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無論何時霸凌一直都是一個令人心驚的詞,面對學校不斷出現的霸凌現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未來教育而擔憂。當孩子被霸凌,做為父母我們又該怎麼做?

不少父母都喜歡教孩子打回去,做為適者生存的森林法則,這個方法固然有效,但是真的是最好的一個方式?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某幼兒園,爸爸送女兒去上學,想著女兒最近總是悶悶不樂,便躲在學校逗留了一會,沒想到卻在走廊監控裡目睹孩子被老師扇臉,爸爸直接衝進教室給了老師一巴掌,後來調了學校監控,愛女心切的父親發現孩子不止一次被打,又再次衝到教室揍了老師一頓。最後兩人均被拘留和罰款。看到這你還認為教孩子打回去是對的?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某中學,女兒在學校被三個女生圍著毆打2小時,回來時臉部紅腫,父親得知緣由後,衝到學校把三個霸凌者打成重傷,最後父親被判刑7年。在採訪中,父親幾乎是聲嘶力竭的控訴:她們打了我孩子2個小時。不禁令在在座的父母動容,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以暴制暴不僅沒能徹底解決孩子的欺凌問題,反而會讓女兒愧疚一輩子。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7年沒有父親的陪伴和呵護,不知道女孩以後再受欺負,誰還可以撐起她的保護傘。打回去真的是最好的解決霸凌的方式?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這樣教孩子才更有效。

一:教會孩子從小建立權利意識

做為父母不僅要教孩子滋養善良,還要教孩子拒絕和回擊。孩子不敢反擊既是因為性格原因也是因為後天教育。對此,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權利意識,教會孩子防禦,勇敢說不。權利不同於權力,權利是一個人應該享受的待遇,不分強弱者,每個人都應該有享有權。權力是掌握在強者手中的一種不對等的能力,弱者沒有。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二:向外人求助

父母要從小告訴孩子,向別人求助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在遇到力不能及的事情後,反而應該鼓勵向孩子向同學,父母,老師,警察求助。

為什麼教孩子權利意識?

比起他人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更重要。不少父母都會教孩子忍和讓,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甚至是犧牲孩子的快樂去取悅別人。所以父母總是在照顧別人的感受,孩子也會成為犧牲型人格。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如何教孩子維護好自己的權利?

1: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

孩子只有自信有自我意識才能更好的維護自我。

2:明確孩子權利,給孩子確定界限

父母既要讓孩子正確認知到自己的權利,也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

3:家長的示範作用

當孩子認知有限,不具備解決衝突的能力,父母的示範作用就尤為重要,父母一定要堅定的站在孩子身後,替孩子維權,只有父母先做到孩子才能學會。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但是不要一味提倡孩子用打回去維權,如果孩子知道打回去有效,日後也會多用暴力解決矛盾,對於很多大人來說都無法控制自己的下手力度,更何況是個孩子。拳腳相加絕不是解決衝突的最好方式,溝通才是。溝通解決矛盾既是社交能力強也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孩子遇到霸凌時,你又會教孩子怎麼做?

育兒寄語:

父母培養孩子的權利意識,不是教孩子自私,而是讓孩子尊重自己的權利為前提,也要儘量去照顧別人的感受,這也是最符合人性的一面。人應該有同理心,要善良但不意味著要對別別人一味遷就,委曲求全。父母要教會孩子被侵犯權利後立刻表明態度,並及時啟動自我防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