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銀行存款理財好還是選擇商業保險理財好?為什麼?

成長在路上1465


兩者理財都不是固定收益的,都會與預期收益有所偏差,二者區別是保險理財除了收益還多一份保障,所有綜合考慮對比銀行理財保險理財是一份不錯的投資方式。


雙魚軟件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理財類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對於每個家庭來講,理財方式五花八門,有儲蓄、保險、股票、債券、期貨、基金、房地產等等。

而理財類保險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理財型保險,顧名思義,是一種理財兼顧保險作用的產品。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會按照條款約定得到某種收益,比如年金,即幾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在被保險人身故後只會退還保費;

2.繳費年限通常比較短,常見三年繳,五年繳,甚至躉交。

3.主打都是理財,收益,避稅,避債等等看似與傳統的保障型保險不同的功能,通常保費較高。

一、為什麼會有理財類保險出現?

由於國人普遍缺乏保險意識,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之比)和人均保單件數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是投資意識很強,因此保險公司為了迎合國人這種心理,推出了理財類保險的產品。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經談到“不賣理財型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好發展,光賣理財型保險產品,這個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石也被動搖了”。其核心的意思,就是保險除了保障的核心功能之外,財富管理的作用也需要發展,保險公司只強調保障型產品業務,是很難生存的。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多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佔據了90%多的壽險市場份額。由此可見,理財型保險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盈利的任務。

二、理財類保險產品本身存在的矛盾

理財類型保險的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保費用來提供保險保障(例如身故返還等),而另一部分用來投資。

保險的本質是被保險人把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使被保險人本身需要承擔的風險儘可能降低,儘可能的減少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低幸福度,而對於浮動投資收益(如萬能險和投連險)的理財類保險而言,被保險人用於投資部分的保費是希望賺取更多的收益,但由於收益的不確定性,被保險人實際上是冒了更大風險,在收益表現不佳時反而會給被保險人平添煩惱,所以說理財類保險的這兩部分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三、理財類保險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理財型保險分為分紅保險、萬能險、投連險。

分紅險:

分紅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分紅賬戶”構成。

按照目前我國的規定,分紅險的投資標的有以下:

1.大額銀行長期協議存款;

2.國債;

3.AA級以上信譽企業債券;

4.國家金融債券;

5.同行業拆借;

6.證券一級市場(10%),證券2級市場(10%)

7.直接或間接投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

分紅險的投資渠道決定了它的收益相對穩定,風險最小。

分紅險產品可以附加在任何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上,常見產品形態如分紅型年金險、教育金、養老金等。

萬能險:

與分紅險產品類似,萬能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萬能賬戶”構成。

不同的是,萬能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還可以做股票投資,但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不能超過80%。

萬能險通常有保險公司劃定最低收益率,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險公司與客戶共同承擔,風險性相對較小。

萬能險產品常見產品形態有兩全類產品。

投連險:

投連險基本主險責任較小,所交保費主要功能是用於投資收益。

投連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可以為100%。

因此,投連險通常不做收益率保障,也有可能發生虧損,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單持有人承擔,所以風險性較高。

四、產品利益演示

分紅險產品:

判斷一款分紅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是根據保單條款約定的現金流計算的實際收益率。

我們以某款分紅險產品為例來看:

30歲,男性,投保某兩全分紅型產品,保額10萬元,保障期間至88週歲,繳費期間5年,年保費52930元,每年領取5000元生存金,88週歲如生存,獲得祝壽金,保費返還274650元。

經計算,如被保險人至88歲生還,這款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約為2.02%,跟其他理財類產品相比,其實是屬於較低的收益率水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麗姐解期


看你目前的需求。如果你不能達到理財的層次,還不建議理財。理財是在不影響自身的生活條件之下。富裕出來的資金,進行理財。


理財類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對於每個家庭來講,理財方式五花八門,有儲蓄、保險、股票、債券、期貨、基金、房地產等等。

而理財類保險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理財型保險,顧名思義,是一種理財兼顧保險作用的產品。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會按照條款約定得到某種收益,比如年金,即幾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在被保險人身故後只會退還保費;

2.繳費年限通常比較短,常見三年繳,五年繳,甚至躉交。

3.主打都是理財,收益,避稅,避債等等看似與傳統的保障型保險不同的功能,通常保費較高。

一、為什麼會有理財類保險出現?

由於國人普遍缺乏保險意識,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之比)和人均保單件數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是投資意識很強,因此保險公司為了迎合國人這種心理,推出了理財類保險的產品。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經談到“不賣理財型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好發展,光賣理財型保險產品,這個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石也被動搖了”。其核心的意思,就是保險除了保障的核心功能之外,財富管理的作用也需要發展,保險公司只強調保障型產品業務,是很難生存的。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多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佔據了90%多的壽險市場份額。由此可見,理財型保險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盈利的任務。

二、理財類保險產品本身存在的矛盾

理財類型保險的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保費用來提供保險保障(例如身故返還等),而另一部分用來投資。

保險的本質是被保險人把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使被保險人本身需要承擔的風險儘可能降低,儘可能的減少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低幸福度,而對於浮動投資收益(如萬能險和投連險)的理財類保險而言,被保險人用於投資部分的保費是希望賺取更多的收益,但由於收益的不確定性,被保險人實際上是冒了更大風險,在收益表現不佳時反而會給被保險人平添煩惱,所以說理財類保險的這兩部分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三、理財類保險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理財型保險分為分紅保險、萬能險、投連險。

分紅險:

分紅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分紅賬戶”構成。

按照目前我國的規定,分紅險的投資標的有以下:

1.大額銀行長期協議存款;

2.國債;

3.AA級以上信譽企業債券;

4.國家金融債券;

5.同行業拆借;

6.證券一級市場(10%),證券2級市場(10%)

7.直接或間接投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

分紅險的投資渠道決定了它的收益相對穩定,風險最小。

分紅險產品可以附加在任何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上,常見產品形態如分紅型年金險、教育金、養老金等。

萬能險:

與分紅險產品類似,萬能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萬能賬戶”構成。

不同的是,萬能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還可以做股票投資,但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不能超過80%。

萬能險通常有保險公司劃定最低收益率,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險公司與客戶共同承擔,風險性相對較小。

萬能險產品常見產品形態有兩全類產品。

投連險:

投連險基本主險責任較小,所交保費主要功能是用於投資收益。

投連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可以為100%。

因此,投連險通常不做收益率保障,也有可能發生虧損,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單持有人承擔,所以風險性較高。

四、產品利益演示

分紅險產品:

判斷一款分紅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是根據保單條款約定的現金流計算的實際收益率。

我們以某款分紅險產品為例來看:

30歲,男性,投保某兩全分紅型產品,保額10萬元,保障期間至88週歲,繳費期間5年,年保費52930元,每年領取5000元生存金,88週歲如生存,獲得祝壽金,保費返還274650元。

經計算,如被保險人至88歲生還,這款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約為2.02%,跟其他理財類產品相比,其實是屬於較低的收益率水平。

萬能險產品:

判斷一款萬能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主要是以下三個“收益率“:

保底利率:保險公司承諾的萬能險賬戶收益率,即“最差的情況”;

預期收益率:保險公司根據市場投資收益率和自身的投資實力,預估的萬能賬戶投資收益率,通常提供低、中、高三檔;

實際收益率:即“歷史業績表現”,是否說到做到;

其中,哪些是可以實實在在達到的收益,哪些只是漂亮的演示數據,需要我們在挑選產品時注意甄別。

市面上幾款萬能型產品的收益率情況:

根據數據來看,天安人壽、華夏人壽的歷史收益率最高,在7%左右,且保底收益率均達到了3.5%。

投連型產品:

投連型保險的投資標的公開透明,各家保險公司會定期做出數據披露:


五、理財型保險產品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精算師認為,對於理財型保險,應更多的將其視為理財產品而非保險,如果需要的是風險保障,那麼還是購買傳統保障型產品更合適。

對於投資經驗豐富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投連險產品,並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購買時機、額度和繳費方法。如股票處於低位,將有較大概率拉昇,可擇時購入股票型產品。

對於投資能力有限,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對保本有剛需又有強烈願望將較大儲蓄資金用於投資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分紅型保險。

而更注重保障功能的投保人可選擇分紅型或槓桿更高更直接的消費型傳統保險。


匯市金手張辰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看你目前的需求。如果你不能達到理財的層次,還不建議理財。理財是在不影響自身的生活條件之下。富裕出來的資金,進行理財。

理財類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對於每個家庭來講,理財方式五花八門,有儲蓄、保險、股票、債券、期貨、基金、房地產等等。

而理財類保險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理財型保險,顧名思義,是一種理財兼顧保險作用的產品。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會按照條款約定得到某種收益,比如年金,即幾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在被保險人身故後只會退還保費;

2.繳費年限通常比較短,常見三年繳,五年繳,甚至躉交。

3.主打都是理財,收益,避稅,避債等等看似與傳統的保障型保險不同的功能,通常保費較高。

一、為什麼會有理財類保險出現?

由於國人普遍缺乏保險意識,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之比)和人均保單件數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是投資意識很強,因此保險公司為了迎合國人這種心理,推出了理財類保險的產品。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經談到“不賣理財型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好發展,光賣理財型保險產品,這個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石也被動搖了”。其核心的意思,就是保險除了保障的核心功能之外,財富管理的作用也需要發展,保險公司只強調保障型產品業務,是很難生存的。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多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佔據了90%多的壽險市場份額。由此可見,理財型保險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盈利的任務。

二、理財類保險產品本身存在的矛盾

理財類型保險的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保費用來提供保險保障(例如身故返還等),而另一部分用來投資。

保險的本質是被保險人把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使被保險人本身需要承擔的風險儘可能降低,儘可能的減少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低幸福度,而對於浮動投資收益(如萬能險和投連險)的理財類保險而言,被保險人用於投資部分的保費是希望賺取更多的收益,但由於收益的不確定性,被保險人實際上是冒了更大風險,在收益表現不佳時反而會給被保險人平添煩惱,所以說理財類保險的這兩部分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三、理財類保險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理財型保險分為分紅保險、萬能險、投連險。

分紅險:

分紅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分紅賬戶”構成。

按照目前我國的規定,分紅險的投資標的有以下:

1.大額銀行長期協議存款;

2.國債;

3.AA級以上信譽企業債券;

4.國家金融債券;

5.同行業拆借;

6.證券一級市場(10%),證券2級市場(10%)

7.直接或間接投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

分紅險的投資渠道決定了它的收益相對穩定,風險最小。

分紅險產品可以附加在任何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上,常見產品形態如分紅型年金險、教育金、養老金等。

萬能險:

與分紅險產品類似,萬能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萬能賬戶”構成。

不同的是,萬能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還可以做股票投資,但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不能超過80%。

萬能險通常有保險公司劃定最低收益率,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險公司與客戶共同承擔,風險性相對較小。

萬能險產品常見產品形態有兩全類產品。

投連險:

投連險基本主險責任較小,所交保費主要功能是用於投資收益。

投連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可以為100%。

因此,投連險通常不做收益率保障,也有可能發生虧損,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單持有人承擔,所以風險性較高。

四、產品利益演示

分紅險產品:

判斷一款分紅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是根據保單條款約定的現金流計算的實際收益率。

我們以某款分紅險產品為例來看:

30歲,男性,投保某兩全分紅型產品,保額10萬元,保障期間至88週歲,繳費期間5年,年保費52930元,每年領取5000元生存金,88週歲如生存,獲得祝壽金,保費返還274650元。

經計算,如被保險人至88歲生還,這款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約為2.02%,跟其他理財類產品相比,其實是屬於較低的收益率水平。

萬能險產品:

判斷一款萬能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主要是以下三個“收益率“:

保底利率:保險公司承諾的萬能險賬戶收益率,即“最差的情況”;

預期收益率:保險公司根據市場投資收益率和自身的投資實力,預估的萬能賬戶投資收益率,通常提供低、中、高三檔;

實際收益率:即“歷史業績表現”,是否說到做到;

其中,哪些是可以實實在在達到的收益,哪些只是漂亮的演示數據,需要我們在挑選產品時注意甄別。

市面上幾款萬能型產品的收益率情況:

根據數據來看,天安人壽、華夏人壽的歷史收益率最高,在7%左右,且保底收益率均達到了3.5%。

投連型產品:

投連型保險的投資標的公開透明,各家保險公司會定期做出數據披露:

五、理財型保險產品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精算師認為,對於理財型保險,應更多的將其視為理財產品而非保險,如果需要的是風險保障,那麼還是購買傳統保障型產品更合適。

對於投資經驗豐富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投連險產品,並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購買時機、額度和繳費方法。如股票處於低位,將有較大概率拉昇,可擇時購入股票型產品。

對於投資能力有限,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對保本有剛需又有強烈願望將較大儲蓄資金用於投資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分紅型保險。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隨風解期


保險理財,投資該類險種的投保人在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成果優於假定的條件時,會按一定的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分紅,帶來保障的同時又可獲得一定收益。銀行理財指您把錢存到銀行中或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由此獲得收益。

1、主體不同。保險理財主體是保險公司,銀行理財主體是銀行。

2、方式不同。保險理財是將財產投資給保險公司以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意外,同時獲取收益,屬於互助的方式;銀行理財則是將財產存儲到銀行內或投資銀行,屬於自助的方式。

3、支取靈活程度不同。銀行理財有固定的期限,如果投資者因急用支取,會損失一定的利息,但沒什麼太大損失,較靈活;而理財保險產品一旦支取,就會給投保者造成較大的損失。

4、收益不同。保險理財銀行理財是單利計算,期限一般固定,收益也相對穩定;理財保險產品大多是複利計算,收益不固定,如分紅險,除了保底收益,在每期末,保險公司還會根據盈利情況進行分紅。以上幾點是一般性的區別,其實無論是保險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都會受到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還需自己斟酌。

如何選擇還要看投資人自身的經濟情況。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都是較穩定的理財投資,銀行理財是專一,中短期,循環性的理財,收益率雖不高但較穩定,同時較為靈活,是求穩投資者的不二選擇;保險理財適合有保險需求、有閒置資金可以長期投入的投資者,既能有一定保障,又能得到一定的收益和分紅。


落選行長


理財的目標,要清晰。多久?多少收益?多少投入?能承擔多少風險?

1. 多久:這筆錢你要放多久。1-3年,短期,3-10年中長期,10年以上長期。

2. 你要多少收益:明確目標。比如:5%,10%

3. 你要投入多少:10萬,20萬,還是更多。

4. 你能承擔多少風險:本金虧損10%-20、保本、還是更高的期望。

以上4點是理財的簡單邏輯模型,梳理自己的目標,投產品,可承受的風險。再選擇產品。

“保險理財”和“其他理財”不同點其實不多,簡單說:

1. 保本,投連險這裡除外。

2. 長期預定利率的保證,有時候是一輩子,有時候是20年,這樣的保本,且保證利率的產品,是無可替代的,“剛性兌付理財產品,且保證利率”。

預定利率是什麼鬼,現在最高預定利率是4.025%。預定利率是啥?就是保險公司備案產品時候的利息,但是不等於實際收益即:IRR(內部收益率)。內部收益率IRR在3.8%-4%(長期看)就是非常不錯的利息了。IRR,其實就是扣除了保險公司的一些成本後的利率,即:運營成本,風險保費(有些產品有身故責任,要計入風險保費,有賠付風險)等。

題外話:2000年之前,左右是8%的IRR,細思極恐。近期銀保監會也提出指導意見,預定利率4.025%不予備案,你看連4.025%都沒有了。之前的8%是多麼恐怖,保險公司要到期兌付8%的收益。

3. 定向傳承,這個說白了就是,你想給自己、孩子、老婆/老公的一筆錢,誰也拿不走,只能受益人拿走。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甲龍歷險記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這其實就說一個誤區,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是有區別的,保險的是現金流規劃,而不是什麼理財,但是在宣傳過程中,往往被包裝成高收益理財產品,讓人衝著高收益而買保險,這就脫離保險信保,不信資的本質了,保險是用來轉移財務風險和規劃確定現金流的,理財是增加風險,增加收益,保險是買保障

2 所謂的保險理財,是現金價值理財,合同簽訂後,前面兩年的保費本金扣除高額佣金和管理費後所剩無幾,第三四年才慢慢積累本金,指導趕上保費,十年以內的規劃都是不划算的,需要最低鎖定現金流5年,然後部分領取。中途退出本金損失慘重。所謂的高收益也只是宣傳用的高假定利率,真實的合同保底利率在1-3%。大部分保險公司經營回報在2-3%,達不到市場平均水平的3-4%。而真正的銀行存款理財,是本金保障,利息固定,中途取出本金不會虧損,只是損失部分利息。而且存款理財比如3年期定存,利率都在4%以上。靈活存取,本金保障。

理財保險屬於家庭現金流規劃,是在配置基本健康保障以後,有足夠的閒置資金才考慮做長期規劃現金流,比如養老金儲備等。不要把它跟理財產品掛鉤,面對所謂高收益保持理性,看清合同真實利率。


路人蟻


這個其實屬於短跑和長跑的區別。

銀行理財期限較短,屬於短期獲取收益的理財方式。近可期,但遠的沒法預知。因為利率總是在變化的,他最多隻能保證當期的收益率,下一期就到時候看情況。

保險屬於長期理財,長達幾十年甚至與生命等長,也就是十年八年都不用的錢,留到未來慢慢享用,比如養老金。所以短期想要拿到很多收益,不是他的功能。好處就是存的時候保底收益就已經確定,白紙黑字,鎖定未來利率。因為利率下行已經是國際大趨勢。

保險更重要的是強制儲蓄、專款專用,想想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很難做到每年固定時間存一筆錢,並且不隨意挪用,一直存到養老時才慢慢花。

保險是剋制人性,保障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而不是通常的帶給人誘惑的商品。所以也給人帶來很多誤解。理性客觀看待即可。




光頭險哥


首先要區分銀行存款理財和商業保險“理財”(我們可以叫做儲蓄型保險)的區別。

所有的金融產品都具有三種屬性,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也都有一個“不可能三角”,意思是以上的三種特性不可能同時兼顧。

我做了個表,可以看下

從表裡可以看到,銀行理財和儲蓄型保險,是有明顯區別的。

其次,要看這筆錢有什麼用途。

錢都是一筆錢,但是如果目標不同,那麼需要用的手段是不同。因此好壞的判斷標準自然就不同。

如果我想這筆錢3~5年就要用到,屬於短期儲蓄,那麼銀行的理財一定比儲蓄型保險要好。

如果我想這筆錢用於未來的養老、孩子的教育等等,給自己建立一個確定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那麼儲蓄型保險就有明顯的優勢了。

所以,簡單的說那個產品好,很難回答啊。


孫大聖歷險記


首先理財產品的選擇還是要考慮自己的能力,主要提現在對這些理財產品的瞭解,以及自身是否有高收益理財的能力。

其次不得不提的就是現在的理財產品。在當今的金融市場金融產品的門檻也越來越低,也讓作為普通人或者說只要手裡有點閒錢都可以進入這個市場。但是情況也是相對的,當門檻變低的時候往往也是一些沒有資質的平臺進入市場亂象比較多時代(比如:P2P,“金融互助”騙局,資金盤騙局等等),其次就是理財公司的承諾“忽悠”打著保本保息,卻用雙標條款坑害投資者。這也是要理財中在日常理財中注意的。

回到主題,如題主所說的,是銀行存款理財還是選擇商業保險理財好。如下給題主一些建議:

1、看自己的資金是否有經常流動需求。現在高收益保本的都是定期式,基本收益率按照不同的定期時間在而定,這就要考慮到自己短期是否需要流通資金。

2、資質審核。如果是選擇商業性的理財產品那麼不確定就更高,不能只看收益率,往往這些都是金融騙局的入手點“利誘”。所以對於商業產品的選擇一定要先考慮它的資質問題,這個要到專門正規的網址去了解,不要看營銷廣告出牛P。

3、親力親為。如果自己都不對自己的錢負責,難道你要指望別人會全心為你負責嗎?理財知識對於當下時代來說必不可少,不單是為了防騙也是為了自己更好的選擇投資產品。


以上三點是個人給題主的建議,不做具體選擇。理財投資既無固定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資本本來就是為了追蹤利益,在合適的風險情況下可以選擇高一點的收益。但是不要忘了,理財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