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83歲老黨員陳日:發揮餘熱“扮靚鄉村”讓人生“充分燃燒”

清晨時分,寒風呼呼,永東村道路邊的草木還帶著點點露珠陳日已在村中巡查多時。只見他左看看,右查查,所過之處,大小垃圾一一拾起來丟到垃圾桶中,留下乾淨整潔的路面。

“這老伯(陳日)是村委聘請的保潔員嗎?這麼大年紀了當保潔員不適合啊!”龍塘村委幹部告訴記者,剛開始很多不知情的人都會這樣問他們,其實並非這樣。

今年83歲的老黨員陳日,是陽山縣太平鎮龍塘村委會永東村村民。人人都愛稱呼他為陳伯。在太平鎮龍塘村委會永東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陳伯發揮餘力,幹勁十足,將奉獻放在前,把個人名利放在後,積極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用點滴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83岁老党员陈日:发挥余热“扮靓乡村”让人生“充分燃烧”

每天,陳伯都會清潔村中巷道。(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張麗思 攝)

八旬老人 退休也閒不住

陳伯自家舊屋還圈養了十幾個家禽,每天得來回走百多米進行餵養。話間,只見陳伯一手穩穩地拿著盆子,放上飯粒加米糠,倒水攪拌均勻,再加入一些玉米粒後,倒進餵雞的木盤裡,一連串的動作穩健利索。

“我還種了菜,今年番薯、芋頭都有好收成。”陳伯滿臉笑容,一臉的喜悅之情。

這樣一位耄耋老人,其實已是兒孫滿堂且個個事業有成,本應是隨兒孫到城市享受天倫之樂之時,為何留在了家鄉過日子呢?

“我自己是黨員,受黨教育多年,退休不退志,老亦有所為。”陳伯說,自己雖已年過八旬,但身體力行,現在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樣的好政策,他作為村中一份子應該出一分力。

陳伯的老伴李婆婆腿腳患病,行動不方便。家務事幾乎都落在陳伯肩上,摘菜做飯、清潔衛生、鋤地挖薯……然而,我們絲毫看不出這歷經滄桑的老人臉上掛有苦累的印記。家庭瑣事並沒讓他覺得有煩惱,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他還積極熱衷投身到鄉村建設中去,默默奉獻,不求回報。

村中房前屋後,總有陳伯微駝的背影。是的,每一天,他的雙腳都踏遍了村中的每一條巷道,左看右查。紙屑、膠袋等小件垃圾,彎腰隨手撿起;廢渣、廢鐵等大件垃圾,帶上掃把與手推車,一一掃除乾淨。所到之處,大小垃圾都清理,村道入目皆整潔。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風裡來雨裡去,每天堅持。

83岁老党员陈日:发挥余热“扮靓乡村”让人生“充分燃烧”

陳伯時常帶上自家剪刀修剪村中的一花一草。(通訊員供圖)

樹木花草裡,陳伯的身影,也在,人與花心各自香。他帶上自家的剪刀,粗糙的雙手一絲不苟地修剪著村中的一花一草。修剪一下,向前瞧一瞧,再修剪一下,又退後看看,像打扮自己孩兒一樣,動作是如此的憐惜、珍視。修剪後,陽光下,一花一葉更美了,芬芳吐露。一樹一草更綠了,青蔥鬱鬱。

秋冬之季,天氣乾燥,灰塵常見,永東村依舊乾淨整潔,清爽宜人。除了日常保潔員的到位,陳伯“功不可沒”。推上小型灑水車,拿起接駁起來的軟水管,向著村中公共場所灰塵易積聚的小巷、球場、庭院、草坪一一走場“打卡”噴灑。

“溝渠垃圾不及時清理就容易堵塞,會影響村容村貌,也影響村民生活生產。”拿起鐵絲,彎腰清渠,扛上耙子,勾清渠道垃圾,亦是陳伯日常事。

“我還大清晨或趁大夥中午時分休息的時候去清潔我們村的公廁,一般沒人知道的,我偷偷乾的。”陳伯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充滿“童趣”的言語間,又何嘗不是彰顯了那份熱衷家鄉建設、熱愛家鄉的赤子情懷呢。

陳伯患有鼻炎,現今寒冬已至,溫度降低,環境乾燥,鼻癢、鼻塞症狀加重,村幹部都勸說陳伯在家好好休息,別太操勞,村中衛生有保潔員來負責。陳伯每次都笑著點頭答應著,然其每天,依舊看到陳伯穿梭於村中的每一角落,或清掃垃圾,或打理花草……

83岁老党员陈日:发挥余热“扮靓乡村”让人生“充分燃烧”

陳伯巡查時隨手撿起垃圾扔進垃圾桶。(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張麗思 攝)

60年黨齡 恪守初心本分

退休不褪色。作為一名有著六十年黨齡的老黨員,陳伯一直以來積極參加黨組織生活,熱心支持村中各項工作的建設,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每次村中召開黨組織生活會,陳伯必定早早到來,不遲到,更不缺席。”龍塘村委黨建指揮員吳啟浪表示。

去年年底,龍塘村委黨支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會上,陳伯都會認真學習上級黨組織的文件精神,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標尺,查找自身的理想信念、組織紀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覺得我沒做多大的貢獻,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陳伯多次提到。實際亦如此,他始終堅持率先垂範,用自己一言一行都給大家帶好頭,詮釋了一名黨員的初心本色。

起初,村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展緩慢,亦有遇到“瓶頸”之時。部分村民或觀望、或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有部分村民存在牴觸情緒。為解決這些難題,陳伯經常主動帶頭深入農戶,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耐心地做群眾工作,通過鍥而不捨的努力,把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講得深入人心,較好地轉變了群眾思想觀念,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陳伯說,村民的想法不一致,那是很平常的事,但只要堅定信念,為了鄉村將來更加美麗,將政策講明,將道理說清,將宣傳發動做細做實,就會爭取到更多村民的理解與支持。

在陳伯和該村黨員幹部的努力下,一些村民無償拆除自家房屋、讓出自家土地,乘“三清三拆三整治”專項整治的東風,永東村拆除12間舊屋危房,平整地面4200平方米,實行房屋外立面粉白50間,鋪設汙水管道2000米,清理生活垃圾和建築廢棄物100多噸。村容村貌得以整治提升,農房建築整治全面改造,道路實現硬化美化綠化,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進一步完善,實現了鄉村的美麗蛻變。

村主任鄒秀芬說,陳伯為人很熱心,不怕苦不怕累,辦事認真負責,深受村民的敬愛,還提到陳伯有次做好事還被誤以為“賊”呢。那次,陳伯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巡查村中治安情況。夜深人靜,陳伯每條小巷都走一遍,剛好遇上豬肉檔老闆準備去屠宰場進豬肉回來,檔主隨意把車一停就走開了。為了安全起見,陳伯就一直守在原地。待檔主回來時,大驚,以為大半夜遇上“偷車賊”了。

“不只陳伯,他的兩個兒子也很關心鄉村事業的發展。”村幹部表示,每逢陳伯的兒子回到家鄉,也總會四處走走,看看家鄉的變化,問問家鄉推進各項工作建設中有哪些需要幫忙的,哪些需要協調解決的,為人熱誠。

當記者驅車離開,不經意的回頭,我們又看到了陳伯,不知何時,他已經徘徊在村中巷道,一彎腰,起來,手中撿起了垃圾,走向垃圾桶……

清遠日報訊 特約記者盧志滿 特約通訊員張麗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