的方便和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对如何让最低收购价政策在购销存环节惠农利农的几点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