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学生不论成绩有多差都必须升到九年级。很多差生拼音、小数、分数都不懂,你怎么看?

用户104477114346


这一问题出现农村学校情况多一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出走,随之带走他们孩子上城上学,享受城区的优质资源,但同时一些父母对孩子教育不重视,从而产生了一类特殊的群体——“特差生”,很多连最基本拼音、小数、分数都不懂,整日混日子,熬到初三毕业。因为义务教育是不留级的,就算每科都考零分,也会让你毕业的。教育是良心差事,很多老师对此类学生很困惑,很无奈,想尽办法让这类学生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但效果不明显,很期待真正的专家及时出手指导。

特差生形成的原因。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类特差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教师问题

小学某些老师没能促使学生受到严格、系统的、到位的养成教育,而且语文、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没有打牢。

2、学习习惯差

这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讲,上课喜欢讲小话、搞小动作,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书写更是一塌糊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成绩再差学生也觉得无所谓,没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3、家庭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家长不重视,农村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而且一般这些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还有文盲,不能进行家庭辅导。

原因二:家长重视,但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从小给予袒护、溺爱,使学生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对于问题学生一味粗暴蛮干缺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些家庭家长虽重视,但双方教子思想不统一,方法矛盾,给孩子以空子钻,导致孩子学习困难。

原因三:家长无法重视。部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差,有特困家庭,有的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有单亲家庭。家庭结构缺损,子女温暖减少,心灵受创。有的家庭氛围不良,家长争战不休,子女长期处于焦躁、紧张、恐怖不安的状态中,感到一切破灭,学习地位降到最低点。

4、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差,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懒惰甚至厌学。

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兴趣,没有积极学习的欲望,导致学习成绩差。有因为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赶到吃力更不想学习。这样造成学习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差的恶性循环。

5、极个别学生是智力发展水平低,跟不上学习进度。

具体转化措施建议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而教育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社会、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育人这个过程中缺一不可。那么如何解决这类特差生?个人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1、选拔优秀的语文、数学教师任教,强强配合,力求把该班的知识弥补起来,把学习基础夯实。召集骨干教师教研,对该类生转化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其他班的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有效措施。这样把全体教师的成功经验整合起来运用于该班,再实践,再总结。这样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实效性大大提高。

2、通过家访、微信、家长会等活动寻求家长的有力支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3、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组织精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喜欢上课,进而喜欢上课的老师,反过来更加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4、通过让学困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5、一段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剃除学生的坏习惯。

学生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同样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杨老师为次制定了详细的“培养好习惯”的计划,每月重点解决一个大问题,每周解决大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这样对学生的要求简单明了,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6、尊重学生,亲近学生,真情关爱,严格要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人有多种需求,而尊重需求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求。而这类“学困生”的情感与其他同学相比更敏感、更脆弱,他们的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因而他们的尊重需求也更加强烈。

7、分层要求,逐步提高,“跳一跳,摘桃子”,让这类学困生也能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由于班级学生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能力水平等都不同,所以从教案设计开始,老师就注意设置学困生能完成的教学目标,适时、适度地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教学中分散难点,设置梯级问题,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8、学生间互帮互助。

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又经常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没有什么心理距离,交流起来非常容易。语文和数学教师都安排了学生“一帮一”结对子。其中,有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一帮一”也有学困生之间的“一帮一”。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一帮一”。主要是让学优生监督、提醒“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每天安排好帮助任务,让学优生明白自己今天应该监督“学困生”做什么。期末检测对有进步的学困生的“监督员”也要进行奖励。学困生和学困生结对子。布置给他们的任务要简单些如:听写、被课文、抽背口诀、该口算题等。期末检测对两个人进行评比,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奖励。

结语

“特差生”教育问题已经发展为全社会的问题,关于“特差生”教育的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特差生”教育的管理将会更加规范,更加完善,也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管理经验。在此,我想呼吁整个社会来关注“特差生”的教育,关注农民工们下一代的成长,因为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特别是学校、家庭应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引导他们自立、自主、自强、勤奋学习,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很多差生小学拼音、小数、分数都不懂,但我觉得他们一样很聪明,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因为我就是一个小学一年级拼音不过关被留级一年,五年级之前数学和语文成绩是个位数的差生,小学五年级语文考了7分,数学9分,这样的成绩使父母对我学习没有任何期望,也没有同学和老师相信我会在多年之后的高二成为免高考,免读高三,直接被厦门大学化学系提前录取的保送生。

五年级时,很悲观的我想读书,是个学生都想证明自己,没有孩子认为自己会差,除非家长一直给孩子灌输读书不重要的理念。想学的念头是积极的,具体落实就难了,自己成绩差,家里条件差,人很自卑内向,人缘自然不会好,要想学好,只有靠自己去自学。这一个简单的想法使我为将来高一高二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竞赛奠定了坚实的理解基础。

我决心从狂念新华字典入手。但是我不会拼音,不敢问老师,我找一个同学,让他教我读拼音2遍。以我当时的学习接受能力,两遍是学不下来的,但是,我没有更多的选择了。新华字典系非常枯燥的,所以只能采用大声朗读,强行记忆的方式。毕竟我年龄还小,记忆力呢,锻炼一下就起来了。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孩子的记忆力就更好了,成绩差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他们不是差生,只是差一个动机和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

反复读新华字典这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为高中打破学校记录,提前保送985大学打下了基础。语文基础是高中除了英语之外各科的基础,在中国,好的理解能力离不开语文。

继续坚持自学,终于在高中得到质的飞跃。初中数理化语文很好,英语没有学,全靠猜,中考分数超过最低录取线3分进入乡镇高中差班。

高一,自学,想免作业,得到谢老师和吴老师的肯定与引导下,树立“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在读得准、写得准的标准上再提出“老师能讲的我一定要能讲,课本有的知识点自己必须能讲,推导必须会”,举一反三能力、跨学科融会贯通彻底打通。

参加了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奥林匹克竞赛,获得985大学保送资格。

读书时需要一个动机和一个有效的方法,不能轻言一个学生是差生。

正因为自己的学习经历,机缘巧合,做起来差培优的全科包办式特训教学,在教学路上继续给中考升学困难和高考学习无望的学生提供一次希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来证明他们也是一匹黑马,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认可他们、认为他们还有希望的伯乐。

差生不差,手机也能废掉一个优秀的学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发光需要光源呀!

“概念熟练到脱稿而出,准确读题,在解题中切入概念分化难点”就能快速提高除英语之外的各科成绩,成为学霸,创造进步奇迹。

高三统考考卷题目知识量的大幅增加使得学生在这时候都辨别不出题目是考哪些章节内容的,这在高一高二的月考、期中考与期末考试很少发生这种情况的,所以就使得很多学生出现高三学习不如高二的幻觉。或者一道题目多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一个知识点生疏或不懂,就会丢分,这就是80%以上学生考不上本一的原因所在。题目是考哪个知识点的思维的,很难找到切入点,分数就会越来越低,心理越来越慌。这是绝大部分的学生的总分遵守的一个规律,

学科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学习方法引导是最重要的,“想学+会学”是最积极的情况。


梁说高考


现阶段义务教育确实不允许学生留级,及时你成绩再差,我之前带过六年级的一个学生,名名义上是六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二年级的水平,语文课本里最基本的汉字都有很多不认识。导致有极少数学生,上课听不进去,像放电影,听了也不会。



我个人强烈建议,对于极个别成绩特别差,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的孩子给予留级察看。像我们上学的时候一样,成绩太差的学生直接让留一级,我影响最深的是在我们那个学校,有个孩子连留三级才毕业。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留级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你留级,就会影响到新生入学的名额,所以很多人反对。但是学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我认识的有两个朋友,一个是生病耽误了,另一个是学不上,每次考试二三十分,老师建议留级。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确实成绩太差,还是征求老师的意见,能留级就留,多学一年孩子也能进步很多!

最后我认为孩子基础如此薄弱,做父母的应该重视,钱花了还能再挣,孩子的学习耽误了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父母双方应该有一个回家陪读,对孩子严格监督,哪里不会补哪里,不敢保证孩子每次考一百分,起码要对的起自己。父母辅导不了,就送去辅导班辅导,千万不要等到五六年级或者初中发现孩子学不上着急,那时候已经晚了,落下的功课太多,一时半会也补不上来。


陪读妈妈谈教育


我是一名乡镇中学教师,深有体会,成绩差的很多学生到初中乘法口诀都不会,基础极差,上课就是听洋戏。老师也没法,所以整天就知道玩耍捣乱。应该让学生留级,把基础打牢。都是那些伪专家搞得教育一塌糊涂,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什么九年直级不准留级。有的学生因为一时的贪玩成绩落下,不能留级,从此荒废变为学渣。


湖北卓爸G9


不懂拼音、小数、分数的差生也可直升到九年级——升留级制度的“前世今生”!

我清楚的记得,过去,我在上小学时,每当一学年结束领到成绩单时,同学们互相之间不仅要看成绩,而更加重要的是看各自成绩单左下角的那个“是否留级”栏。如果谁被留级了,那个小脸上可就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 到家里没有办法向家长交待;
  • 是不是会挨打,也无法确定;
  • 也不能和现在的同学一起继续学习了;
  • 和比自己年纪小的学生一起学习,感觉脸上无光;
  • 为什么这一次没有考好;
  • 今后怎么办呢;

小学四年级时,我就留了一级。当时的我深有感触啊!

等到初中三年级时,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高中,家里面要求我看能不能考上中专或者是中师。那时候,这些学校是非常难考上的,据说,十几个学生才能有一个能考上,竞争力比现在的高考还要高。那么,不留级根本就考不上,或者说,凡是考上这些中专技校中师的,不知道要留几年级。

可是,记得在1985年的时候就不允许留级了。那一心想上技校的初三学生怎么办呢?

  • 改名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其他已经不上学但是还有学籍的学生的名字——冒名顶替。
  • 改年龄。把自己的年龄变小一两岁。
  • 改档案。用别人的名字,必然要用别人的档案。

反正为了留级,为了上学,无所不用其极。

最后,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当了一名教师。所幸的是,我用别人的档案那年没有考上,之后的一年我又改用自己的真实的档案,结果考上了。

可以这样说,小学时如果不能留级,或许我就考不上初中,初三时虽然不让留级,但是,那时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我侥幸留级才考上了师范,做了教师。

就是说,我的这一点点的成功应该感谢允许留级的制度。

现在呢。绝对不允许留级了,学生无论什么情况,这一年的学习时间一到,直接升入高一年级班级学习。于是就出现了九年级学生还不懂拼音、小数和分数的状况了。而像我当年初三时,虽然不能说什么都会,但最起码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果不会的话,那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师范学校的!

像这种状况还有没有呢?

实事求是的说,有,多的是啊。五年级不会拼音、六年级不懂乘除法、七年级不知道比、八年级不明白倒拉笔画的等等比比皆是。

对于恢复留级与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网友们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反对留级制度的网友说:

这位网友说的是头头是道,理由似乎非常充分。

这个网友说的是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好像留级的学生影响了新生。

上面的这位网友还担心恢复留级比较麻烦,并且,可能是在商讨留级的办法。

下面的一些网友就支持恢复留级制度:

这个我深有同感啊!

我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切的体会到孩子是有巨大差异的。

居然想到留级之后的费用,可见对于留级制度的渴望!

初中学完了,什么也不会了,还有什么用?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留级,什么样的学生不需要留级?这样的网友确实是在替学生着想啊!

今后,留级制度的去向到底在哪里?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但是,如果从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留级制度呢?

升留级制度的前世今生,我们或许真的没有人能说的清清楚楚!


中小学教育者


我所教的六年级有一个孩子,目前连基本的小数计算都不会,时间长了,家长也放弃了,孩子也自我放弃了。每天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睡觉玩,偶尔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也抄点作业。他才六年级,到了初中,可想而知?

实际我所在的小学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每班几乎都有两个。

这些孩子有些是天生智力不行造成的,但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目前教育体制造成的。

说白了就是目前的“不准留级”造成的。

不准留级有很多弊端,最主要弊端有以下几种:

第一:使孩子对学习没有丝毫敬畏之心。

因为不让留级,所以有些孩子对学习丝毫不上心。反正不管考的多差,都不耽误他继续上学升级。

对于家长也是,孩子学习再差,也存有一丝侥幸心理。也许我孩子明年就懂事了,爱学习了呢?

有些孩子本来基础就差,到了高一年级,继续保持往日不爱学习的态度,怎么可能学习好?


第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虽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这个质量如何呢?目前看,不甚乐观。

我所在的小学,全县最好的小学。每次考试,班上大概有5个左右是永远不会及格的,这些孩子基本就是现代的文盲。

一个乡下小学,人均成绩比我们低30多分,班上大部分孩子都不及格。这种水平在乡下是很普遍的。

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很多很多。他们虽然完成了义务教育,但和文盲没什么区别,很多孩子连基本的文章都读不下来。

如果恢复留级制,至少可以挽救一部分孩子。

第三:恢复留级制也便于老师和学校管理。

现在的学生无法无天,老师和学校也没什么惩戒权。如果有了留级制,学校就如同有了尚方宝剑,也更利于老师管理学生。

不过也有人认为,留级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学生的心理,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占用更多的教育资源等。所以对留级制度应持一个谨慎态度,不能盲目恢复。

但目前的“毕业证”有何意义?大学开始严进严出了,中小学也希望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不管怎样,我们不能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不管义务教育的质量。毕竟它关乎整个国民族素质的提升。

大家说呢?


人生如梦LLH


题主说的情况,在现实学校中,是真实存在的。

一,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1.智力因素造成。我们必须承认,在学习上学生之间是存在智力差异的。当年我上小学时,有一个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三年,可一直不跟趟;可以后成人了,却是泥瓦匠中的好手。还有一个同我孩子在上初中时,是一个班的,他学习文化课的确是与题主说的情况一模一样,谁知下学后,对机器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2,而今教师的特殊地位造成的。在此首先希望有人不要对我的这句话不满。教师什么地位呢?不敢管、不想管,无法管。有些学生,明明能够学好、学会,可他就是不学,老师对他们又无可奈何……这种情况,造就了新的题主所言的这类学生,而这些学生,又往往是班内的“熊孩子”。

3,教育本身造成的。大班额使教师管理不过来;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让教师忽略了,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总之,不能全面教育,不能面向学生的全面,也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4,留守儿童的增多,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如何面对这种情况。1,义务教育法已经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所以我们必需正视,而不能埋怨;虽说不能留级,可能会让一时不跟趟的学生丧失求学机会,但不跟趟就留级,会带来更大负担,很多学生就是留级,也难以学习好的。何况允许留级的结果,更容易把学习不好的学生集中到一起,或者初中未毕业,已经是大龄青年了。2,小班化。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已经下大气力,整治大班额,小班额模式,不久一定会实现。3,“五育并举”,遏制住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的歪风,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给出了意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教育学生中,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得到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时意见也指出,赋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这样题主所说的情况,一定会减少很多!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圆满,正反两面都是相互依赖的;我想只要我们以法治教,只要教师真心从“爱”出发,进行教育学生;只要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充分结合,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越来越完善的!


瑞丰131


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从一年级级入学,他们的学号已固定,就象身份证号一样,只有一个。现在的学校没有留级这个说法(特殊情况如病修除外),所以不论学习成绩好与差,必须跟班走,至初中毕业。这就是现在的教育状况。

现在的教学班,定员40人左右,差生也不少,都在五六人左右,什么都不会的也会有的,如考试得几分。这样的学生虽然学习差,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也不准留级。九十年代前这种情况是可以留级的。为什么现在不让了呢?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类学生留级了,只能给下届班级造成负担,学习也不会有起色的,原因就是没有基础,今年留明年还留,这样会早早辍学的,还不如随班走了。

不过现在各学校考核教师的业绩,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了首位,合格率是主要的硬件。班级管理好,考试成绩高,绩效工资就高一些。学生的成绩分为,优秀90分以上,合格,不合格60分以下。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抓好后进生的转化,让他们达到60以上。所以合格率是考核教师教学成绩的硬性指标。


志远


在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之前,我国是有留级制度的。之后,就取消了,主要是有以下几点考量:

1.多占教育资源。留级会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产生额外的费用。义务教育的年限是9年,留级意味着享受义务教育超过9年了。那么产生的费用,谁来承担?如果让国家承担,会增加国家的负担,也会产生不公平的非议;如果让个人承担,那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

2.导致班额扩大。对于一些人数较多的学校来说,留级会导致班额更大,班级人数的增多,会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留级带来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3. 出于对未成年人心灵的呵护。留级的学生往往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因此,留级的话,就会自动生成“差生”这个歧视性的标签,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也让“差生”的家长觉得没面子。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法里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教育进步的一种体现。

这些考量不无道理,但不留级制度实施10多年以来,也有不少弊端,例如,忽视了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产生了一些后进生。孩子有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三种,三种年龄的发展在同一个孩子的身上也快慢之分,发展慢的孩子,跟不上节奏,就会越来越差,如果这时孩子能“留级”给缓一缓,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信很多老师都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差生并不是智力不行,而是反应能力、感悟能力跟不上,其实这就是生理或者心理年龄发展的滞后问题。不过,老师也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

还是那句话——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如果自己的小孩真的跟不上,多想办法,办法总比问题多,不放弃,不懈怠,总有收获的!


泥巴驿站


决定学生是好是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家长,二是老师。

智商真的没有什么卵用!(除了神经有器质性病变之外)

先说家长,应该说现在很多家长不合格。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义务,但是大部分家长却没有教育的能力。

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就是一招:想让孩子怎么办,他就得怎么办!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成绩越差,家长就训斥的越多,训斥越多,成绩就越差,结果就导致孩子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自己给自己打上了:“我不是学习的料”的标签。

再说老师,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倾向:喜欢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例外。老师的喜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我上小学3年级的时候,就很幸运的遇上了这样一个老师,让我的成绩一下子考到班级前五。这是有生之年最好成绩。这不重要,但是这让我确立了学习的自信,知道只要学,就能学好。才有了后来的半年考上大学的事。

老师如果对差生,总是横眉冷对,挖苦讽刺,学生自然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成绩也自然好不了。

至于义务教育,差生不能留级,那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只要学习差,要想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的现状是不可能了。

其实在我上学的年代,很多人留级后,都有不错的变现,因为环境变了,老师变了,同学变了,甚至知识也变简单了,所有的一切都让学生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很多人从差生变成非常优秀的学生。

我哥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初一留级到5年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一直到初三毕业。后来家里人让他去考了技校(这是父母最大的错误)。现在经常后悔,当初上高中肯定能考一个好大学。

所以,差生有很多机会翻盘,只是没有了留级,少了一种翻盘的机会。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真的需要对差生格外对待了,否则差生就只能差下去了。虽然,这很难。

关注 ,跟我一起思考,发现教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