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七旬老人牵毛驴步行拉“出租”,38里地赚40元,背影让人眼角湿润


留守,尤其是在农村,已经成了男女老少嘴边的一类名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既然称之为留守,那只能说是这片净土有太多的感情、不舍与依赖。唐山一农村大集上,曹大爷像往常一样来集市家具销售市场帮顾客拉“出租”。

曹大爷今年72岁,两个儿子均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回家团圆,经多年的努力早已在城里买上了楼房。老人说,晚辈曾多次想将二老接到城里安享晚年。“麻雀大的屋子,转来转去能将自己转迷昏,哪有在农村自在。”简单的一句话,使晚辈打消了所有的想法。

这是老人养的第3头驴,除种植自家口粮地外,闲暇时便会来集市拉“出租”,虽说赚的不多,但足够老两口所有开销。

哪怕是在农村,仍用毛驴耕作的老农已是少之又少,用毛驴拉出租的更是寥若晨星了,年复一年,严寒酷暑,老人始终是坚持着。

听路人说,曹大爷是个好强的人,干啥从不落后,每次有顾客找上门,老人为了第一时间将家具送到主家,大爷一路总是陪着毛驴步行,老人说自己是在锻炼身体,路人们却说,老人是舍不得坐到车上,生怕陪伴他十多年的毛驴累倒。

“大爷,车上拉的家具要送去哪里呀?”“响堂杜营村。”“那么远呢,有30多里地吧?”“38里地,今天主家给的钱多,40块钱呢,送完收工回家吃饭!”

老人边驾着毛驴车,边前后左右看看,用老人的话来说,“咱毛驴车不值几个钱,怕给人家的轿车碰喽,到时候掏光兜儿里所有钱恐怕还不够赔偿。”

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眼角早已湿润。农村这片热土是老人们的根,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他们生命价值的所在,作为晚辈,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生活的自由,能做到的是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