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檢查組暗查安徽、河南農村廁所改造,抽查10個廁所都有問題,廁改要拒絕一刀切,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好廁所

近日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檢查組在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方檢查發現,一些村鎮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不好用、不能用,廁所長期閒置,成了“擺設”。甚至有些地方農村廁所改造出現了“一改了之不回頭看”、“應付檢查”、“為改而改”等問題。

檢查組暗查安徽、河南農村廁所改造,抽查10個廁所都有問題,廁改要拒絕一刀切,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好廁所

安徽省肥東縣石塘鎮紅光社區,廁改後廁所閒置,成了雜物間。

抽查10戶無一正常,化糞池建成後從未掏過

記者瞭解到,第九檢查組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隨機走訪,在石塘鎮抽查了10多家去年完成改廁的農戶,發現沒有一戶廁所能正常使用。此次檢查組發現農村廁所改造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廁所質量問題,如便池地基不牢、鬆動,導致人踩踏上去左右晃動;出糞口損毀致使汙物排不出;雨水滲漏進入化糞池導致化糞池上浮損壞等。

二是廁所缺少配套設施,有些新建廁所沒有接通水管,每次上完廁所還要自己拿桶接水衝;有些接了水管的廁所還存在水衝壓力器壓力太小,沖洗能力弱的問題。

三是廁所只建不管,村裡沒有建立衛生廁所管護機制,有的化糞池檢查口被水泥封死,從未清掏過。


檢查組暗查安徽、河南農村廁所改造,抽查10個廁所都有問題,廁改要拒絕一刀切,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好廁所

安徽省肥東縣石塘鎮紅光社區,化糞池內積水已經接近出糞口。

“好賴改改就妥”、“應付上邊就行”

據瞭解,檢查組暗訪發現的問題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原因引起的:

一方面,一些地方廁所改造缺乏科學指導,人員缺乏相關資質,導致改廁出現工程質量問題。有的村民家中化糞桶之所以雨後漂起來,是因為負責安裝的是村委會找的本村人,而他們卻沒有安裝化糞桶的技術和經驗。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策落地成了面子工程,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形象工程”,有村幹部直言,廁所改造“是上邊要求的,應付過去,好賴改改就行了”。

還有一點原因容易被忽視,但卻直接導致了新改的廁所“不好用”,那就是產品設計自身的缺陷,有村民反映化糞桶本身容量很小,根本不夠一家用人用,基本十天就要專門抽一次,一年計算下來要抽三四十次,十分不方便; 而且塑料化糞桶過於輕,一遇大水容易上浮,不如水泥的厚實。

檢查組暗查安徽、河南農村廁所改造,抽查10個廁所都有問題,廁改要拒絕一刀切,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好廁所

小廁所折射大民生。世界廁所組織統計過,每人每天上廁所6-8次,一年約2500次,算下來人的一生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裡度過。農村廁改,不是小事。

挺好的沖水馬桶變成了“舀水”馬桶,原本是惠民工程的廁所改造反而給農民添了堵,這些問題需要正視,廁所的好壞直接關係農民的幸福指數。農民作為廁改的親歷者,對廁改問題是最有發言權的。

廁改還有哪些問題?農民想用什麼樣的廁所?什麼樣的廁所才是好廁所?帶著這些問題,農民日報記者兵分三路,分赴河南、陝西,去農村傾聽農民的聲音。

從“不敢用”到“真好用”,好的廁所更省錢

座標河南商丘。

記者來到了距離檢查組抽查的開封市通許縣90多公里外的商丘市,從民權縣史村鋪村到睢縣保廟村,接連走訪了多戶村民,從農民口中瞭解到了一些情況。

當被問及如廁問題最關心什麼,村民回答最多的是“方便”、“省錢”。今天,旱廁因種種弊端正在退出歷史舞臺,但仍有村民念著旱廁“不花錢”的好處,農民對廁所“方便、省錢”的核心需求沒變。

廁改初期最主要的問題是“改得了,用不起”。上完廁所一沖水,又方便又幹淨,但就是抽化糞桶太貴了,根據桶的大小,每次費用從30~50元不等,算算經濟賬,如果一家有五口人,一個月抽2次以上,一年下來可能要幾百塊錢,這對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廁改初期,部分農村甚至出現了怪相——一家兩個廁所,一個沒拆的旱廁,一個新建的沖水廁所。一家老小上廁所都在旱廁,嶄新又好用的新廁所則因為“用不起”而閒著。

民權縣回應農民關切,傾聽農民需求,放權給村民改造,發動村民自己動手挖,政府補貼給每戶廁改費用858元,農民自選尺寸合適的化糞池,或者自建不用抽的水泥化糞池,新建的廁所不僅結實、美觀、好用,最主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抽桶費用成本,讓好用的新廁所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不僅如此,民權縣不光關注廁所怎麼改,而是以此為切入點,推進整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汙水處理廠覆蓋全縣,還在史村鋪率先開展了垃圾分類分揀,新建垃圾生物發酵供氧堆肥中心,利用廢物回收製作有機肥的收益成立專業管理公司,村民只需繳納18元年費就可享受全年垃圾回收、糞肥回收利用的服務。每年18元較之過去的每年幾百元,使用費用大大降低。

檢查組暗查安徽、河南農村廁所改造,抽查10個廁所都有問題,廁改要拒絕一刀切,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好廁所

合陽縣岔峪村改廁後的農戶廁所。

從“穿著棉衣上茅房”到“穿著秋衣上廁所”

好的廁所更方便

座標:陝西省合陽縣

馬不停蹄,農報記者來到陝西基層,聽聽陝北老鄉想要什麼樣的廁所。

“方便!最大的優點是方便!”60歲的合陽縣北蔡村村民樊芳富毫不猶豫地給出答案,方便就是她家廁所改造後最大的優點。

合陽縣以“改廁”為主線,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貌改造時,她家建起了新樓房,村裡統一給家家戶戶接通了自來水,廁所也入戶了,院子一角的旱廁也拆掉了。

談起廁所改造,兩口子感慨萬千,“原來旱廁不方便,村裡家家戶戶都響應廁所改造。過去上廁所,尤其冬天,都是去院角的茅房,實在太不方便了。現在好了,廁所都入戶了,穿著秋衣進屋就上了廁所了。”最讓夫妻倆欣慰的是,“母親84歲了,屋裡有坐便,自己上廁所沒問題;村裡變化大,比原來好多了,孫子放了寒暑假也願意多住幾天了。”


檢查組暗查安徽、河南農村廁所改造,抽查10個廁所都有問題,廁改要拒絕一刀切,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好廁所

村民樊芳富老兩口對廁改入戶很滿意

吸取負面案例教訓,總結正面典型經驗

廁所改造要拒絕一刀切,不唯上、只唯實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農村經濟、環境條件差別大,農村情況多樣複雜,時間有限,人力有限,農報記者無法窮盡廁改中的負面案例,也不能一一列舉廁改中的正面典型。在廁所改造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出了問題就要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對於負面案例,我們要吸取教訓;對於正面典型,我們要總結經驗。

政策制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我國從南到北跨越近50個緯度,相距5000多公里;東西橫亙60個經度,相隔5小時時差。東北的凍土區農村廁所怎麼修,其地基和水箱防凍措施必然不同於南方紅土區;東部沿海水鄉農村管路鋪設也必然不同於西部內陸乾旱區。執政一方需要理論聯繫實際的智慧,不搞行政命令,切不可搞成一刀切。

政策貫徹要傳導一致。“目標不能變,方向不能偏,力度不能減。”本是再科學不過的指導論斷,但是有些地方卻過分強調“力度不減”,層層壓力傳導之下,出現了“上面緊一寸,下面緊一尺”,政策落地就變了味了,這樣容易導致政策貫徹只唯上,不唯實,形成“面子工程”的負面清單。準確理解政策內涵,在質量把關上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政策執行要考慮農民利益。廁所改造的最終使用者是農民群眾,這個問題農民最有發言權,政策好不好,要看群眾是哭還是笑。廁所改造的目的是要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廁所,政府要轉變職能,變大包大攬為服務引導,該放權時放權,相信群眾的智慧與力量,尊重農民意願和“改”與“不改”的權利,遇到問題時不妨多聽聽農民的聲音。

總之,提升農民的幸福感,要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唯有此,才能做好鄉村振興考卷上廁所改造這道大題。


內容: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鵬 李慧斌 王澎 高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