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瑞銀:全球最大私人銀行

本刊記者 石偉/文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下稱“瑞銀集團”)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之一,總部位於瑞士的蘇黎世,業務遍及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在超過50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共有6.69萬名員工,其中40%的員工在美洲、36%在瑞士、16%在歐洲其他國家、9%在亞太地區。

目前,瑞銀集團在全球多地聯合上市,包括瑞士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東京證券交易所等金融中心。

根據Wind資訊,2018年,瑞銀集團實現營收242.29億美元,同比微降1.34%;實現營業利潤0.07億美元,同比劇降97.54%,但淨利潤卻同比大增365.94%至45.15億美元,淨利潤率為18.66%,較2017財年提高14.78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2018年年底,瑞銀集團的總資產為9584.89億美元,總負債為9053.86億美元,淨資產為531.03億美元,資產負債率為94.46%。

根據美國著名投資雜誌《養老金投資》與全球最大諮詢公司之一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進行的聯合研究及排名,截至2016年年底,瑞銀集團的資產管理規模為1.21萬億美元,在全球資管行業中排名第13位。

歷史沿革及主要業務

歷史上,瑞士的銀行業非常發達,這可能與其長期的“中立國”身份有關。截至目前,全球共有7箇中立國,而瑞士是第一個被各國承認的中立國,其早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就被歐洲列強簽訂的《巴黎條約》一致認定為永久中立國。

中立國身份確保了瑞士不會捲入歐洲戰爭,也不會受到世界大戰的影響,無論是在兩次世界大戰還是美蘇爭霸期間,瑞士都能安然無恙,這可能是因為不同陣營的國家都需要一個能夠穩定清算各方資產的金融機構,身處中立國的瑞士銀行業無疑成為首選,無論是美英法還是德意日,甚至目前非常猖獗的恐怖分子,都在瑞士的銀行有大量存款。

瑞銀集團是1912年由溫特圖爾銀行和託根貝格銀行合併而成,而這兩家銀行分別建立於1862年和1863年。1919年,瑞銀集團收購阿爾高信貸銀行,1928年兼併蘇特爾銀行,1938年收購建立於1863年的伯爾尼商業銀行和聖迦爾抵押銀行,1945年與聯盟銀行進行合併。

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瑞士共有八家大型銀行,經過多次兼併重組以後,瑞士的大型銀行集團只有四家,1993年瑞士信貸銀行與瑞士國民銀行合併,1997年瑞士聯合銀行合併吸收瑞士銀行,此後瑞士大型銀行集團僅剩下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集團,這兩家銀行集團的資產負債總額佔全瑞士銀行業的6成以上,員工數量佔一半以上,在瑞士國內信貸業務和房地產抵押業務中的份額達到40%,更是包攬了瑞士的銀行間業務。

1997年的吸收合併造就了一個總資產達到1.02萬億瑞士法郎、員工總數2.76萬人、分行357家的金融帝國,新的瑞銀集團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在全球排名第四。

實際上,這次合併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原因。在瑞士國內,瑞士信貸集團與瑞士國民銀行的合併使得瑞銀集團失去了瑞士銀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而瑞士銀行的處境更加艱難,只有兩家主動聯合才能挽回這一頹勢;在國際方面,英國老牌銀行匯豐銀行完成對米特蘭銀行的收購併組建了匯豐控股,日本的東京銀行和三菱銀行組建了新的東京三菱金融集團,德意志銀行也即將完成對美國信孚銀行的吸收合併,這些金融巨無霸的產生進一步擠壓了瑞銀集團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

自1997年成立以來,瑞銀集團的資本和資產規模不斷上升,業績也持續穩定增長,全球影響力大大增強,由一家僅在歐元區有一定影響的銀行壯大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根據Wind資訊,瑞銀集團的主要業務是收購、控股、管理、直接或者間接收購企業,特別是國內外的銀行、金融、諮詢、貿易和服務活動等領域,其形式可以為在瑞士或者國外設立特殊目的企業,並進行管理,也可以在瑞士或者海外收購、抵押、出售房地產及建築物權益。

根據不同的業務範圍,瑞銀集團的主要業務可以劃分為三大塊,即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及證券、資產管理,此外該行還從事外匯交易、股票交易、貴金屬交易、信用證、擔保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截至目前,瑞銀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商,在全球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很多時候都被作為瑞士銀行產業的象徵和代名詞。

根據Wind資訊,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銀集團的第一大股東為Chase Nominees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12.08%。

此外,瑞銀集團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還包括DTC,截至2018年年底的持股比例為7.23%。

在失敗中成長

雖然兼併做大的初衷是好的,但新瑞銀集團的誕生似乎生不逢時。1998年,原瑞士聯合銀行與瑞士銀行之間的合併正式完成,但當年就爆發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立足於海外業務的瑞銀集團產生一定不利影響,但更大的衝擊來自於隨後美國科網泡沫的破裂。在合併之前,瑞士銀行在美國對沖基金行業的投資倉位頗重,尤其是對於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巨大風險敞口,後者的破產導致新生的瑞銀集團損失超過10億美元,好在集團的管理層很快對投資決策流程進行了糾偏。

在剛剛完成合並時,瑞銀集團對業務部門進行了重組,共劃分五大部門,即私人和公司客戶管理部、資產管理部、私人銀行部、投資銀行部和私募股權投資部。1999年,遭受重創的瑞銀集團決定退出盈利空間較小的保險業,並出售持有的瑞士再保險公司股份;其次,為了避免業務重疊產生的效率低下,瑞銀集團將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出售給渣打銀行,並出售所持有的Argor Heraeus的75%股份;第三,收購美洲銀行的歐洲和亞洲私人銀行業務,加大對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投入;第四,擴建所收購華寶公司的交易大樓,使之成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第五,收購百慕大的知名資管機構“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於原先分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兩家公司股票進行置換,發行新的瑞銀集團美國存託憑證,使得瑞銀集團成為第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非美國金融集團。

隨著後續業務重整的進行,瑞銀集團減少了對本國的依賴,而加大了對美國市場的投資力度,同時加快電子銀行建設及相關業務的投入,成為瑞士第一家能夠全面提供網上銀行業務的銀行。例如,2001年,瑞銀集團以120億美元收購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普惠公司,後者與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一樣同為美國證券市場公認的一級交易商,在資產管理和證券經紀方面久負盛名,此舉進一步擴展和鞏固了瑞銀集團在美國投資銀行領域的地位,而投資銀行業務的利潤異常豐厚。

兼併整合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瑞銀集團曾經連續多年被《歐洲貨幣》評為全球最佳私人銀行,並獲得《全球投資者雜誌》環球股票類別的年度卓越投資大獎。在《財富》雜誌發佈的2019年全球500強企業榜單中,瑞銀集團以429.6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45.16億美元的淨利潤排名第274位;在英國知名品牌價值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佈的“2018年全球品牌500強”榜單中,瑞銀集團位居第174名。

在中國

由於本國市場容量有限,瑞銀集團主要是以國際業務為主,因此進入中國的時間也較其他歐洲投資銀行早。1965年,瑞銀集團就已經在中國香港開設辦事處。

1985年,中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第六個年頭,瑞銀集團進入內地,彼時還主要是進行企業融資業務。例如,1987年,有“上海老八股”之稱的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招股發行,而該公司之後發行B股時,承銷工作正是由瑞銀集團的企業融資部主導,這是中國首次發行B股,此前瑞銀集團作為全球承銷商已經為中國銀行發行了第一筆歐洲美元債券。

此外,中國大陸企業的第一隻和第二隻海外可轉債發行工作也是由瑞銀集團企業融資部負責,即中紡機可轉債和南玻可轉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儀徵化纖在H股全球二級市場配售工作也是由瑞銀集團旗下的投資銀行部門完成。

2003年5月,瑞銀集團成為首批取得QFII資質的境外合格投資機構之一,而在總額共計40億美元的名額中,瑞銀集團獨佔8億美元,高居各大外資機構榜首。

2005年,深圳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進行改組並更名為國投瑞銀基金管理公司,瑞銀集團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旗下的國投弘泰信託投資公司分別持股49%和51%,這是內地基金行業外資持股比例達到49%上限的第一家基金公司。

如今,瑞銀集團已經通過合資或者收購、重組等形式全面進入中國內地的銀行、基金、證券和資產管理行業。


瑞銀:全球最大私人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