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新高考选科“猫腻”多!长春娃如何趋利避害?

这两天看了看平台后台的留言,发现有不少高中的同学们表示自己没赶上新高考选科很遗憾。

新高考选科“猫腻”多!长春娃如何趋利避害?

看来各位小同学们,对于能够自主选科还是很期待的啊!能够自己做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同时还能避开自己薄弱的学科,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但是选科之间的猫腻你确定有足够的了解吗?

先来看看目前吉林省趋势最大的“3+1+2”12种组合特点分析

新高考选科“猫腻”多!长春娃如何趋利避害?

物理+X+X组合可选专业多

可以看到物化政、物化地、物化生这三种组合可报考的大学专业最多,主要原因是来自物理和化学,选择了他们俩可报考的大学专业就是多。

物生政、物生地这两种偏理的组合,可选大学专业也在92%左右。

物地政这是一个偏文的组合,但是因为选了物理,可选的大学专业也在92%左右,如果理科相对不是那么出彩的孩子,大学还想去理科比较热门专业的话,这个组合是首选。

历史+X+X的组合可选专业偏少

“1”之中选择历史基本就是偏文方向了,更像现在学文的考生。因为不能选择物理,所以专业受限。

但同样选择物理的考生也有很多专业不能报,比如语言文学类、师范类等。

纯文、纯理组合竞争最为激烈

物理+化学+生物这是纯理科组合,不用想选择人数肯定多。人多就代表着竞争激烈,很容易遇到师大、吉大这样牛校的牛娃!

历史+政治+地理纯文的组合选择人数肯定也是选择历史中人数最多的。也容易遇到师大、吉大等牛校牛娃!

同样,选择历史+化学+X这样的组合大学可选专业多。

等级赋分制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3+1+2”模式的话

物理和历史按照100分总分的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

而其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则按照赋分计入总分,满分也是100分。赋分的好处是可以平衡选修不同学科考试难度不同带来的总分差异。

考生各科成绩以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一年两次),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通俗点说,就是“学考合格才能赋分;而选考的分数,也不代表高考最终得分。”你的生物、化学、政治、地理高考分数并不是最终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数

理解赋分的关键在于,明白自己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

根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为了便于理解,请看下图:

北京市“5等21级”的等级折算赋分方案

新高考选科“猫腻”多!长春娃如何趋利避害?

选考科目成绩计算方法

A同学生物成绩,必考题67分,加试题24分,卷面分为91分,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1%,那么按照等级赋分方案,属于A1等级,他计入高考的生物分数应该对应为100分。

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10%,属于A4等级,对应赋分为91分,计入高考总分。

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只能排到前15%,那么属于A5等级,对应赋分为88分,那么虽然卷面分是91分,但是还会以88分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选科“猫腻”多!长春娃如何趋利避害?

按照等级赋分的算分规则,考生的高考分数取决于当次选考科目成绩全省的排名。同时等级赋分的结果之一,就是不管哪门选考科目,当次考试都将会“诞生”1%的满分考生。

简单来说,就是将所有考生成绩进行一个高低排行,在这排行中划分为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等级分。

化学酌情选择

前面也说了,“+2”中如果选择化学,那么可选择的大学专业多。显而易见化学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也正因为如此选择化学的牛娃肯定也多。

因为等级赋分制的影响,很可能化学就会成为中等生的“噩梦”。比如说如果化学打了80分,但是因为等级赋分,你的排名并不靠前最后赋分可能只赋73分。

不过同学们也不要因为避开尖端考生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学科。

选科时考虑哪些因素?

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生涯规划

孩子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一般分为不限科目、必选1门/2门、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客观情况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其他因素

现阶段,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一方面希望考生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另一方面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这依赖于考生当年选科数据情况,一般很难预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